《知否》這部劇,不但主角演技精湛,很多配角也演得格外出彩,其中大反派康姨媽就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康姨媽
康姨媽和盛家王大娘子是親姐妹,照道理應該跟妹妹王大娘子守望相助,想方設法讓自己的小日子過得更好些,可她偏不,她心理陰暗,老是恨人有,恨自己無,見不得任何人比自己過得好,哪怕是親生妹妹王大娘子也不行。
她上竄下跳,給妹妹出謀劃策,而她的傻妹妹王大娘子也看不出這個姐姐包藏禍心,在姐姐的“幫助”下,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落得被趕回老家,閉門思過的下場。
王大娘子
人之初到底是性本惡,還是性本善呢?這個真沒人能說得清,可所有的惡在後天的教育和矯正約束下都是能夠改進的,但糟糕的是康姨媽從來沒有得到這樣的機會,所以壞起來肆無忌憚,最終也自食惡果。
有種說法說是沒有享不完的福,隻有受不完的苦。
康姨媽未出嫁之前享受着家族帶來的榮光,活得像個豌豆公主,而婚後的挫折打破了她對一切的幻想,婚姻的不幸預示着她苦日子的開始,而她并不願承受這份痛苦,總想把自己的痛苦加倍,讓别人也痛一痛。
康姨媽本名叫王若與,她是王家的嫡長女。父親是朝廷重臣,德高望重,配享太廟。
要知道太廟是中國古代皇帝供奉曆代祖先的地方,配享太廟意味着可以與皇室與榮同光,接受祭祀,這在文武大臣看來是皇帝對自己最大的贊賞之一,能得這種待遇的官員,都屬于國家的重臣。
由于這樣的家世,王家并不需要女兒嫁入豪門成為家族的助力。相反,康姨媽和王大娘子都是低嫁,這是王老夫人疼女兒的表現,認為低嫁的女兒們,憑借着王家的勢力,在婚後都會生活得很好。
事實上呢?王大娘子嫁給盛紘後一直受到妾室林小娘的挑釁。好在盛家後院簡單,婆母雖然不是親婆母,但為人仁厚,妾室也隻有林小娘和衛小娘兩人而已,而且衛小娘這個人存在感極低,王大娘子的日子總的來說非常順遂的。
而康姨媽就沒有這樣的好運氣。她從小在王老夫人身邊長大,生活得無憂無慮,驕縱異常。嫁入康家後,遇到的卻是個貪花好色的老公,姨娘往家裡擡了一個又一個,可想而知,這對心高氣傲的康姨媽來說是多大的打擊,她對婚姻的美好憧憬就這樣慢慢破滅了。
沒有誰是天生心狠手辣的人,康姨媽自然也不是,她是在後宅的鬥争中慢慢成長起來的,手上沾的血越多,心腸也變得越硬,可即使她殺害了不少康姨父的新歡舊愛,也無法改變後院姬妾越來越多的事實。
當時的社會風氣如此。縱然王家勢力再大也不可能挑戰男權社會娶妻納妾的普遍現象,畢竟康姨媽不是皇家公主。
在這種情況下,康姨媽的心理産生了極大的扭曲,既然改變不了現狀,就适應現狀,于是妾室的女兒成了她手中待價而沽的棋子,庶子女是她最恨的“生物”,沒有之一,所以她對盛明蘭也懷有莫名的仇恨。
盛明蘭
因為自己婚姻不如意,康姨媽對于妹妹王大娘子的美滿生活,不但不給予祝福,反而心懷妒忌。
在她眼裡像妹妹王大娘子這樣的蠢人,居然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好,尤其是比她過得好,這簡直讓她太痛苦了,妒火使她面目全非,她以關心照顧妹妹的名義,想方設法地破壞王大娘子的幸福。
可王大娘子呢,絲毫沒有覺察,反而一再聽從姐姐的指導,給庶女明蘭下絆子。康姨媽的伎倆瞞不過盛老太太的慧眼,盛老太太多次勸告王大娘子,可王大娘子壓根聽不進去,反而對盛老太太懷恨在心。
盛老太太
在康姨媽看來,盛老太太就是她實施各項計劃的絆腳石,隻有除去而後快,于是她使計忽悠着王大娘子對盛老太太下了毒,卻被盛明蘭識破,東窗事發後,她為了逃避應受的懲罰,甩鍋給王大娘子,卻沒能得逞,自然也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無論《知否》原著或是改編後的連續劇中,康姨媽的下場都非常凄慘,當然這是她應得的下場,可反過來想如果王老夫人不對她百般溺愛,每次康姨媽做錯事都替她收拾爛攤子,讓康姨媽吃點兒苦,早早認清現實不可能如她所願,她做事會這樣有恃無恐嗎?
王家母女
如果王老夫人幫她挑選的丈夫的時候沒有眼拙,而是把選擇人品放在首位,康姨媽不會遭遇渣男,變得心态扭曲,被嫉妒沖昏了頭腦的。在那個時代,婚姻幸福才是一個女人最大的保證。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毫無疑問,王老夫人對兩個女兒是滿懷愛意的,可她的愛太淺薄了些,真正的愛,不是溺愛和驕縱,不是裹挾和控制,而是深愛自己而深愛孩子,看見孩子而看見自己。
如果說康姨媽是壞人,那麼王老夫人更是壞人,因為縱容邪惡比邪惡還壞。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