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這麼個段子:
在水邊看夕陽時,一個人驚喜地喊:
“哇,真好看!太好看了!”
而旁邊那個常讀書的人則會在心頭湧起:
“落霞與孤鹜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詩和遠方,就是這麼簡單,就是這麼深刻。
而這一句“落霞與孤鹜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正是初唐詩人王勃《滕王閣序》中的千古名句。
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很多人知道這句詩,卻不知,這句詩,價值連城,是唐詩史上最華麗的鎮山之寶。
而寫這句詩的詩人,被諸多學者以及唐代的大家誇贊:
如果王勃不是27歲不幸溺亡,那唐詩的代表人物非他莫屬,估計就沒有李白、杜甫什麼事了。
超常的才華,超短的生命。
他不曾立蓋世功業,卻留詩作無數,驚豔了千年時光。
天降神童
公元650年,王勃出生在山西龍門王家。
王家是個大宅門啊,祖上為周朝太子晉,根繁葉茂,專出讀書人。
- 王勃爺爺王通是隋末大儒,門生衆多;
- 叔祖王績是初唐田園詩第一人,一首名作《野望》,無人不知。
- 父親王福疇也毫不遜色,他是唐朝重臣,官至太常博士。
王勃在這樣以文傳家的大家族長大,先天基因優良,後又坐擁經綸百書,小小年紀便沉醉于經典文學和詩詞歌賦中無法自拔。
五六歲的孩子,大概隻曉得在地上耍泥巴吧。
而王勃在六歲時,已能倚窗讀《論語》,讀完靈感迸發,随興作五言絕句《春莊》一首,驚為天人:
《春莊》
山中蘭葉徑,城外李桃園。
豈知人事靜,不覺鳥聲喧。
《舊唐書》曾評這首詩:“六歲解屬文,構思無滞,詞情英邁。”
六歲就才情過人,思維清晰順暢,情感英氣豪邁,這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王勃的童年是一個奇迹般的存在,完全無法直視。
9歲時,他讀顔師古注解的《漢書》,發現錯誤多處。
天才勃不淡定了,他洋洋灑灑寫下十卷《指瑕》,指出《漢書注》具體錯點,論據充分,有張有弛。
顔師古是唐高祖李淵的機要秘書,是兩漢經學史博古通今的大家。
一個小學生向院士級專家叫闆,簡直就是蚍蜉搖大樹,關鍵,他居然還撼動了!
“給我一個杠杆,我就能撬動整個地球”,王勃神童之名就此傳開。
牛人就是牛人,從小就牛氣沖天。
王勃憑自身天賦及對文字的執着,在初唐文壇嶄露頭角,實力圈粉,獲各文豪大V一路點贊。
神奇少年
讀書寫文,胸有乾坤之後,王勃想匡扶天下,想以文治國,名揚天下。
14歲的王勃決定走非典型路線。
一篇《上绛州上官司馬書》,抑揚頓挫,慷慨激昂,寫盡年輕人對大唐征戰高句麗的不服和心聲。
一時聲名大噪,深得劉宰相賞識。
連名儒韓思彥看了文章後,也不禁豎大拇指:“生子若是,可誇也。”
一衆大儒加持,前途無可限量。
後來王勃科舉及第,不到20歲就當上了朝散郎。
這是千年難遇的人才啊!
沛王李賢第一個忍不住了,急切地向王勃伸出了橄榄枝,奉為王府修撰。
在沛王府期間,王勃出品多篇爆文: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一掃當時糜糜之風,滿朝譽名。
後來呈給唐高宗的《乾元殿頌》,被認定其才華蓋世,堪為大唐第一人。
從此,王勃成為名震一方的才子雅士,官場新貴,衆人趨之若鹜。
成敗因文章,宦海也沉浮
才氣是一種鋒芒,它有多耀眼,就有多灼人。
出衆的才華與熱血,本應預示着一位才子的步步高升。但才氣過人的王勃,成因文章,敗亦文章。
彼時,長安城風靡鬥雞,各王侯時常組局玩耍,互有勝負。
年輕的王勃雖才情高企,情商卻堪憂。
一次,為博沛王歡心,在沛王李賢與英王李顯鬥雞時,他當場作《檄英王雞》一篇,是為讨伐英王雞。
引經據典,對仗工整。隻是,模仿了軍事檄文的寫法,滑稽又極不莊重。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
這篇檄文被有心人傳到唐高宗李治手中。
“兩雄不堪并立”,“見異己者即攻”,一片殺氣騰騰,徹底觸痛了今上的神經。
這是明晃晃的離間兄弟情!玄武門前的鮮血,餘溫猶在!兄弟相殘的戲碼,絕不可再現!
高宗龍顔大怒,當即将王勃逐出沛王府。
王勃,因一篇遊戲之作,人生自此跌入谷底,所有光鮮如昨日昙花,一去不複返。
但是,生活還是要繼續,人總要往前看。
王勃開始了他的巴蜀漂泊之旅。
漂泊着,反思着,想起過往的耀眼輝煌,再看此刻的栖栖遑遑,他的心境變得難以言喻。
詩風也由豪邁變為凄清,再由凄清轉為悲切:
“悲涼千裡道,凄斷百年身。”
往事不可追。還好巴蜀漂泊沒太久,公元672年,王勃被補授為虢州參軍。
隻是,他因才華外露,被同僚所忌,遭人陷害,說他殺官奴,被判死刑。
他所有關于夢想和前程的人生計劃,從此全成為泡影。一聲歎息!
萬幸得遇天下大赦,他才保全性命,隻是,因這件“殺奴”事件,勃父受牽連,被貶谪為交趾縣令,遠至南越之地。
樹欲靜而風不止, 子欲養而親不待。
身為孝子的王勃,眼看老父晚年凄涼,他非常自責,也正因為他對父親的愧疚,為後世名作《滕王閣序》,埋下伏筆。
創千古絕唱
公元675年,王勃從山西路經江西南昌,去交趾看望老父。
他雖已收斂心性,仍難掩一顆赤純之心。
那一年,洪州都督閻伯嶼,新修閣樓一座,設宴遍請名流,欲借機讓他的女婿吳子章名揚天下。
宴會中途,閻都督号召大家為新樓作文。
賓客大都心照不宣,拱手推讓,唯有不知内情的王勃接過書童手上紙筆,高喊:“我來!”
都督糟心想哪來的愣頭青,這麼不識擡舉!
他起身拂袖離去,但令手下跟蹤報道。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廬。
幾句下來,閻公與女婿吳子章相視一笑,認為才子也不過爾爾,空有盛名。
正當他們繼續推杯換盞時,書童再報一句:
落霞與孤鹜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都督暗叫糟糕,今日自家女婿怕是再難出頭了,此人高才啊!
人比人,氣死人。
就是這一句,讓日月失色,讓江山無價,也是這一句,讓當朝文豪乃至後世都認可了王勃的蓋世才情。
王勃将仕途的艱辛,閱世的滄桑,人生的悲涼,一股腦兒融彙到《滕王閣序》中,創下這千古絕唱。
作完閣序,他仍有餘力,隧再起身揮毫,提序詩一首: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鸾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衆人撫掌,妙哉!牆都不扶,就服王勃!
《滕王閣序》是詞賦中的名篇,序末所附的《滕王閣詩》更是唐詩中的精品,世間再難求。
天妒英才,詩魂永在
滕王閣盡顯風流後,王勃日夜兼程,到達嶺南。
還來不及侍奉老父,還來不及承歡膝下,卻在公元676年秋,在江上乘船時不幸溺海而亡,時年27歲。
奈何江風勁,折殺少年才。
世人皆惋惜、慨歎、回首,卻喚不回才高八鬥少年郎。
曾有偉人評:“這人高才博學,為文光昌流麗……英俊天才,惜乎死得太早!”
王勃的一生是短暫的,但又是富于變化的。
他在27年中所遭遇的、所作為的,并不比一個活了80歲的人少。
他的詩文,一秒入心,一霎落寞,道盡滄桑。
如果從詩文成就和高度來回顧他這一生,倒也無甚遺憾。
成就《滕王閣序》,王勃在人間的使命也算真正完成,離去而歸,得償所願。
“有些人25歲就死了,但是要到75歲才被埋葬。”
王勃,他雖死于27歲,但留下的文學瑰寶,璀璨千年。詩魂永在,閃耀一世又一世。
人生百年,猶如一瞬,留不住的是生命,信得過的卻是自己的努力。
别在得意時鋒芒太露,别在該奮鬥的年紀選擇安逸,也别等到來不及時再想起回家看看。
接下來的4天,有書君将帶大家一起領略唐詩的絕世華美,與詩人的曠世風采,本周專欄,我們不見不散。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有趣内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