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啦,污水運營,文字編輯、污水處理、學習與個人成長,關注并私信我
回複數字“01”,送你一份新手污水入門大禮包。
污泥回流是由二次沉澱(或沉澱區)分離出來,回流到曝氣池的活性污泥。有時污泥回流入曝氣池前的再生池進行再曝氣,以恢複活性污泥的吸附能力。
污泥回流比是污泥回流量與曝氣池進水量的比值。當回流水質水量變化時,希望能随時調整回流比,污水在活性污泥中一般要停留8h以上,以回流比進行某種調節後,其效果往往不能立即顯現,需要在幾小時之後才能反應出來。
因此,通過調節回流比,無法适應污水水質水量的随時變化,一般保持回流比恒定。但在污水處理廠的運行管理中,通過調整回流比作為應付突發情況是一種有效的應急手段。
01污泥回流系統控制方式
保持回流Qr恒定:這是較多廠運行控制的方法,這種控制方法适應進水流量Q相對穩定,水質波動不大的情況。
保持回流比R恒定:當進水量、水質變化時相應調整回流量Qr。在剩餘污泥排放量基本不變情況下,可保持MLSS、F/M以及二沉池内泥位基本恒定。回流比R不随進水量Q的變化而變化,從而保持相對穩定的處理效果。
定期或随時調節回流量Qr及回流比R:這樣能保持系統始終處于最佳狀态,這種操作相對複雜一些,但這是穩定運行所必須的。
02為什麼剩餘污泥排放量一般都保持恒定?
剩餘污泥排放對活性污泥系統的功能及處理效果影響很大,但這種影響很慢。
比如通過調節剩餘污泥排放量控制活性污泥中的絲狀菌過量繁殖,其效果通常要經過2~3倍的泥齡之後才能看出來。也就是說,當泥齡為5d時,要經過10~15d之後才能觀察到調節排泥量所帶來的控制效果。
因此,無法通過排泥操作來控制或适應進水水質水量的日變化,即使排泥奏效,發生變化的那股污水早已流出系統,所以排泥量一般也都保持恒定。但需要每天統計記錄剩餘污泥排放量,并利用F/M或SRT值等方法每天進行核算,總結出規律性。
03控制污泥回流量與回流比的方法
按照二沉池的泥位調節回流比:首先根據具體情況選擇一個合适的泥位(水面到泥面距離),即選一個合适的泥層厚度(泥面到池底的距離),一般應控制在0.3~0.9m。且不超過泥位的1/3。然後調節回流污泥量,使泥位穩定在所選定的合理值,一般情況下,增大回流量Qr,可降低泥位,減少泥層厚層;反之,降低回流量Qr,可增大泥層厚度。
應注意調節幅度每次不要太大,使回流比變化不超過5%,回流量變化不超過10%,具體每次調多少,多長時間後再調下一次,則應根據情況決定。
按照沉降比調節回流量或回流比:計算公式為:R=SV/(100—SV)
以1000ml量筒取進入二沉池之前的曝氣池混合液模拟二沉池的沉降試驗。則由測得的SV30值可以計算回流比,用經指導回流比的調節。
回流比與沉降比之間存在以下關系:為使SV值充分逼近二沉池内的實際狀态,盡可能采取二沉池即攪拌狀态下的沉降比,以提高回流比控制的準确性。
按照回流污泥及混合液的濃度調節回流比:
此法可用回流污泥濃度RSS,和混合液濃度MLSS指導回流比R的調節。回流比R與回流污泥濃度RSS和混合液濃度MLSS的關系如下:
R=MLSS/(RSSS—MLSS)
此公式隻适合低負荷工藝,即進水的懸浮物不高的情況下,否則會造成誤差。
根據污泥沉降曲線調整:
根據污泥沉降曲線,确定特定污水處理場活性污泥的最佳沉降比。再通過調整污泥回流量使污泥在二沉池的停留時間正好等于這污泥通過沉降達到最大濃度的時間,此時的回流污泥濃度最大,而回流量最小。
這種方法簡單易行,在獲得高回流污泥濃度的同時,污泥在二沉池的停留時間最短,此法尤其适用于反硝化脫氮及除磷工藝。
04
如何計算污泥回流濃度?
在生物系統物料平衡中有如下關系式存在:
X= Xr•R/(1 R)
式中:
R ---污泥回流比%
Xr---回流污泥濃度kg/m³
X ---混合液污泥濃度MLSS kg/m³
由此式可看出:
(1)想要得到預期的X(MLSS)值,就必須保證有一定的回流污泥濃度和回流污泥量;
(2)X<Xr。回流污泥量,一般用回流比控制。對于平流式和輻流式二沉池一般采用R≤1.5;豎流式沉澱池R≤2.0,因為較大的回流比會加大二沉池分離區紊動程度,而影響沉澱過程。
回流污泥濃度在很大程度上與活性污泥的性質和二沉池内污泥濃縮條件有關,活性污泥的濃縮性能不僅取決于SVI,還受到濃縮區高度、停留時間的影響。
濃縮區的高度和停留時間與下列因素有關:固體負荷;二沉池進、配水方式;刮泥機種類與性能;污泥回流量及二沉池的池型等。
在我國一般認為,混合液在量筒中沉澱30min後形成的污泥濃度基本上可代表混合液在二沉池所形成的污泥濃度,也即為回流污泥濃度。回流污泥濃度(Xr)與SVI之間有下列關系:
Xr=r•106/SVI(mg/l)
式中的r是考慮污泥在二沉池中的停留時間、池深、污泥層厚度等因素有關的系數,一般取1.2左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