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孔子小故事三則

孔子小故事三則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30 16:06:19

孔子十七歲時,孔母顔徵在去世。不久,魯國貴族季孫氏請士一級的貴族(士是最低級的貴族)參加宴會。

當時孔子以為自己是已故叔梁纥武士之子,大概也有資格參加,于是就跟着别人走了進去。

哪知季孫氏的家臣陽虎,以侮慢的态度呵斥孔子道:“季家宴請的都是士,誰宴請你呢!”孔子隻好退了出來。此事使他更加堅定了奮發學習的信心和決心。

孔子從小勤學好問,刻苦自學。

孔子小故事三則(孔子小故事之勤學好問)1

他學的主要内容是六藝:禮、樂、射、禦、書、數,也就是熟悉并遵循當時流行的禮和樂,掌握射箭的技術,學會駕禦馬車,學會寫字(書),還要具備一定的計算(數)能力。

六藝是春秋時期要參與貴族政治而取得一定社會地位的人都必須具備的基本知識、技藝和才能。

孔子通過孜孜不倦的學習,熟練掌握并精通了六藝,他的“博學”和“知禮”的名聲也漸漸傳揚開來。

孔子十九歲時,由仲孫大夫做媒,娶妻子宋人亓官氏。新婚這一年,孔子開始擔任“委吏”(管理倉廪的小吏),倉庫在孔子管理下賬目清晰,出入庫的東西不差毫發。季孫氏欣賞孔子的才幹,又提升他當了“乘田”(管放牧牛羊的小吏)。

春秋時期,喂養牛羊主要是供應祭祀。祭祀屬于頭等大事,需要肥壯的牛羊來做犧牲獻祭。孔子做“乘田”不到一年,飼養場裡牛羊成群,膘肥體壯。魯昭公十年(公元前532年),孔子婚後第二年,兒子出世了。國君魯昭公聽說孔子好禮、知禮、講禮的名聲,便給孔子送來了賀禮鯉魚,以表祝賀。孔子以昭公送鯉為莫大光榮,便給兒子起名叫鯉,字伯魚。

當然,這并沒有改變家庭貧窮的光景,孔子自己曾說過:“我少年的時候貧賤,所以能夠做許多粗活。”

舉凡掃地、做飯、洗衣、種菜、挑擔、推車等家務勞動以及給别人放羊、放牛,甚至當别人家有婚喪喜事時做吹鼓手之類的事,他都做過,而且做得很熟練。孔子住地阙裡不遠處有個達巷,那裡的人贊揚孔子,認為他“真了不起!那樣博學多識,可就是沒有使其成名的專長”。

孔子聽後對弟子們自嘲道:“我會幹什麼呢?趕車嗎?射箭嗎?我不過會趕車子吧。”由此也可見他趕車子(禦)的熟練程度。

孔子學無常師,善于取法他人,并好學不厭。他曾說過,三個人裡面,總有可以做他老師的。

在孔子二十七歲時(公元前525年,魯昭公十七年),魯國東南方有一個魯的附庸小國郯國的郯子來朝見魯公。在一次宴會,魯國大夫昭子(名叔孫)問起郯子關于少昊時以鳥名官的情況,郯子作了詳細的回答。

孔子聽到此消息,便馬去拜見郯子,向他請教少昊氏時代的職官制度。當他初次有機會進入魯國祭祀周公的太廟時,每件事都認真向人請教。

有人見此,議論說:“誰說陬邑大夫的兒子懂得禮呢?進入太廟,事事都得問。”這話傳到孔子耳中,孔子說,不懂就問,這本身就是是合乎禮的行為啊。

孔子勤奮好學,自學成才,全面而熟練地掌握了六藝知識,在三十歲左右的時候,就已經打下了學業和品德修養的堅實基礎,頗得當時貴族階層的尊敬。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