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交通新聞網
沒有明顯可見的駕駛操作設備,隻有位于車頭位置、覆着蓋闆的操作台,開放的空間能夠一睹隧道内的景象,讓不少上海市民慕名“打卡”、一上車就忍不住拍照發朋友圈。這就是今年1月份剛剛開通的上海地鐵15号線,也是上海第四條軌道交通全自動無人駕駛線路。“地鐵無人駕駛”“城市軌道交通全自動運行線路(系統)”再一次成為熱議的話題,究竟城市軌道交通全自動運行線路與傳統線路相比有哪些優勢?在運營管理方面有哪些提升?記者采訪了北京、廣州、上海、太原等城市的地鐵企業和相關專家。
靈活性高 按客流調配車輛
“小蠻腰”廣州塔下,有一條全地下旅客自動輸送系統——珠江新城旅客自動輸送系統,簡稱APM。該條線路是全國第一條APM,也是全國第一條城市軌道交通全自動運行線路。APM是城市軌道交通線路制式的一種,常常用于機場各區域的聯絡,例如北京首都機場T3的“小火車”、香港國際機場的旅客捷運線路等。
廣州APM列車。 廣州地鐵 供圖
上海市目前已有10号線、浦江線、15号線、18号線4條全自動運行線路,最新開通的15号線是上海市一次性開通裡程最長、運行等級最高的全自動運行線路,為無人值守下的列車自動運行(UTO)。而作為山西省第一條地鐵線路,太原地鐵2号線全部在線運行的列車均為全自動運行,采用有列車運控員在車上監控的模式。
城市軌道交通全自動運行系統越來越受到青睐,得益于其能夠根據城市不同情況的需要而靈活調配車輛,使出行更加方便快捷。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王偉表示,遇到一些臨時或突發情況,例如演唱會或突發暴雨時要延長地鐵的運行時間,需要開行一些晚班車和臨時車次,傳統線路會受到駕駛員的制約;還有一些特定的情況需要使用備用列車,車輛一般都是停放在車庫内,使用時再将其開過來,但是車輛空駛會造成很大的運能浪費。在這些特殊情況下,全自動運行可以根據需要調度車輛,大大增加了調配運能的靈活性。
廣州地鐵相關技術人員同樣認為,全自動運行系統靈活性高,具有按客流自動調整運營策略和列車開行密度的功能,能靈活适應高峰大客流和低峰客流的運營需要,提高運能利用率。還可以根據運輸需求靈活調整運營間隔,随時增、減列車,提高系統對突發大客流的響應能力。此外,在站台長度滿足的條件下,還可實現靈活編組運營,結合客流強度情況,将列車進行1 N輛車靈活編組混跑,加快客流疏導。
多專業聯動 降低運營成本
“全自動運行使得工作人員的職能分工更明确,通過車輛運維平台的監控數據,以實時監控與數據分析提升精細化管理與應急處置能力,有效降低運營的人工成本,提高運維效率。”申通地鐵相關負責人介紹。太原中鐵軌道交通建設運營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郭華軍有着相同的看法,全自動運行使得整體運營的人員數減少,可以把駕駛員和站務、維修等人員進行職能整合,從而有效利用人力資源。
“最早的城市軌道交通全自動運行系統,單純隻是解放了駕駛員的一部分工作,但是目前我國的全自動運行系統實現了多專業聯動。”王偉表示,駕駛員操縱列車隻是其中一項職能,駕駛員還具備故障排除和恢複、乘客服務、瞭望線路等職能,目前這些都已經通過全自動運行系統逐漸實現,一方面可以降低工作人員配屬,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多專業聯動的服務水平。
全自動運行對于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非常高,為了提高安全性,上海地鐵的車輛配備了煙火報警、障礙物探測、脫軌監測、受電弓監測等裝置,在第一時間内對運營車輛故障進行預警及控制。
上海地鐵15号線全自動運行列車車頭。申通地鐵 供圖
王偉告訴記者,過去傳統地鐵車輛出庫之前,駕駛員都需要人工進行一系列的測試和檢查,但有時會存在檢查不到位的情況,在全自動運行系統中,每天出車前,車輛通過設定好的系統就能夠實現自檢,省掉人工成本的同時,檢查也更通順、更可靠。“太原地鐵2号線的全自動運行列車上線前的檢查全部是通過列車自檢來實現,晚上回到車庫車輛還會自動休眠。”郭華軍說。
廣州地鐵相關技術人員介紹,APM的列車在運營過程中實現了運行全過程防護,面對碰撞、脫軌、人身傷害、火災、觸電和惡劣天氣等風險,全自動無人駕駛提供系統自動和人工的方式進行雙重防護,擴大了ATP(列車自動保護系統)的防護範圍,為線路運營與車輛運行提供全面風險防控。此外,全自動運行系統的車輛、信号等關鍵運行設備均采用冗餘技術,能夠減少運行故障。
多系統互通 打造智慧城軌
國内軌道交通規劃和在建線路中,深圳、蘇州、武漢、成都、西安等城市均按照全自動運行的标準進行建設。
廣州地鐵相關技術人員表示,全自動運行系統的關鍵技術,如列車控制、系統聯動、應急指揮、故障處理等方面的建設和運營經驗會逐步豐富。未來廣州地鐵在全自動運行方面,将對控制中心、車站的運營指揮管理模式提出更高的要求,設備系統需具有更加完善的自動控制功能,以行車為核心,信号與車輛、綜合監控、通信等多系統加強互聯互通,提升軌道交通運行系統的整體自動化水平。“下一步,将在智能化的列車運行計劃組織策略、無人自動連挂及解編、基于車車通信的全自動駕駛等方面進行一些新的技術探索。”廣州地鐵相關技術人員說。
申通地鐵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現在上海地鐵已搭建了一套智能網絡平台,實現了全線路監控網絡覆蓋,可實時監控包括全自動運行等所有車輛的動态。未來,上海地鐵将基于大數據網絡平台進行深度挖掘,有效合理地進行二次開發,形成一套特有的專家診斷系統,進一步減少運營故障及風險。
“軌道交通全自動運行将來是一個發展方向,現在采用的是車地通信的全自動運行,下一步信号技術的發展方向是車車通信,更能提升運行效率。”郭華軍告訴記者,太原後續的城市軌道線路都會采用全自動運行技術。
2020年,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印發《中國城市軌道交通智慧城軌發展綱要》,鋪畫了一張中國智慧城軌發展藍圖,未來要創建智慧乘客服務、智能運輸組織、智能能源系統、智能列車運行、智能技術裝備、智能基礎設施、智能運維安全和智慧網絡管理八大體系,“全自動運行系統隸屬于智能列車運行的一部分,未來會和其他幾個智能體系一起朝着智慧城軌的方向發展。”王偉表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