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濱城區市西街道,活躍着一支由殘疾人、貧困人群、殘疾人家屬組成的特殊志願服務隊。這支志願服務隊的名字叫“思源”,寓意“飲水思源,反哺社會。”之前被幫助的群體現在成長為助人自助的群體,讓殘疾人不隻是被幫助,也可以發揮特長去幫助他人。
李欣欣是思源志願服務隊的副隊長,同時也是心理咨詢師。兩歲時因腦炎留下的後遺症,雙腿無力。但幼年的不幸并沒有影響她成為一個心中有愛的人,作為退伍軍人的父親,用軍人的正直、堅強和勇敢,為她樹立了榜樣,也守護着她的純真。她說:“很感恩我的父母,從小給我樹立正确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從懂事起我就立志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在成長的路上,李欣欣得到了社會的關愛和幫助,感受社會溫暖的時候,她也想着回饋美好傳遞正能量。婚後李欣欣考取了心理咨詢師,在與殘疾人群體接觸的過程,她意識到,相比正常人群,殘疾人群體更容易出現心理問題,何不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長,幫助他們走出迷茫、困惑與無助?當思源志願服務隊成立時,毅然加入志願者隊伍。
李欣欣告訴記者,為殘疾人群做心理疏導,的确更容易讓殘疾人敞開心扉。有一次,李欣欣和其他志願者在走訪一位聾啞人時,對方情緒低落,表現得很淡漠。可當她看到李欣欣一瘸一拐走路的樣子,忽然像變了一個人,邊拍手邊比劃着讓李欣欣坐到她的身邊去。兩個人比比劃劃交流了半個多小時,對方的情緒也好了很多。
“我覺得自己就是一個折翼的天使,雖然翅膀受傷但也能飛翔,因為夢想的翅膀很強大,我可以把我的堅強、樂觀傳遞給需要的人。”李欣欣說。
“是志願者們的愛心給了我一雙翅膀,讓我能展翅高飛。如今,我成為一名志願者去幫助别人,我很自豪!”在濱城區市西街道彩虹湖社區,思源志願服務隊的志願者小語正在為第二天的文藝彙演做準備。
小語是一名“00後”女孩,媽媽是一名殘疾人,曾經是市西街道的幫扶對象,在街道幫扶之後,小語毅然地加入了志願者隊伍。小語告訴記者,弟弟年幼,爸爸常年在外打工,一年回不了兩次家。媽媽身患殘疾,一家人的生活主要靠姥姥姥爺趕集賣菜來支撐。有一次周末回家,小語本想到集市幫忙賣菜,卻看到四五名穿着紅馬甲的人正在幫忙招攬生意。姥姥告訴她,她們是志願者。“她們和我們素不相識,卻願意伸出援手幫助我們,我感到很驚訝,也很感動。”小語說。
志願者幫助小語的弟弟申請創建了“希望小屋”,給他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小語在學業上有了困難,志願者帶着她去學校了解情況,前前後後奔波着;過年過節,志願者送來米、面、錢,就像是走親戚一樣……這些小語都看在眼裡,心裡種下了一顆感恩的種子。
在做志願者期間,小語積極參加各種志願活動,從跟着老師們入戶到參加社區的志願者培訓會都有她的身影。
“志願活動讓我更加了解了殘疾人,他們的陽光、熱情一直感染着我,當看到他們最真實淳樸的笑容,讓我更加明确了為什麼要做志願者,在我能力範圍之内,我還要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在志願者這個大家庭裡,小語在努力去實現自己的價值,揮灑着她的青春。
劉俊傑是思源志願服務隊的一員,也是一名簽約家庭醫生。幼年時不幸遭遇車禍,導緻右手腕關節處截肢。年邁的父母,嗷嗷待哺的幼子,生活的壓力讓劉俊傑喘不過氣來。得知情況後,市西街道根據劉俊傑學醫的經曆,積極協調濱城區殘聯,為他申請了“殘疾人緻富能手創業基金”,幫助他創辦起“濱城劉俊傑診所”。劉俊傑憑着真誠,打動了每一個前來就診的患者,診所的生意越來越好,日子也比原來好了很多。
生活步入正軌,劉俊傑利用自己的醫術,經常義務為殘疾人和孤寡老人查體、免費進行健康咨詢,減免他們的診療費用。“是社會的關愛,給我了生活的信心,我要參與更多的公益事業,用實際行動來回報社會。”劉俊傑說。
思源志願服務隊成立于2021年8月濱城區志願者學院籌備之際,目前有志願者20人。有的殘疾人能歌善舞,為大家送去勵志的節目;有的殘疾人是醫學專業的,為大家送去健康講座和康複指導;有的殘疾人家屬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社會機構的熱心幫助後,積極就業創業,有了一定的能力後,為其他特殊群體分享自己的創業經曆,成為大家身邊的勵志榜樣。志願服務隊成立以來,為社區居民組織思源藝術團演出多次,開展殘疾人手工活動,送文化送節目到轄區居民手中。志願者們用自己的一技之長回報社會,如一道微光聚成無限的光芒激勵着殘疾人勇敢地面對生活、走出家庭、走向社會,為街道貢獻微薄但特殊的力量。
(大衆報業·大衆日報客戶端記者 程芃芃 通訊員 董高峰 報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