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 80 後的我們,還記得小時候,幾乎每個家庭都有一口小奶鍋,每次買回來的奶總要在奶鍋裡加熱煮沸,讓滿屋子飄着奶香,喝起來的滿足啊,至今難忘。
屏幕前的你小時候,有沒有被爸媽「強制」的喝過牛奶,大家【評論區】可進行交流~
其實并不是奶鍋加熱後的牛奶更加美味,隻是當時條件有限,牛奶沒經過嚴格滅菌,必須要加熱煮沸才能達到滅菌要求。但那個時候我們就知道,牛奶要煮沸了再喝才安全。
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們開始追求更高質量的生活,即 「原生态環保,純天然無添加」。很多商家會打着現擠牛奶更新鮮、更營養、價值更高的名号來吸引大家購買。聲稱現擠現賣,純天然的一手貨源最優質。而實際上,在喝不經處理的生牛奶的時候,我們是要承擔健康風險的。
生牛奶的安全隐患
有人會問,我在超市買的牛奶,配料表裡寫的也是「生牛乳」呀,生牛奶怎麼就危險了?
配料的确是生牛奶,但大家有沒有發現,後面的産品類型或者産品特點寫的是 「滅菌乳」。因此這個牛奶可以看做是剛剛擠出來的 「生牛奶」 經過滅菌處理,而得到的合格的可以直接飲用的産品。
生牛奶怎麼就不安全?
牛奶營養豐富,我們人類喜愛它,細菌也特别愛它,特别是李斯特菌、布魯氏菌、沙門氏菌、結核杆菌和大腸杆菌等。
牛奶并不是從奶牛的乳腺裡出來之後就馬上喝到你的嘴裡,它經過的路比我們想象的要長得多,而這裡面有各種 「意外」:
比如奶牛患了乳腺炎,那麼大量的細菌會存在于生牛奶裡;
比如裝生牛奶的桶或者其他器具,也有細菌存在的可能;
比如産奶的環境,糞便,土壤等;
比如之後的分裝及運輸途中的小意外……
這整個過程中不知有多少細菌都比你先喝到這杯生牛奶。
這些細菌在牛奶的懷抱裡,可以瘋狂地繁殖後代,也瘋狂的排洩廢物。可想而知,喝了這樣的生牛奶,很容易造成食品安全風險,對于高危人群比如孕媽媽,小嬰兒,老年人以及免疫力低下的人,後果可能非常嚴重。
買了生牛奶,怎麼處理好?
如果買了生牛奶,要盡快食用,并且在食用之前小心加熱。
為什麼是小心加熱呢?因為,加熱時間太長,牛奶裡的營養成分容易破壞。但加熱時間太短,牛奶裡的緻病菌又不能有效殺滅。而且即使加熱後,也沒有科學的方便的檢驗方法來幫你确定是否達到滅菌要求。因此,自己買生牛奶來加熱喝,的确不是明智的選擇呀。
如果自己加熱生牛奶,請注意以下事項:
用深一些的奶鍋加熱,這樣牛奶有冒泡沸騰的空間。
為了防止牛奶煮沸溢出,每隔幾分鐘攪拌一次。攪拌的目的是生牛奶表面會形成一層蛋白質和脂肪膜(俗名是奶皮),這樣會阻止下方因加熱形成的蒸汽逸出,從而導緻牛奶沸騰溢出。若蒸汽猛烈沖出,牛奶會溢滿鍋邊且有燙傷風險。經常攪拌可以讓蒸汽溢出,以免壓力累積過多。
牛奶開始沸騰時,将溫度調低,或者迅速将奶鍋移開,防止燒焦。為了喝起來更加放心,這個移開再加熱的過程可以反複 2~3 次。畢竟,牛奶裡主要為我們提供的營養是優質的蛋白質與鈣,而這兩種營養物質在超高溫加熱之下幾乎不會損失。至于損失的其他營養素比如維生素 B 和 C,我們在其他的正常飲食中就可以輕易獲取。
牛奶和糖一起煮會産生有毒物質,是真的嗎?
有些人喜歡在煮牛奶的時候加點糖,但是聽說這兩樣一起煮會産生有毒物質?蛋白質與糖在一起加熱确實會有化學反應,他們在加熱條件下形成新的有香味的化合物,這個過程我們稱為美拉德反應。這個反應用于很多食品産業,使食品産生宜人的風味和色澤,以改善食品風味。
至于有毒物質,那可能是想多了。有毒物質往往是在長時間,并且高溫的情況下才産生的。而在加熱牛奶的過程中,時間較短,溫度也并不是很高,因此,我們完全沒必要擔心有毒性物質産生。
總結
其實,我們大多數國人本來也沒有喝生牛奶的傳統,可能某些少數民族會有這樣的習慣,但多數情況下還是因為以前的條件隻允許喝生的。
無論怎樣,我們現在已經了解了生牛奶不宜直接喝的原因,那麼我們還是果斷選擇超市裡的巴氏鮮奶或者常溫奶吧,至于哪一種更營養,更加好,其實沒有優劣之分,隻憑個人喜好與口袋大小了。同時也要注意牛奶的儲存。
喝了有病菌的牛奶,最容易出現的症狀可能是類似于感冒樣病症,比如發熱、寒戰、背痛、惡心、嘔吐、腹瀉和腹部痙攣等。隻要是(尤其是孕婦、小嬰兒、老年人,特别是有基礎疾病的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喝了生牛奶出現任何不能緩解或者反複發作的上述症狀,都應該去醫院請醫生評估病情。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