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需求分析中的約束條件

需求分析中的約束條件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30 22:53:17

編輯導語:萬事萬物都是複雜多變的,我們難以透過表面看到深藏其中的本質,容易出現“一葉障目”的情況。作為産品經理,本質思維是在分析需求時需要用到的一種思維方式。本文通過DOCTORS模型,講述如何從需求的本質出發,來規劃産品,并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需求分析中的約束條件(學會用DOCTORS模型來認識需求本質)1

本質思維是産品經理在分析需求時需要運用到的一種思維方式。它能幫助産品經理抓住的需求的本質,了解事物的根本目的、根本意義、根本原因等。萬事萬物是複雜多變的,我們觀察事物時,往往容易看到表面現象,而難以看到深藏其中的本質,出現“一葉障目”的情況。

産品經理隻有對本質的充分理解,才能采取有效且合理的解決方案,滿足用戶的需求,這也是産品最終受用戶歡迎的根本原因。

今天,借此通過DOCTORS模型來幫助大家認識到需求的本質,能夠從需求的本質出發,來規劃産品,并運用到實際工作當中。

一、什麼是DOCTORS模型

看到DOCTORS,你一定會想到“醫生”這個英語單詞,醫生是幫助病人分析病因,通過表面的症狀找出最本質的原因,并依次采用最有效的治療方式。

這裡的“DOCTORS”是指從7個角度來分析事物的本質,依次是定義(Definition)、起源與曆史(Origin and History)、對應事物(Counterpart)、性狀(Traits)、目的與作用(Objective and Function)、原因與關鍵驅動因素(Reason and Key Driven Factors)、結構與關系(Structure and Relationship)。

需求分析中的約束條件(學會用DOCTORS模型來認識需求本質)2

總結起來,就是從時間線、關系線、價值線、邏輯線幾個方面來分析事物的本質。

二、怎樣使用DOCTORS模型認識本質

我們所追尋的需求本質,是指用戶需求産生的根本原因、根本目的或根本意義,是撥開雲霧,直指事件的根本内涵。

那麼,我們怎麼通過DOCTORS模型,從7個維度來認知需求本質呢?

2.1 定義

定義,是指通過概念來反映事物的本質屬性。如果我們能定義出需求,也就能抓住需求的本質。若是我們無法用一句話來說明需求是什麼,也就說我們還沒有深挖到需求本質。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們設計的産品是為了滿足用戶的需求,越滿足用戶的本質需求,産品越可能成功。所以,從産品的定義中,也可以找到其滿足的本質需求是什麼。

例如滴滴出行解決用戶出行難的問題,讓用戶更快捷、方便地打車;餓了麼解決用戶吃喝的問題,讓用戶更簡單快捷地在線訂餐。

2.2 起源與曆史

起源與曆史是從時間線來認識需求本質,關注需求是在什麼時間、什麼環境以及什麼條件下産生的。

考察需求的起源與曆史,可以長時間地觀察,在瞬息萬變的情況下識别需求的本質。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用戶的本質需求一直都在,隻是随着時間的的發展,滿足該本質需求的解決方案不斷改變。

例如相隔兩地的人都有彼此聯系,了解對方情況的需求,而随着技術的發展,從寄信、電報、固定電話、移動手機,一款款産品的出現,其滿足的本質需求沒有變,但其解決的方案随着場景的發展,越來越優。

2.3 對應事物

對應事物是指通過參照物來觀察,追尋本質。熟話說,要想看清楚一個人,可以看看他(她)跟誰做朋友,跟誰做敵人。

我們要從對應事物來理解需求,可以選擇參照物,從第三方角度觀察。例如醫生想知道病人的狀況,就需要觀察各種生理指标,并與之健康的生理指标數值對照,來找出可能的病因。

2.4 性狀

性狀是指外在的狀态、生理特征以及行為特征等。我們在分析需求時,比較容易察覺的表面需求,例如用戶打車,從行為直觀上可以了解用戶的表面需求是從A地到B地。

由于需求的本質決定了用戶的行為,但我們尋找需求本質時,不能因此忽略表面的需求,從外在去分析本質,往往容易入手,也符合用戶的認知規律。

2.5 目的與作用

目的與作用是從價值線認識需求,由于目的或作用的不同,需求的方式也各不一樣。同樣的事物,對于不同的人,察覺到的目的與作用也是不一樣的。

例如住房,對于剛需用戶而言,它是生活居所;對于炒房客而言,它是财富象征。抖音這款産品,對于普通大衆而言,它是一款娛樂的産品;對于向往出名的網紅而言,它是一款宣傳、展示才藝的産品。

要探究目的背後的目的,一個方法就是連續追問“為了什麼”。學會多問“為了什麼”的習慣,有機會探究到本質。

2.6 原因與關鍵驅動因素

原因與關鍵驅動因素是從邏輯線認識需求,了解事物的前因後果、如何運轉的流程來深挖本質。我們要知道,需求因為什麼而産生,随着時間有什麼變化和發展、用戶是如何做的,從起因、過程、結果整個流程來觀察需求。

我們可以連續追問為什麼,來探究本質。例如用戶的打車需求,因為人找不到車、車找不到人的原因,原有出租車、公交車等未能充分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以及随着GPS定位、手機的大量使用,從而打造一款能夠快捷、方便、安全的打車軟件産品。

2.7 結構與關系

結構與關系是從關系線去認識事物的,有内部和外部的結構與關系。我們可以采用MECE原則,認識影響需求的各個要素,包括主體、客體、環境、條件等。

我們要解決用戶的溝通需求,就需要各自了解溝通的用戶是誰、認識水平如何、溝通的目的和方式是什麼、在什麼場景什麼時間進行溝通、當前使用的溝通工具等要素。

以上是認識需求本質的七個維度,從不同的維度認識需求,對需求本質的理解也各不一樣。在實際需求調研中,我們不一定每一個維度都要分析,需要依據業務的目的來認識需求本質。這幾個維度,不僅僅用于認識需求本質,對于抓住事物本質也有作用。

本文由 @風鳴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Pexels,基于CC0協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