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大了,每天的生活很簡單,住平房的老人喜歡坐在家門口,看着來來往往的行人和車輛,住樓房的老人則偶爾到健身廣場,看看别人跳廣場舞或下棋。他們自己不太會去運動,有時看到别的老人堅持散步,還會覺得這是折騰,畢竟都老胳膊老腿了,萬一折騰出問題來,那就得不償失了。
當然,這些隻是部分老人的刻闆印象,現在生活條件好,大多數老人都能活到七十多歲,這個年紀是老年期的重點時間段,如果身體底子不錯,再活個十幾、二十幾年都是有可能的,早早就給自己貼上“不中用”的标簽,生活沒有追求和動力,那就會像一潭死水,對長壽也是不利的。
70歲後,總是在家靜養不一定是好事
其實不僅是老年人自己會有這個疑惑,子女們也弄不清楚,為了以防萬一,每當老人表示想出去走走的時候,子女都會進行勸阻,生怕傷到哪裡。再加上老人身體本來就有一些問題,高血壓、心髒病、關節炎、癡呆症等等,他們自己的運動意願比較弱,除非是身體條件比較好,一直有運動習慣的人,才會堅持運動到老。
老年人有病不代表不能運動,腿腳不便也不代表不能散步,散步相對來說難度小,累了随時可以休息,對老人的身體負擔不大。有的老人在運動中出現損傷,一方面是沒有做好防護和熱身準備,另一方面是運動量沒有掌握好,并非身體本身不能運動。
而且70多歲的老人總會有一些老毛病,不是住院就是在家休養,總是待在家裡時間長了對情緒會有影響,對病後恢複也是不利的。長期躺着、坐着,會讓老人的行動能力退化變得更差,越來越不敢出門。相反,适當散步活動身體反而有助于老年人病後康複。
美國曾經有一項研究,召集了一千多名老年人,年齡在70-89之間,他們平時很少運動,還有慢性病,研究者讓這些老人每天堅持散步,要求不高,一刻鐘走完大概四百米的路程即可。經過三年的研究,人們發現堅持散步的老人喪失行動能力的風險下降了1/4。
老年人追求的不是生活品質而是基礎自理能力,能随心所欲地行走,至少不再是虛弱的狀态,想達到這種狀态,不妨從每天散步開始。
老年人每天堅持散步,3個變化遮掩不住,令人羨慕
堅持走路以後腰酸背痛緩解了
散步的時候人們會擡頭挺胸,到處看看周圍的風景,不像在家裡總是倚靠着看電視、看手機,時間長了脖子和腰背都很難受。而且走路的時候可以前後拍一拍,上下舉起手,讓血液更多地流向肩頸和指端,循環快了就不容易淤堵,疼痛也會減輕。
堅持走路以後呼吸更加通暢了
人總是待在房間裡,會有一股味道,不太好聞,而且窗外的景色沒有變化,看久了會感覺壓抑。到戶外走一走,看的風景不一樣了,看到鄰居和朋友還能聊聊天、笑一笑,對心髒和肺部都有改善作用,戶外的花草樹木也很多,空氣非常新鮮。
堅持走路的老人不容易駝背
七八十歲的老人上身筆直,走路行雲流水,非常讓人羨慕,可以看出骨頭很好,精氣神比較足。因為衰老和過度使用,老人的背部肌肉變薄,脊柱間隙變窄,很容易變彎,看起來矮了一個頭,而堅持散步運動骨骼老化速度慢,肌肉得以鍛煉,就不容易駝背。
不過,走路這件事不能強求,有的老人就是不喜歡散步,平時也不喜歡到人多的地方。除了散步,也有其他保養方式,隻要适合自己就好。
做好三件事,不比每天散步差
第一件,經常和年輕人相處
總是和同齡人在一起,思想和觀念都是老舊的,要想跟上時代,讓大腦不斷更新那就要不斷和年輕人交流相處,看看現在流行什麼,自己是否需要學習,還能和年輕人學幾個段子和流行語,讓自己心态變年輕。
第二件,每天把房屋收拾整齊
有的老人房間異味重,子女都不願意進去,如果不喜歡出去鍛煉,那麼在家裡收拾家務同樣能保健身體。被子、衣服、鞋子、枕頭要經常拿出去曬,床單要清洗更換,自己住着幹淨衛生,看起來心情都好,也可以減少細菌和病毒感染的風險。
第三件,飲食品種豐富又均衡
70歲後要注重營養,不能随便糊弄,三餐要按時吃,尤其是早餐和午餐,要吃飽、吃好,但是晚餐不宜過飽,要幹稀搭配,不要喝太多湯和稀飯,防止晚上起夜。肉蛋奶堅果要舍得吃,營養較為豐富,如果牙口不好,可以做成肉松、蛋羹、丸子,更容易咀嚼。
70歲後應堅持走路,哪怕速度慢一點,長期堅持都有好處,走的時候可以把上肢舉起來,保護頸椎和腰椎,也可以調整呼吸節奏,養護肺部細胞。走路的方式有很多,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種或許能幫你解決很多問題,重在堅持。
參考資料:
[1]喜歡散步的注意!央視提醒,換種走法,生病風險降一半·老年日報.2020-08-25
[2]保持年輕态,争當樂活老人·健康中國.2021-12-16
[3]美媒:研究稱散步有助老年人病後康複·參考消息.2016-09-30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