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評論員 徐漢雄
8月14日,清華大學微博平台發文“祖孫三代全上清華,是種什麼體驗?”畢業于福建省福州第三中學的何文焜,在今年的福建省高考中脫穎而出,成為清華大學計算機類新生,與祖父和父親一樣成為了一名“清華人”。(據8月15日光明網)
據報道,何文焜的祖父1957-1963年就讀于清華土木建築系供熱通風專業,父親1985-1990年就讀于清華土木工程系建築結構工程專業,他自幼就聽家人們講,有關“水木清華”的故事。
如今,何文焜也成了清華學生,是傳奇,也是佳話,世間快意之事,莫過于此。一門三代都是清華人,是怎麼做到的?是天賦秉異,有優秀的基因遺傳,生來就是讀書的料?也未必如此,清華的校訓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祖孫三代上清華的經曆,剛好暗合了這句校訓,是刻苦學習、自強不息的結果。
何文焜與爺爺、父親的合影,三代上清華的傳奇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語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講的是人要像蒼天運行那樣,剛健不已,志存高遠,百折而不回;像大地懷柔那樣,萬物并蓄,虛懷若谷,生生不已。《周易》是中華民族智慧與文化的結晶,這兩句話所蘊含的精神力量,正是一代代中國人的寫照。
何文焜一家也是如此,有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家風與傳承。六十五年前,何文焜的祖父在大山裡成長,縱橫的田壟揮灑下他躬耕的汗水,昏黃的煤油燈光掩映着他埋首書卷的不倦身影。祖父以努力考上了清華。
何文焜祖父的畢業證書上有蔣南翔校長的簽名,祖父經常小心地拿出這一紙黃卷。摩挲着歲月刀刻斧鑿留下的褶皺,祖父還會經常與何文焜說起建校之初與西遷之時的往事。諸如,陳寅恪先生如何在傳統文化式微的時代,以一己之力赓續中華文化血脈,梅贻琦校長如何帶領學生們在祖國的邊陲殷憂國運、希效前哲。
正是這種耳濡目染,三十五年前,何文焜的父親在爺爺的激勵下發奮攻讀,考上了清華。何文焜的父母工作忙碌,對何文焜而言,雖然父母皆不善言辭,沒有許多勵志的話語寄托厚望,但言傳身教,一舉一動,都影響着何文焜的成長。
何文焜上中學時參加全國競賽的留影
爺爺講的那些故事在年幼的何文焜心裡悄悄生根發芽。“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父輩們的諄諄教誨,讓“水木清華”成為了何文焜心中的向往。
“盡心盡力,方得無怨無悔”“你必須非常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這是何文焜的座右銘。孤身一人學習的夜晚,簡潔漂亮的證明背後是堆積成摞的草稿。苦心人,天不負,他終于如願以償,也圓了清華的夢想。
冰心說,成功的花,人們隻驚羨她現時的明豔!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對學霸們來說,成功的光環背後,同樣是外界看不到的埋頭苦讀。
家風傳承,三代接力,何文焜身上流淌的,正是先輩“自強不息”的血液。他堅定地選擇計算機科學為專業,希望矢志求索前沿科技,在自己興趣的領域有所建樹。
祖孫三代全上清華,沒有别的訣竅,也談不上運氣,正是祖孫三代接力自強不息的寫照。一份耕耘一份收獲,願每個自強不息的你,都能收獲自己的人生傳奇。
(圖片來源:清華大學微博)
(來源:極目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