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肝血管瘤相關論文

肝血管瘤相關論文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18 01:15:59

第五章 血管疾病的無創傷檢查

第一節 彩色多普勒超聲

臨床應用

1. 動脈狹窄 強回聲的鈣化斑塊、低回聲的軟斑塊

2. 動脈瘤 瘤腔内紅藍相間的彩色血流

3. 動脈栓塞 動脈内強回聲團塊占據,與動脈内膜間有線狀暗帶相隔

4. 大動脈炎 血管壁彌漫型或節段性增厚,血管腔狹窄或完全閉塞

5. 靜脈血栓形成 靜脈内膜不規則增厚,管腔内可見低回聲的血栓占據

6. 靜脈瓣膜功能不全 瓣膜回聲增強,瓣膜遊離緣變長,活動性瓣葉不能合攏

7. 血管瘤 腔内被五彩斑斓的血流充填

第二節 血管外科特殊檢查

一、踝肱指數ABI和動脈節段性測壓

ABI:一側肢體最高踝部壓力與最高的肱動脈壓力之比。

患者平卧,用12cm×40cm氣袖分别置于兩側踝部、上臂

正常ABI≥0.97,0.97~0.9為臨界值,可無或輕微臨床缺血症狀。

ABI<0.9可出現明顯臨床症狀,一般低于0.6既有靜息痛。

踝部動脈壓絕對值:大于6.67kPa(50mmHg)可以滿足末梢肢體的血流灌注;小于4.00kPa(30mmHg),多發生壞疽。

動脈節段性測壓:仰卧,用8MHz探頭再上肢桡動脈、下肢足背動脈或胫前動脈以及胫後動脈處聽取動脈信号,分别測出各節段的動脈壓力。

如果下肢兩側壓力差超過2.67kPa(20mmHg),表明壓力降低一側動脈近端有狹窄或閉塞。

如果相鄰節段的動脈壓力差超過4.00kPa(30mmHg),提示遠段動脈有狹窄或閉塞。

大腿近端壓力至少較上臂壓高2.67~4.00kPa(20~30mmHg)。

大腿近端壓力降低提示主動脈、髂動脈或股總動脈狹窄或閉塞,股淺動脈閉塞伴股深動脈狹窄也可引起大腿近端壓降低。

單獨的股淺動脈狹窄不引起大腿近端壓降低。

大腿近端和膝上水平的壓力差超過4.00kPa(30mmHg)提示股淺動脈狹窄或閉塞;

膝上與膝下之間壓力差超過4.00kPa(30mmHg),提示股淺動脈末端和(或)腘動脈狹窄或閉塞;

膝下和踝部之間壓力差超過4.00kPa(30mmHg)。提示胫前、胫後動脈病變。

節段間壓力差在2.67~4.00kPa(20~30mmHg)者需定期随訪。

二、腳趾壓力測定和腳趾指數

方法:平卧,将光電容積描記(PPG)探頭置于腳趾趾腹——用趾氣帶縛于趾根部——描記波形——充氣至波形消失,出現平坦線——氣袖自動放氣——再出現波形時的壓力讀數即為趾壓——同時測雙側肱動脈壓

正常時腳趾指數,即趾動脈壓與肱動脈壓高的一側之比≥0.75.小于0.75為異常,提示末梢動脈病變

當腳趾PPG波形呈平坦波或直線時,趾壓不能測出。

血管閉塞性脈管炎、糖尿病足患者的雙下肢動脈可沒有狹窄,但其末梢動脈已受累,故踝肱指數和節段測壓可正常,但腳趾指數明顯降低,對該病的診斷、治療及預後有積極的指導意義。

三、光電容積描記PPG

探頭包括:發射紅外線的發光二極管,接受反射光的光電晶體管

探頭發出的紅外線經過皮膚的毛細血管——被其中運動的紅細胞所吸收——反射至探頭内的光電晶體管——信号被放大處理後形成波形——大小與皮膚微血管中的紅細胞數成正比

肝血管瘤相關論文(臨床血管外科學)1

四、光電容積描記的幾種特殊用法

1.腘血管陷迫綜合征

是由于腘窩的異常肌肉和纖維束帶等壓迫動脈或靜脈。

(1)多普勒探頭放在足背或胫後動脈——聽取最清晰信号——囑患者足跖屈——動脈搏動音明顯減弱或消失——恢複自然體位後搏動音又恢複

(2)PPG探頭置于足趾腹面描記波形——囑患者足跖屈——波形明顯降低甚或消失——體位恢複後波形恢複

肝血管瘤相關論文(臨床血管外科學)2

2.冷激發試驗

雷諾綜合征:肢體動脈和小動脈出現陣發性收縮,常于寒冷或精神緊張時發病,表現為肢體,尤其手指(足趾)皮膚出現對稱性蒼白、青紫和潮紅的間歇性改變。

患者平卧或坐位——室溫20~25℃——PPG探頭測雙手十指波形——将十指置于冷水中60秒——擦幹雙手,做波形描記——間隔5、15、20分鐘再描記。

正常時,15分鐘波形恢複正常,如超過20分鐘仍未恢複,表明冷激發試驗陽性,提示患肢末梢動脈病理性收縮。

一般先做上肢動脈節段性測壓,正常時再做冷激發試驗。

當首次PPG波形表現明顯異常,不宜再用冰水刺激患肢。

3.胸廓出口綜合征檢測

臂叢神經和鎖骨下動/靜脈經過鎖骨後方和第1肋骨前方的胸廓出口處受到異常骨質或韌帶的壓迫。

(1)外展高舉測試

患者手舉起并外展90°,描記波形——手完全伸展,手掌向下——手擡高180°垂直過頭,手部外旋,再描記波形。

正常時波形信号增加,信号減少或消失表示異常,提示鎖骨下神經血管束緊壓胸小肌止點下方和鎖骨與第1肋骨間隙處。常伴有肩部和上肢疼痛。

肝血管瘤相關論文(臨床血管外科學)3

(2)肋鎖試驗

坐位,手放于膝上,描記波形——把手臂放在兩肋旁邊,使肘部彎曲成90°——肩向後,胸向前——深呼吸——描記波形

(3)Adson試驗

坐位,手放于膝上,描記波形——深吸氣并屏氣——盡量回頭向後(檢查側)——逐漸轉向對側

正常表現為搏動信号得以維持。測試時搏動信号消失為異常,提示鎖骨下動脈、臂叢被擠壓于鎖骨和第1肋骨之間,常伴有臂和手部的麻木和疼痛。

肝血管瘤相關論文(臨床血管外科學)4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