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數4010,預計閱讀時間10分鐘。
閱讀使人充實,分享使人愉悅。文章結尾附有思維導圖,幫你梳理文中脈絡精華。歡迎閱讀,你離知識又近一步。
今天分享的書籍是《卡片筆記寫作法》。
作者申克·阿倫斯(Sönke Ahrens)博士,杜伊斯堡-埃森大學的教育哲學講師。教授學生、學者和專業人士如何管理時間、決策和個人成長。著有獲獎作品《實驗與探索》。
德國著名學者盧曼基于學習心理學的洞察,借鑒久經考驗的筆記技術,使用卡片盒筆記寫作法,積累了 9萬張知識卡片,一生中寫了 58本書和上百篇論文。
從根本上改變寫作難,學會盧曼的卡片筆記寫作法,将會發現無論是寫論文、還是寫書都不再是不可能實現的任務。傳統先定寫作目标和計劃,自上而下地寫,所以會感覺被逼無奈、事倍功半,而卡片筆記法是從平日就已經在構建自己的知識庫,等有靈感的時候,才提取儲備的知識,所以寫起來興緻盎然。
本書的作者借鑒了盧曼的卡片筆記寫作法,所以這本書也算是一個學習成果,每個見解都綜合了許多商業、心理學的相關研究,不僅提高了寫作技能,也全面提升學習技能。
01、寫作為什麼會難
首先,我們來說說為什麼寫作會那麼難?我們都寫過論文,寫論文的時候,我們能想到的問題,是基于當時的閱讀量和認知。但随着研究的不斷深入,我們會發現,自己一開始提出來的問題是很可笑的。進而提出新的問題,繼續求索,直到找到合适的問題,把自己這一路的思考寫成論文。這個過程我們無法提前規定終點,也很難變成某個固定的流程。為什麼呢?我們先來認識一下我們的大腦。
1、認識大腦
作者認為,我們的大腦不擅長處理複雜問題。當遇到的問題複雜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我們會感到壓力非常大,效率也容易變得很低。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大腦本身的注意力、短期記憶力,和意志力這三種資源是有限的,在面對複雜問題時,首先我們的注意力就不容易集中;其次,我們需要不斷地把事情了結,把已完成的事情從我們的思維中清理出去,才能維持大腦的高效運轉。最後,我們在克服困難的時候會耗費大量的意志力,所以如果困難太大,我們會沒有動力去繼續走下去。
2、筆記輔助思考
為了讓大腦高效處理複雜問題,作者說,我們需要一種“思考的支架”來輔助我們思考。對于我們的大腦來說,這個思考的支架,就是筆記。
作者認為,很多人無法好好使用筆記,是因為筆記天然地會存在一組矛盾,那就是可用性與實用性的不可兼容。如果隻有十幾條筆記,我們很快就可以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産生新的靈感。這時的筆記是好管也好用的。但是如果筆記多了,就不好找了。
因此,很多人會對自己的筆記進行分類,把自己的筆記搭建成一個需要索引的數據庫。随着數據庫越來越大,我們記錄和整理筆記所要耗費的精力越來越多,我們想找到一條筆記的難度也越來越高。同時,很多筆記本來可以放在一起碰撞出靈感,但是因為被歸類到了不同的門類下,很難被我們聯想到一起。耗費的精力越來越不能抵消筆記帶來的好處,久而久之,筆記系統就荒廢了。
你可能會說,這是因為方法不對吧,我們可以用其他方法來記不就沒有這種問題了?但是作者認為做筆記遇到的困境其實反映了筆記管理模式與大腦運行模式的不兼容。在我們做筆記的時候,可能提前預設了分類,然後做一個筆記,歸類到這個分類裡面。
比如,我們一直在學英語,就會用這個分類方式放筆記。比如一段體育鍛煉英文報道,我們會放在英語閱讀的文件夾中,英語閱讀又歸類在英語這個文件夾裡。這樣的歸類方式其實是我們提前預設了,這是一段英文的材料,我閱讀它是為了學英語。這樣的分類方法是自上而下的,我們先分類,做好一個個文件夾,再把文件裝進去。但自上而下并不是大腦運行的方式。
我們的大腦并沒有預設這段材料是幹什麼的,而是根據自己的需要重新理解材料,再産生一個新的分類。作者把這種運行方式稱為自下而上的。
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這兩種方式是不兼容的,所以傳統的筆記在支持我們的大腦時會遇到困難。如果一段筆記我們不預設它是幹什麼的,這份材料就無法被歸類。但是我們的預設會限制我們的想法。我們在想一個社會學選題的時候,很難會想到去英語的筆記中找材料。
寫論文時要想提出一個好的創意,需要大腦在自下而上的在材料之間發現聯系,把這些聯系整合成片段,再從這些片段中提煉出新的主題,但是我們傳統的學習方法和筆記方法,看上去很好操作,但無法幫助大腦思考,有時反而會降低大腦運行效率。
所以作者認為,寫作的困難在于,我們的大腦是一個自下而上的系統,但用傳統的自上而下的筆記方法,很難幫助大腦進行複雜的思考和寫作。
02、卡片筆記法那有什麼辦法幫助我們嗎?作者認為卡片筆記法可以幫助我們的大腦,進行自下而上的思考。作者将卡片筆記法比作集裝箱。集裝箱的裝載和運輸非常方便,人們設計專門運輸集裝箱的船隻,碼頭和運輸系統,最後整個體系變得非常高效。作者說,卡片筆記法也是如此,它是一個非常高效的體系。
具體來說,在記筆記的時候,我們一般是寫在筆記本上,而卡片筆記法是把筆記寫在單獨的卡片上;在整理筆記的時候,我們一般是把一本一本的筆記本放在一起,而卡片筆記法是把記錄的卡片放在一個卡片盒子裡。這麼做有什麼好處嗎?
1、節省大腦資源
作者認為,卡片筆記法可以節省我們大腦的關鍵資源。我們的大腦不擅長同時關注多個事件,而因為卡片上能書寫的地方有限,所以我們每次隻能表達一個意思,從而減少了注意力的耗散。同時,每寫完一張卡片都可以讓我們産生一種任務已經完成了的感覺,這不但減輕了短期記憶的壓力,而且會讓我們産生一種成就感。
2、自下而上思考
當然,卡片筆記的好處不僅僅是節省大腦資源,它還可以幫助我們的大腦進行自下而上的思考。我們每天接觸的大量信息會刺激我們的思考。
比如,文章、書籍、電影等等。我們不太擅長管理這些碎片化的知識或靈感,以至于有些人認為這是碎片化閱讀,會讓人變得淺薄,缺乏思考。
但是作者認為,碎片化輸入本身并不是一個問題。比如,大多數人的母語都是依靠碎片化的輸入慢慢習得的,而不是依靠系統學習語法。因此,問題不是碎片化輸入,而是我們缺乏管理和整合碎片化信息的手段。
而卡片筆記非常靈活,我們需要做的,隻是拿出一張卡片,把自己的思考寫下來。卡片筆記不僅操作簡單,而且可以直觀地衡量我們的收獲和成長。因為每張卡片上隻會寫一個關鍵點,所以有幾點收獲,就會寫幾張卡片。這樣一來,卡片積累的數量就成了我們成長的進度條。
這也意味着思考的成果是可以不斷累積的。我們用卡片盒子的時間越久,裡面成形的想法越多,我們思考結果的質量也就越高。同時因為裡面信息彼此之間差異極大,所以很多之前看起來完全無關的想法,可能突然産生鍊接,有意想不到的奇妙創意。
我們每次記錄的卡片,都可能推動下一次的思考。這樣一來,卡片越多,我們越容易産生新的想法和思考。盧曼教授出版了58本學術著作,數百篇論文,積累了9萬張卡片,但他平均到每天需要寫多少卡片呢?隻有6張。這就是複利效應的威力。
所以,卡片筆記法和我們傳統的筆記不同,它不是把知識搬到紙面上的記錄,而是從輸入到輸出的一個思考系統。可以更加有效地推進我們大腦進行自下而上的高質量思考。
03、如何實踐卡片筆記寫作法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實踐卡片筆記寫作法呢?我們來了解一下。
1、内容要求
每張卡片上我們隻需要寫三個内容:編号,主要内容和來源。比如,我在讀《稀缺》這本書,書裡提到稀缺這種心理狀态會改變人們的行為方式。稀缺的心理狀态就是,當人們感到時間有限或物資有限的時候,會産生一種感到珍惜的心理狀态,這種心理狀态可能會改變他們以往的行為模式。
比如,一個喜歡同時間做各種事情的人,突然有一個馬上交稿的任務,他就開始集中精力寫稿子,不再像以前那樣同時做很多事情,因為時間很有限。
稀缺這種心理狀态改變了他們的行為方式。這個時候就可以寫一張卡片,先給它一個編号,比如27号,主要内容是,稀缺讓我們做事情更理性,更有選擇性,規劃性。來源就寫《稀缺》第50頁。這張卡片就完成了。
2、質量要求
不少人在自己的卡片多了之後,會覺得裡面零碎和無關的信息太多,并不能發揮出書裡所說的效果。作者提醒我們說,要注意提高筆記的質量。
因此,他将筆記分成了三類,第一種是項目信息類;第二類屬于文獻摘抄類,比如書中的精彩片段;第三類是根據摘抄的段落想到其他想法,這屬于想法類。
作者認為,為了提高筆記的質量,我們應該去除卡片盒子裡無關的筆記卡片,隻保留想法類的筆記。文獻摘抄的卡片可以放在另一個文獻卡片盒裡,方便我們寫論文時查找,至于項目信息類的筆記,可以全部整合在一個專門的文件夾,項目結束之後,直接把文件夾扔掉即可,無須放入卡片盒裡。
作者還建議,把平時記錄靈感的卡片設立為閃記筆記,隻記錄,不存檔,有想法就記下來。過一段時間我們回來再看,也許自己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更好的想法,這時我們隻留下有價值的筆記,完善一下卡片裡的想法和表達,作為永久筆記保存在卡片盒裡。
這樣一來,卡片盒子裡留下來的主要是自己經過反複思考後的精華,因此卡片盒中的思想純度更高,優秀的想法更加容易發生碰撞,産生更多的好想法。
當然,新想法需要我們在翻找卡片盒子的過程中,去總結和發現。那麼有沒有什麼尋找新想法的竅門呢?那就是尋找有差異的解釋。
作者說,産生一個新的想法有一個特别快的辦法,就是構建對立面,也就是針對同一個問題尋找截然不同甚至是相反的觀點。也就是人為地制造差異。有差異,我們就必須要去看,這兩者的共同點在哪裡,說的不一樣的地方在哪裡,哪裡說的有道理,為什麼不一樣。
作者尤其提醒說,如果我們在翻找卡片盒子時,發現我們有兩張卡片在說同一個概念或者同一件事兒,但是說法略有不同,那麼趕快把它們抽出來放在一起比較看看,究竟是哪裡不一樣,這個時候我們很容易産生新的想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