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03年,趙、韓、魏三家被周天子正式冊封為諸侯,由此拉開了戰國時代的帷幕。而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國力強盛,又在秦惠文王時期攻占了巴蜀大糧倉,為秦國不斷征伐提供了充足的糧草,使得秦國隐有淩駕六國之勢。
與此同時,趙國經過胡服騎射的改革以後,軍事力量大增,成為了戰國後期唯一能夠抗衡秦軍的國家。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秦國遂以上黨之争為契機,與趙國在長平展開了一場足以載入史冊的戰争,史稱“”長平之戰。
長平之戰經過與白起之死1.上黨之争
公元前260年,秦國攻占了韓國野王,斬斷了韓上黨郡和本土的聯系。韓王驚恐,獻上上黨郡以平秦國怒火。怎知上黨郡郡守馮亭不願降秦,于是便盯上了強大的趙國。馮亭表示,願意将上黨郡的城池獻給趙國。此舉看似是趙國撿了個大便宜,實則是馮亭禍水東引之計。
廉頗影視劇照
平陽君趙豹看破了馮亭的詭計,竭力阻止趙國接受上黨,怎料趙王貪婪,平原君趙勝目光短淺(司馬遷評價其為“利令智昏”),兩人都被眼前的利益沖昏了頭腦。于是,為了防止秦國的攻打,趙王還派了擅于防守的廉頗前往。
2.長平之戰
趙國的舉動無疑是惹怒了秦國。于是,秦王派遣王龁強攻廉頗,然而廉頗自認不敵,堅守不出。随着時間的流逝,最先着急的不是廉頗,而是秦王和趙王。長平之戰,雙方都投入了大量的兵力,這對糧草的負擔極大。
秦王心急如焚,想要盡快破局,于是讓秦相範睢派人前往趙國施行反間之計。而趙王亦是難掩心中不快,早有不滿廉頗之心,于是以趙括替換廉頗,統領長平事宜。
趙括影視劇照
秦王見目的達到,便偷偷以白起為将。白起認為趙括經驗不足,于是洋裝不敵,誘敵深入,順利的切斷了趙軍的糧道。
最後,在趙軍斷糧四十六天以後,秦軍擊殺了趙将趙括,并俘虜了趙軍40萬。
3.白起之死
長平之戰,白起坑殺了趙軍40萬,震驚諸侯。此後,白起趁勝追擊,欲滅亡趙國,但範睢以秦軍疲憊為由,勸谏秦王,秦王深以為然,于是罷兵。也許是秦王後悔了,亦或是别的原因。在長平之戰結束幾個月後,秦王再次出兵攻趙,史稱“邯鄲之戰”。
長平之戰
本來秦王想以白起為将,但白起卻一再推脫。事後,秦軍大敗,白起還對秦王說道:“秦不聽臣計,今如何矣!”于是秦王大怒,命令白起即刻上任,而白起依舊稱病不肯前往。最終,秦王先是将白起貶谪,趕出鹹陽,後來又認為白起不服,便将白起賜死。
秦王為何賜死白起?一.白起功勞過大,引起秦王猜忌
長平之戰後,白起坑殺趙軍40萬,本想趁勝追擊,滅亡趙國,卻因範睢的谏言而被秦王阻止。從這件事的源頭來看,是範睢害怕白起功勞太大,最後爬到自己頭上,這才像秦王谏言的。
秦昭襄王影視劇照
然而秦王是如此容易受他人擺布之人嗎?當然不是,作為秦國曆史上大有作為的秦昭襄王,顯然是一位明君。範睢隻是一個引子,如果不是秦昭襄王自己也是這麼想的,誰都說服不了他。那麼秦昭襄王為什麼要放棄滅趙的好機會呢?我認為有兩個原因:
1.倘若滅趙,率領着秦國大部分軍隊的白起,還能甘心做臣子嗎?
在長平之戰中,秦趙雙方皆投入了大量的兵力。最後趙國被坑殺了40萬,造成國内“壯者皆死長平,其孤未壯”,而秦國雖作為勝利方,但也好不到哪裡去。也就是說,白起率領的很可能是秦國僅存的軍隊。
範睢影視劇照
此時,白起要求帶領士兵前去滅趙。敗了,會導緻國本動搖,勝了,白起還會甘心做一個武安君嗎?要知道,此時秦朝的軍隊和趙國的領土可都在白起的手上。
2.白起和之前秦國四貴之一的穰侯交情莫逆
白起者,穰侯之所任舉也,相善。——《史記·穰侯列傳》
穰侯,原名魏冉,是秦昭襄王母親宣太後的弟弟,也就是秦昭襄王的親舅舅。秦昭襄王剛即位時年幼,全靠舅舅魏冉和宣太後管理朝政。這把持朝政時間一久,魏冉在朝中的勢力就變得非常龐大。白起,便是其一手提拔上來的。
魏冉影視劇照
直到範睢入秦,對秦王說道:“臣居山東時,聞齊之有田文,不聞其有王也;聞秦之有太後、穰侯、華陽、高陵、泾陽,不聞其有王也。(《史記·範睢蔡澤列傳》)”這才引起秦昭襄王的警惕,遂罷免了穰侯,将其遣回封地。
然而僅僅這樣做,魏冉在朝中依舊有很廣的人脈,武安君白起就是一個例子。此次長平之戰,白起之名響徹諸侯,如果再讓白起消滅了趙國,那麼就會再次助長穰侯一系的威望,這對自己的統治十分不利。至于趙國,都被打成這樣了,消滅是遲早的事,何必急于一時。
二、白起屢次忤逆秦王,猜忌終成殺機
長平之戰結束數月後,秦王認為時機已到,于是派人前去攻打趙國。結果秦軍久攻不下,秦王便讓白起帶兵出征。事情發展到這裡,本來一切相安無事。奈何白起也是個犟脾氣,對秦王說道:“今秦雖破長平軍,而秦卒死者過半,國内空。遠絕河山而争人國都,趙應其内,諸侯攻其外,破秦軍必矣。不可。”
戰國時期合縱連橫
秦王一聽,那叫一個生氣,心想:“這不是我當初不讓你去滅趙的理由嘛,你又來說服我?”于是秦王怒氣沖沖的走了,就算沒你白起,我也一樣滅趙。結果卻并沒有如秦王預料般順利,盡管秦國不斷增兵支援,卻依舊不敵趙魏楚三國聯軍,最後損失慘重。
事到如今,秦王隻能再次拉下臉皮去請白起,結果聽到的第一句話便是:“秦不聽臣計,今如何矣!”至此,之前對白起的猜忌,如今秦軍的不斷失利和白起的不斷挑釁交融在一起,終于讓秦王失去了最後的耐心,直接将白起貶為士兵,并驅逐出鹹陽。
白起影視劇照
不僅如此,由于白起臨走前流露出的不滿,秦王害怕他投奔他國,便将其賜死。
結語白起之死,并不是偶然。
一方面,白起的功勞太大,正如蘇代對範睢所說的:“武安君所為秦戰勝攻取者七十馀城,南定鄢、郢、漢中,北禽趙括之軍,雖周、召、呂望之功不益於此矣。”在古代這個君權至上的年代,白起有如此之功已經是十分危險了。不僅如此,白起還和穰侯關系緊密。秦昭襄王好不容易從穰侯手中奪回朝政權,自然不會再拱手讓出,那麼打壓白起也就說得通了。
另一方面,在國家遭遇危機的時候,白起不僅沒有及時的站出來,還數次頂撞秦王,對秦王的做法表示不贊同。這就難怪秦王容不下他了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