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孔子家語》裡寫道:“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言前定則不跲,事前定則不困,行前定則不疚,道前定則不窮。”
不管是言語,還是行動、方向,隻要提前準備好,就更容易成功,否則一開始就會出現“失敗”的征兆。
大多數的人,都很聰明,但是智慧利用不當,無法升級成優秀的人。甚至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一直在某個地方瞎轉悠。
想要做什麼,是一回事,能夠做成什麼,應該如何做,是另一回事。
要相信,成功的人,總是勝券在握,從不簡單。
02
三思而言,讓人心服口服。
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說過:“思而後行,以免做出蠢事。因為草率的動作和言語,均是卑劣的特征。”
很多人,說話喜歡直來直去,雖然沒有壞的心思,但是因為言語比較刺耳,導緻别人很難受。并且,說話的場合,也沒有看清楚,言語和環境不相搭配。
從言語上赢過别人,不是“咄咄逼人”,而是有理有據,讓對方佩服,并且遵從。
在“完璧歸趙”的故事裡,蔺相如知道秦王喜歡恃強淩弱,對于用城池交換和氏璧的承諾,應該是信口開河的。因此,他讓秦王看過和氏璧之後,就派人從小路上把和氏璧送回去。
秦王要再次看和氏璧的時候,蔺相如說:“秦國曆代的君王,都是很講信用的。但是我擔心,您有欺騙的行為,因此把和氏璧送回去了。當然,秦國比趙國強大數倍,想要取回一塊和氏璧,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因此,你隻要把城池割讓給趙國了,交易就成功了。”
在場的人,面面相觑,秦王卻很清楚,兩國交往,不能因為一塊和氏璧而大動幹戈。
掐準對方的心思和弱點,然後說出自己的建議,對方多半會同意。
不管和誰交往,懂得認真分析,當好旁觀者,開口說話才更有分量。
一開始就準備“閉嘴、傾聽、好的臉色、及時認錯低頭”等,那麼你的話,就會在任何場合,體現出遊刃有餘。
03
進退有方,失敗亦是成功。
有道是,失敗是成功之母。
道理大家都明白,但是大部分的人,希望自己能赢,而不是輸。即便是輸了,還要狡辯幾句。
真正聰明的人,悟透了“一顆紅心,兩手準備”的道理。也就是說,事情成功了,可以繼續前行;事情失敗了,可以曲徑通幽,繞一個彎,仍舊可以抵達彼岸。
在戰國時,李牧是趙國的将軍,駐守在邊疆。
連續幾年,匈奴人來侵犯,他就安排士兵退回來,躲在工事裡。任憑匈奴人叫嚣,也不理會。
所有人,都認為,李牧是膽小鬼,但是他不以為然。
有一次,匈奴把趙國的群衆,帶走了好幾千。李牧不但不能及時挽救,還“節節敗退”,匈奴乘勝追擊,不料進入了李牧設下的包圍圈。
一個人,欲成大事,就是逆水行舟。成功就在“進退之間”。做事,應該學習李牧用兵的方法,退步是守護,敗退是“埋伏”,前行是結局。
04
未雨綢缪,慢慢變老,慢慢享福。
人這一生,應該如何度過?除了為社會貢獻力量,還要考慮到養老的問題。
真正活得好的老人,有養老金、房子、愛情、兒女的關照、存款等。
總有一些老人,每天怨氣沖沖,認為社會對自己太不公平了,沒有讓他安度晚年。
事實上,養老還得靠自己。在中年的時候,就要準備好必備的條件。
我的三叔,一直在家裡養豬。兒女們長大後,都進城安家了。養豬的事情,沒有人願意接手。
三叔咬緊牙關,一直幹六十五歲,才把豬欄轉讓出去。他常常憤憤不平地說,兒子“娶了媳婦忘了娘”,女兒胳膊肘往外拐。
為了老年過得好一些,三叔把錢捂得緊緊的,不建房子,也繳養老保險。本以為,有了存款就能過日子了。殊不知,坐吃山空,三叔辛苦了一輩子,晚年的生活,仍舊很凄苦。
做人,要學會統籌兼顧,要有大的格局。把錢分成很多份,衣食住行方面都考慮到了,自然會越過越好。
有道是,誰笑到最後,誰笑得最甜。
能夠善始善終的人,不管多大年紀,都是快樂的人,沒有後顧之憂。
05
馳而不息,甯靜方能緻遠。
《顔氏家訓》裡寫道:“幼而學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學者,如秉燭夜行,猶賢乎瞑目而無見者也。”
事實上,不管是學習,還是事業、家庭、感情等,都要堅持前行。人生幾十年,是由一段一段的路組成的。不同的階段,要做不同的事情,你不能徹底放松自己,活成無所事事的樣子。
年幼時,有學習的計劃;少年時,有選擇大學專業的思考;走出校園,有職業規劃;離開職場,有養老的安排;退休之後,還有修身養性的方法。
人生路上,每一個十字路口,都有自己的選擇,那麼你就不會迷路。即便拐彎很多,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
06
《道德經》有言:“勇于敢則殺,勇于不敢則活”
人這一生,從來不是一帆順風的,也不是無路可走的。關鍵是你要有進退的準備。
低谷時,是蟄伏,準備下一次出發;前行時,是穩步推進,抵達彼岸;穩定時,居安思危,預測到暗處的風險。
人生如棋,有人舉棋不定,有人下一步看三步,有人下一步看十步。
匆忙行走,前途未蔔;有勇有謀,萬事能赢。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