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陳氏世系表怎麼查到

陳氏世系表怎麼查到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8 13:34:58

陳氏世系表怎麼查到(陳氏世系大全你是多少世)1

世系之一(自陳胡公滿起)

始祖一世:陳胡公滿。阏父之子。妣大姬。生子犀侯、次子臯羊。

二世:申公犀侯。胡公滿長子。襲陳侯。妣薊氏。生子突。

三世:孝公突,又名仁。申公犀侯子。襲陳侯。妣宋氏。生子圉戎。

四世:慎公圉戎,又名钊,孝公突子。周曆王二十四年薨。妣周氏。生男一:甯。

五世:幽公甯,又名苌。慎公圉戎子。在位二十三年,薨于周共和十年。妣杞氏。生男一:孝。

六世:釐公孝,又名金木父。幽公甯子。在位三十六年,薨于周宣王三十二年,妣魯氏,生男一:靈。

七世:武公靈,又名超。繼位十五年。周幽王元年薨。妣齊氏,生男二:長說,次随。

八世:夷公說,又名林熊。武公靈長子。嗣位三年。周幽王四年薨。妣胡氏。傳位于地弟子。

平公爕,又名元圭。武公靈次子。在位二十三年,周平王十六年薨。妣曹氏。生男一:圉。

UU

九世:文公圉,又名亹。平公爕子。嗣位十年,周平王二十六年薨。妣齊氏,生鮑。另姬蔡女,生佗。

十世:桓公鮑,文公圉長子。嗣位三十八年,卒于周桓王十三年。妣吳氏,生免,次躍。蔡姬所出,三林,四杵臼。

公子佗(亦作他),字五父。文公圉次子。《左傳·昭公五年》載:“春,正月,甲戌,乙醜,陳侯鮑卒。······于是陳亂,文公子佗(桓公弟,五父也,稱文公子明佗,非桓公母弟也)殺太子免(桓公太子)而代之”。《左傳·昭公六年》又載:蔡人殺佗(肆立肆年,不稱爵者,篡立。疏:佗立二年)。《台灣德星堂族譜》載:桓公病,佗殺太子免而代之。佗雖篡位,人心不服,又性好田獵,每微服從禽郊外,不恤國政。蔡桓侯封人(厲公之母舅)乃命其弟蔡季帶兵住陳境,俟其出獵,擒而殺之。枭其首祭于桓公之廟,立躍為君,是為厲公,此周桓王乙亥十視年視也。佗篡立僅一年零六個月,未會諸侯,故不能稱爵。”

十一世:太子免,桓公鮑長子。立為太子。桓公病笃,被公子佗所殺。

厲公躍,桓公鮑次子。《左傳·莊公二十二年》載:“陳厲公,蔡出也,故蔡人殺五父而立之。生敬仲,其少也。”《台灣德星堂族譜》載:“桓公卒,公子佗殺太子免自立。明年蔡人殺佗而立躍,是為厲公,在位七年(自周桓王十四年乙亥,即前706年;至周桓王二十年,即前700年),生子完,字敬仲。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禦史大夫複任虔州刺史陳章所纂(江西省)《西昌阆苑陳氏族譜世系圖》(又叫《本源圖》)載:“躍,鮑之次子,繼桓公立,時周桓王十四年乙亥,是年即位,在位七年,桓王二十年辛巳卒。······生子完。······據經傳:五父即佗。佗即殺,而厲公乃立。厲公躍。敬仲即為躍子。傳位于弟林。”

莊公林,桓公鮑三子。于周桓王二十一年壬午(前699年)繼兄厲公躍嗣位,在位七年,于周莊王四年戊子(前693年)薨。傳位于弟杵臼。

宣公杵臼,桓公鮑四子,于周莊王五年己醜(前692年)繼兄莊公林嗣位。宣公十七年周惠王娶陳妫為後。宣公二十一年,其後有嬖姬,生子欵,欲立之,乃殺其太子禦寇。素與太子禦寇友善的厲公躍之子完,懼禍及己乃奔齊。為後來田齊之始祖。宣公在位四十五年,于周襄王四年癸酉(前648年)薨。生子:禦寇、次欵、三子夏。廣東南雄《陳氏族譜》載:其四,慶氏。

十二世:禦寇,宣公杵臼長子,立為太子。宣公嬖姬又生一子名欵,欲立之,乃殺禦寇。

穆公欵,宣公庶子,又名欽。宣公愛之,乃殺禦寇而傳位于欵,于周襄王五年甲戌(前647年)即位,是為穆公。在位十六年。于周襄王二十年乙醜(前632)薨。妣鄭氏,生男一:朔。

十三世朔(共公)

十四世平國(靈公)

十五世午(成公)

十六世弱(哀公)

十七世師(谥悼太子)

十八世吳(惠公)

十九世柳(懷公)

二十世越(湣公,諱周)

陳氏支脈

十二世:完公,字敬仲。陳厲公躍之子。後奔齊,齊桓公賜給完許多田地享用,并使之為工正,完公感其恩,便易陳為田。

十三世:孟夷。

十四世:孟莊。

十五虛無虛無。事齊莊公為大夫。

十六世:無宇。上大夫。

十七世:乞。繼任為齊國左相。後來齊公子陽為君,他便自做了國相。

十八世:常。繼父為齊國相。

十九世:盤:仍為齊相。

二十四二十四:臼。齊相。

二十一世:和。初為齊相,大權獨攬。遷齊君康公于海上,食一邑,以奉齊先祀。後求魏文侯說項。魏文侯乃使使言周天子及諸侯,請立齊相田和為諸侯。周安王十六年(前386年)乙未、齊康公十九年,田和遂為諸侯,列于周室。稱齊侯太公。史稱“田齊”。

二十二世:午。為齊桓公。

二十三世:因齊。為齊威王,在位三十七年。

二十四世:辟疆(強)。為齊宣王,在位十九年。

二十五世:地。為齊湣王,在位十七年。

二十六世:法章。為齊襄王,在位十九年。生子:長子齊王建、次子法氏、三子齊王假、四子間、五子角。

二十七世:齊王建。襄王法章長子。周赧王五十一年(前264年)丁酉年立。在位四十四年。于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庚辰,被秦所滅。秦虜齊王建,遷之共。齊遂為郡。馬來西亞《田齊派下世系》載:“王建,諱建齊,襄王長子,母為君王後。賢聞諸侯,有四十餘年不事兵革。後為秦所滅。王子三:長嘉,次修,三良。”“嘉公,齊王建公長子,居共城,生子安。項羽滅秦,立為濟北王。子孫世系失傳。”“修公,王建公次子,避秦改姓王,其後八傳至莽仕漢,以漢為堯後,己為舜後,當受漢禅,在位一十八年,國号新莽。”“良公,齊王建三子。秦兵入宮,奔出關外。傳子二:長疾祐,次疾祚。”“疾祐,良公長子。漢高祖九年,蒙诏入關,家于長侯,傳子昌,昌公之女,為漢景帝後,生武帝,昌公三子:長蚡,次勝。漢武帝封蚡公為武安侯,官居太尉,六月晉升丞相。傳子梧,襲武安侯。勝公封為靖侯,傳子偃,襲侯爵。兄弟俱以罪免。三三處三處不能備載。”“疾祚,良公次子,傳子留(有的家譜記作‘嶽’)”“留公,傳子牟。”“牟公,貴封大司農。傳子延年。”延年,字子賓。漢昭帝時,以村略給事,大将軍霍光拜為大司農。坐罪,為不入獄,自刎。子淵。淵公,見父自刎,避于吳興,靡靡靡氏,子征。征公,居吳興。子平。平公,仕漢為冀州刺史。傳子豐。豐公,新莽立,封公為代睦侯。傳子恢。恢公,新莽敗,與父過江歸隐吳興,改姓妫。傳子顯。其後玄孫弈公傳敷複複複改複改姓姚,是為吳興姚氏。敷公生信公,信公七世孫,梁,高平令菩提公,傳周,上開府北绛郡公增坦,字法生生生辰生辰,吏部尚書察公,字伯審。入隋,襲父爵太子内舍人,傳子思廉公,為唐弘文館學士,散騎常侍。生處平公,官為通事舍人。傳子:長壽公,字全璋,高宗永徽中舉明經,補太子宮門郎,累遷中書舍人,封吳興縣男,拜地官、冬官兩尚書。緻仕。卒,贈越州都督,谥曰武。次班公,擢明經,曆六州刺史,皆有政績,數被褒賜,累封宜城郡公,遷太子詹事兼左庶子。中宗擢右散騎常侍,遷秘書監,睿宗立,拜戶部尚書。顯公,恢公之子,避居不仕,釣于著溪,号著溪醉翁。子孫世居浙江吳興。其後翔公河南,傳實公,而姓陳,是為颍川陳氏。

江西《西昌阆苑陳氏族譜·本源圖(又稱世系圖)》載:齊王建在位四十四年,始皇二十六年庚辰,為秦所併,生子三:昇、拗拗拗。昇乃田氏。恒改姓王。轸複姓陳。按《西昌阆苑陳氏族譜·本源圖》,系唐虔州刺史陳章(自稱轸三十三世孫)于垂拱二年(686年)所撰。該“世系”從舜至滿,由滿至鮑,由鮑至完,由完至轸,由轸至實,由實至霸先,由霸先乃至唐陳章。嗣後,有些陳氏族譜相因而襲用之。

二十八世:轸公。《西昌阆苑陳氏族譜》載:建之子,名弛,為楚相,封颍川侯,故稱颍川郡。建家河南許州府許昌縣,信都鄉末要裡七林村。葬離縣二十裡地名龍坑,蟠龍形,坎山丙向。生子二:嬰、淳。按齊王建在位四十四年無兵革之事,過着和平平靜的生活,其子無因外出。這是其一。其二,楚亡于秦始皇二十四年(前223年)。齊被秦併為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楚比齊早亡二年。齊王建被秦擄之後,其子怎能會去楚國當丞相?因為楚已亡二年盡管如盡管盡管如此盡管如此盡管如此,在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唐虔州刺史章公,則撰寫出《西昌阆苑陳氏族譜》,其功勞不可磨滅。作為一家之言,以供辨析,仍繼續錄之。

二十九世:嬰公,轸之長子。相相相處處相處為上柱國 [原文如此] 封棠邑安侯。生子二:餘、祿。

淳公,轸之次子,生子平。

三十世:餘公,嬰之長子。本儒者成安君,相趙王歇,封代王,不就,與張耳有隙。及事漢高祖,為淮陰侯襲擊,娶公秉氏,生魯魯魯公公魯公,嬰公之次子。嗣侯。生子午。

平公,淳公之子。安樂君。

歸歸歸公公歸公。餘之子。生武武武公公武公,祿之子。嗣侯。生子學(頁 )《此字左邊增加“三點水”》。

三十二世:審公,軌之子。生子安。

學武武武公公武公之子。生子融。

三十三申申申公公申公之子。生子恒。

融公,學(頁)之子。封隆應侯。生子尊。

三十四世:恒公。安公之子。生子願。

尊公,融公之子,封霸侯公士。

三十五世:願公,恒公之子。生子三:清、齊、察。

三十六世:齊公,願公之次子。生子:源。按齊公兄弟三人而清、察不及詳載者明其非本源,他亦如此 [原文照錄]。

桓桓桓公公桓公,齊公之子。生子:窬、邃、實。

三十八世:實公,源公之少子。字仲弓,漢太邱長。生于元興元年(按東漢和帝年号,即公元105年)乙巳。德化鄉裡,望重朝廷。中平四年(按東漢靈帝年号,即公元187年丁卯。八月丙午卒,年八十三。公卿遣使吊祭,海内赴葬者三萬餘人。谥文範先生(詳漢中郎将蔡邕碑文)。生子紀、谌、夔、洽、休、光。按貴州畢節頭鋪《陳氏公族曆史研究》對“陳虐虐虐虐陳虐世系”作如下表述: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述 伯 康 建 轸 嬰 餘 軌 審 安 恒 齊 沆 實

平 買 恢 子遠 澄 與考 湯 闖 晟 會 可 診 嗣 翔實

即:述,德诏之子。桂氏生子:伯、平。伯,耕稼為業,性極為友,供弟陳平讀書。汪氏生子:康。康,楊氏生子建。建,裴氏生子:轸。并作如下說明:“小屯譜載,伯公之孫陳建與齊王建同名。通書作者誤會,各宗共譜亦誤”。“移家颍川,······陳平世系據王守仁(明哲學家、教育家)序言(大成宗譜序):湯之後六傳而生文範先生,即陳相相相公公相公”,“現在通書及名家宗譜,都把陳轸視為齊王建之後,實屬誤會。”公元209年陳平辭兄往投陳勝,是秦二世時。陳轸之子陳嬰為東陽令,衆立為師長,也是秦二世時。從此證明陳轸而是屬于陳平之兄伯之後人。平公成婚較晚,故入世亦晚,與陳嬰輩份有異,但參加起義軍皆事實。又據東漢桓帝三年(公元149年)太邱長實公“上譜表”雲:“臣十三代祖平公,加曲逆侯,拜左丞相,遂移家山陽,特授封侯之榮,含賜關内之爵。源流不惑,代次無疑。”充分證明:實公非敬仲(完)公之後裔,實乃衍公之後裔。

八、戶牖支(衍公支)

世系之八(從衍公起)

二十一世:衍公。湣公之長子。周敬王四十一年壬戌(公元前479年),陳國被楚所滅。陳湣公被殺。《兆祥譜》載:湣公之長子,避難于陽武戶牖(今河南省原陽縣東南)“時為周敬王四十二年(公元前478年)也。”《台灣德星堂族譜》載:衍公“卒于周考王六年丙午(公元前435年)。生子二:長琏,次璵。”

二十二世:琏公。衍公之長子。仕齊為大夫。《陳氏兆祥譜》載:“周貞定王十六年戊子(公元前453年),改改改姓姓改姓田氏。田氏得政于齊,盡官其兄弟宗人。琏與璵皆往仕焉。周考王六年,衍卒。琏歸奉宗祀,生履輝。按《兆祥譜》系清道光二十六年修。其中《受姓源流考》為“唐台川刺史補綴史記世家遺本”。《台灣德星堂族譜》載:“衍公卒,琏公歸奉宗祀。生子一:子履”“履公,琏公子,仕齊為大夫。生子一:子輝氓氓氓

氓公。衍公之次子。仕齊為大夫。

二十三世至四十一世(略)

四十二世:嗣公,珍公之子。妣盧氏。生子一:翔。

襄襄襄公:襄公,嗣公之子。字子麟,汝南邵陵人也。少知名,善交結,察孝廉,太尉周景辟舉高第,拜侍禦史時,正旦朝賀大将軍梁冀威儀不整,翔公奏冀恃貴不敬,時人奇之。遷定襄太守,征拜議郎,遷揚州刺史,舉奏豫章太守王永,奏事中官吳郡太守徐參,在職貪穢,并征議廷尉,參中常侍璜之弟也。由此威名大振。又征拜議郎,補禦史中丞。坐黨事考黃門北獄,以無驗見原。卒于家。《台灣德星堂族譜》載:翔公“生子一:宇”。

四十四襄襄襄公,襄公之子。贈禦史大夫。《台灣德星堂族譜》載:宇公“生子一:麟”。

四十五世:麟公,宇公之子。拜禦史大夫。生子三:長窬,次邃,三實。按:台灣德星堂族譜》載:“實公出繼引奇公。(颍川始祖)。”

四十六世:窬公。麟公之長子。

邃公,麟公之次子。

實公,麟公之三子。按《兆祥譜》載:翔公“字子麟。······補禦史中丞,坐黨事,卒于家。子實。”東漢桓帝三年(公元149年)太邱公實“上譜表”雲:“臣伏閱舊譜,分封創于胡滿,得姓始于陳國,枝葉相承,代膺簪绂,或騰芳周室,或著義前漢,冠冕蟬聯,悉稱侯爵。暨漢孝、惠之歲,臣十三代祖平公加曲逆侯,拜左丞相,遂移家山陽,特授封侯之榮,含賜關内之爵,源流不惑,代次無疑。”此可為佐證。

(以上摘自《中華陳氏》其中部分章節,供參考)

陳氏世系表怎麼查到(陳氏世系大全你是多少世)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