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筆法解釋圖解?示例:《春秋》記載:“鄭伯克段于鄢”,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春秋筆法解釋圖解?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示例:
《春秋》記載:“鄭伯克段于鄢。”
《左傳》對此六字的分析:
第一,段以下犯上,違反了孝悌之道、君臣之義,所以直呼其名,以示警誡;
第二,寤生和段兩兄弟相争,如同一國二君,分庭抗禮,所以用了“克”這個字;
第三,稱寤生為鄭伯,而不按慣例稱為鄭莊公(寤生死後被谥為莊公),是諷刺他沒有盡到兄長的責任——不但不教育弟弟,反而養成其惡——也說明他本來的動機就是想殺死弟弟;
第四,不寫段“出奔共”這部分史實,是因為如果寫了,好像罪責全在段身上了,其實寤生同樣有責任,隻是不好下筆罷了。
這就是所謂的春秋筆法,微言大義,每一句話甚至每一個字都有其特定的含義與價值判斷;該寫什麼,不寫什麼,都有其深思熟慮。
讀史至此,喟然長歎,寤生固然歹毒,史官的筆觸更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