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何不活在當下

何不活在當下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9-08 07:11:57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在品味《大學》的時候,我們講到了修身要從自己做起這種觀點。現在我們知道,一個人如果想要幹成平定天下和治理國家這種大事,或者幹成發家緻富這種稍小一點的事,這個人首先需要做的便是自己的德行修養。隻有修身,才能齊家;隻有齊家,才能治國;隻有治國,才能平天下。

何不活在當下(何不率性而為)1

可是,一個人要怎樣修養自己的德行?在《大學》裡面,修身同樣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正如我們已經知道的那樣,首先我們需要研究萬物,這是所謂的“格物”,“格物”使得我們能夠“緻知”;在“緻知”之後,我們便能“誠意”;“誠意”之後,我們便能“正心”。而一旦我們心态端正了,那麼我們的身心便得到了修養,也就完成了德行的修養。如此看來,一個人想要修養自己的德行,還不是一件那麼容易的事情。

事實上也的确如此。就拿我們自己來說,有的時候,我們很想做做好人好事,可是正好又在大庭廣衆之下,這使得我們會覺得有那麼一些不好意思。結果,就是這不好意思弄得我們錯過了一次做好人好事的機會。不僅如此,在那之後我們還會感到内心不安:“我剛才幹嘛不好意思?還是應該幫幫那個可憐人!”這就是一個人在修養自己的德行時遇見的衆多困難之一。實際上,跟其他的一些困難說起來,這還算是比較容易解決的,因為即便是最終沒有作成好人好事,卻還是有那顆善良之心的。而那些連這種善心都沒有,内心早已麻木不仁的人,他們的德行修養就要困難多了。

在遇到這樣的問題時,很多人都會不約而同地問:“我究竟應該怎麼辦?”對這個問題,儒家的另外一本經典《中庸》給出了一個簡單的回答,那就是:“何不率性而為?”這話是什麼意思?

何不活在當下(何不率性而為)2

其實,“何不率性而為”這句話隻是我的說法。在《中庸》那裡,這句話隻有兩個字,那便是“率性”。攤開《中庸》,我們可以看見這樣一句話:“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什麼意思?《中庸》的作者是在說:自然和上天生成的就是“性”,順着本性行為就是合道的。如此說來,所謂的“率性”其實就是順着自己的本性行為。

可是,怎樣來理解“順着自己的本性行為”這句話?自己的本性又是指的什麼樣的本性?我們之所以會這樣問,原因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因為人的本性是很複雜的,既會有善良的成分,如同孟子所謂的“人性善”,也會有邪惡的成分,恰如荀子所謂的“人性惡”。很明顯,有的時候我們會心生善念,可有的時候則會産生各種不好的甚至邪惡的念頭。既然如此,那麼所謂的“率性”究竟應該順着什麼本性行為?仔細想一下,答案是很明白的:自然是應該順着善良的本性行為了!作為儒家的經典,《中庸》怎麼會倡導人們順着自己的邪惡本性做人做事?這種話,即便是那些壞透了的家夥也不會講的。

既然一個人應該順着自己的善良本性行為,那麼所謂的“率性”也就不再是随心所欲的意思了。然而,在我們日常生活之中,人們卻經常誤解了這個詞語的意思,把它理解成随心所欲,想怎麼樣就怎麼樣,這樣的理解可以說是差之毫厘,失之何止千裡?有着這種理解的人,無形間就使自己的行為走向了毫無道德觀念的地步。因而,這樣的人出現比如“酒後亂性”等類似的行為就正常得很了!

“酒後亂性”之類誤解“率性”意思的人,其實根本就不懂得什麼是“率性”以及怎樣“率性”。上面說了,“率性”絕對不是什麼想怎麼樣就怎麼樣。想怎麼樣就怎麼樣的人,看起來潇灑、随意和灑脫,實際上卻已經走上了一條縱欲的路,離儒家所謂的“正道”就遠了。那麼,怎樣才是真正的“率性”?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需要說到上文的“誠意”。在《中庸》裡面,要想做到真正的“率性”,那就必須先做到“誠意”。用《中庸》的原話說就是:“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中庸》的作者是在說:天下所有的人都能夠誠實對待自己善良的心意,那麼人們便能率性了。我們舉個例子來加以說明。我們說過有時候人們因為在大庭廣衆之下不好意思作好人好事,因此錯過一些幫助他人的好機會。其實,這個時候人們犯的錯誤就是沒有誠實地對待自己善良的心意,因為此時人們心中想的就是幫助他人,結果卻由于外在的阻礙而沒有實現。如果一個人能夠破除這些阻礙,那麼他就能夠不顧面子去幫助他人了,管他是不是在大庭廣衆之下?因此,重要的并不是在什麼環境之下,而是人們能不能誠實地對待自己善良的心意。

按照《中庸》的說法,如果天下之人都能夠誠實地對待自己善良的心意,那麼天下所有人就都能夠率性而為了,還有什麼内心不安可言?

摘自中國曆史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