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半倫(1817-1870)
随着武漢作家方方日記海外出版事件愈演愈烈,漢奸一詞又成了熱門話題。到底什麼才算是漢奸呢?今天我們不妨來談談清朝時期的一個漢奸。
這個人就是龔半倫。親愛的讀者,你可能從沒聽說過他。沒關系,你肯定聽說過龔自珍,就是那個說:我勸天公重抖擻 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清朝詩人。龔自珍的大兒子龔孝拱,自号半倫。他是個标準的官二代,青年才俊一枚,他聰明,會多種語言文字,英語特溜,溜到驚到英國公使威妥瑪的程度,這也為他後來所謂的漢奸生活打下了基礎。他還好讀書,讀書多也就罷了,他還愛思考,經常發表一些驚人的見解,頗有憤青風範。
當然,龔半倫也曾經如他父親龔自珍一樣,希望通過科舉走上仕途,但不遂人願,他參加過一次科考,不幸名落孫山。這對自視甚高龔半倫來說是無法忍受的,他從此遠離科考,投入到自謀生計的道路上。這注定是一條艱難的路,好在龔半倫有一肚子墨水,不愁沒有飯吃。龔半倫進入英國駐上海公使館,他聰明又有才,很受外國人的歡迎,被尊稱為龔先生。
後來,英法聯軍進攻北京,據《清朝野史大觀》記載,是龔半倫做了英法聯軍的帶路黨,才有了火燒圓明園。據說龔半倫在清廷與英國代表談判時,對恭親王奕䜣百般刁難。恭親王怒罵他世受國恩,卻為虎作伥做漢奸。龔半倫是這樣怼恭親王的“我們本是良民,上進之路被爾等堵死,還被貪官盤剝,衣食不全,隻得乞食外邦。你罵我是漢奸,我看你是國賊!”《孽海花》裡描述說,恭親王奕䜣被他怼得啞口無言,當然,這些都是野史,史學界存在跟大争議。
恭親王奕䜣之所以罵龔半倫是漢奸,理由是龔家世受國恩,本應對朝廷感恩戴德,卻忘恩負義坑害國家,當然是妥妥的漢奸了!那麼龔家是否世受國恩呢?我說算,又不算。怎麼說呢?龔半倫的爺爺龔麗正做過清朝的知縣和按察使,父親龔自珍曾任内閣中書和禮部主事,從這裡說,龔半倫當然算世受國恩了。但龔半倫覺得爺爺龔麗正是憑本事做上官的,說白了和朝廷是一種雇傭和被雇傭關系;父親龔自珍因屢屢揭露時弊,受到權貴排擠打壓,無奈辭職做了教書先生,又算不算國恩呢?再說到龔半倫本人,一肚子才學,卻無法在科舉制度中施展出來,他當然對清庭心懷不滿了,所以他也有他的道理。
那麼龔半倫有沒有負義呢?我覺得有!因為你為了謀生活去幫外國人做事,就像現在很多人供職于外企,是外企和本人之間的彼此需要和正常市場行為。但是,一旦外企要求你做出損害國家利益的事,你的身份就不再僅僅是一個雇員,而是要考慮到整個國家的利益問題了。
反過來,清廷也應該把民衆利益放在心裡,對不合理的制度進行改革,讓民衆有公平公正科學合理的競争機會;還要努力提高民衆的生活質量,民衆感受到朝廷的關愛,生活有着落了,自然對國家有認同感,當國家有難時,當然願意挺身而出。如果朝廷政治黑暗,官員貪腐,民不聊生,當然就沒有了凝聚力。清朝爆發那麼多農民起義就說明了這一點。八國聯軍侵華時,北京就有不少民衆幫侵略者搬梯子登城牆,為什麼?第一,民衆貧窮,侵略軍給的錢,可以讓他們養活家人。第二,清廷朝政腐敗,民衆失望。這些人覺得城是朝廷的城,國是朝廷的國,和自己無關。民衆把洋人和朝廷打仗當成熱鬧看。多可怕!
八國聯軍侵華時,民衆幫侵略者搬梯子登城。
愛和被愛是兩個人的事,國家和民衆之間的關系不亦是如此嘛!不管是民衆還是國家,都應該負起各自的責任。良性的民衆和國家關系應該是一體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樣雙方都是受益者,否則雙方都是受害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