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末最為重大的曆史事件,當屬蘇聯解體。衆所周知,冷戰時代,西方和蘇聯是對立關系,彼時的北約各國,都十分忌憚蘇聯的強大武裝力量。按常理講,蘇聯的土崩瓦解,理應符合西方國家的利益。但匪夷所思的是,在蘇聯崩潰前夕,仍有部分西方人,并不希望蘇聯這麼快就轟然倒塌,尤其反對烏克蘭脫離蘇聯。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部分西方人對蘇聯解體的态度,是有些矛盾的。這涉及到現實利益,可從以下幾個方面簡述。首先,害怕蘇聯核武器的擴散。冷戰後期,蘇聯的核武力量急劇膨脹,并一躍超過美國,建立起世界上規模最為龐大的核武庫。80年代,蘇聯大約擁有40000枚核彈頭,足夠将世界生态系統毀滅。在衡量戰略武器威力的13項指标中,蘇聯有10項遙遙領先。可以想象,一旦蘇聯解體,統一秩序崩塌,這些核武器流散到武器黑市,将會産生多大的危害。
其次,害怕蘇聯因解體爆發戰亂,繼而影響西方國家。其實在蘇聯末期,個别加盟國和民族自治共和國,就已經爆發零星的戰火與事端。例如1988年阿塞拜疆、亞美尼亞在“納卡”的交火;1989年高加索各國的亂局;1990年烏茲别克人對麥斯赫特土耳其人的清洗;1990年烏茲别克人和吉爾吉斯人在奧什的沖突,等等。有的人就擔心,蘇聯若完全崩潰,戰亂和難民潮很有可能蔓延至中歐和西歐。
那麼,在蘇聯即将崩解的前夕,為何又有人反對烏克蘭退出蘇聯呢?美國前總統老布什、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就曾經持有類似的觀點。1991年8月,老布什訪問蘇聯,并在烏克蘭基輔發表演講時,就透露出暫不希望烏克蘭獨立的意思。其實,這用一句話概括,便是“政客間的遊戲”。蘇聯解體、俄烏分離,雖然符合西方的根本利益,但是在1991年8月那個特殊的曆史節點,還不宜過早發生。
烏克蘭是蘇聯第二大加盟國,影響力僅次于俄羅斯。蘇共領導集體内,烏克蘭籍的幹部數量巨大,且占據重要位置。更為關鍵的是,烏克蘭轄區内,坐落着衆多軍工、重工産業,部署着規模龐大的蘇軍部隊以及核武力量。可以想象,這樣一個體量大、實力強的加盟國,一旦獨立,将給世界格局帶來衆多不确定因素。盡管蘇聯解體後的曆史表明,烏克蘭發展得很糟糕,但人畢竟沒法預測數十年後的曆史。
當時,蘇聯在戈爾巴喬夫的領導下,正着手将蘇聯從一個中央集權的大國,轉型為“松散的邦聯”,西方諸國所推行的“和平演變”戰略,取得階段性成功。但這個時候,蘇聯國力尚存,諸多德高望重的蘇聯元老,也沒有被排擠出政權。西方若在這時慫恿烏克蘭獨立,就非常不利于繼續安撫戈爾巴喬夫、不利于繼續穩住蘇共元老們。因此,西方陣營為戰略目标更加順利地達成,遂暫時掩蓋了真實的意圖。
而到“八一九”事件後,亞佐夫、亞納耶夫等蘇聯元老的權力一落千丈,蘇聯各加盟共和國之間出現巨大裂痕,西方才得以對戰略進行微妙的調整,并默許乃至支持烏克蘭等加盟國脫離蘇聯的行為。總體來看,西方對蘇聯解體的态度雖有些矛盾,但最終還是以搞垮蘇聯為最終目标。
參考資料:《蘇聯軍隊的瓦解》、《烏克蘭:沉重的曆史腳步》、《大國的崩潰:蘇聯解體的台前幕後》
舉報/反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