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怎麼看待宏觀經濟

怎麼看待宏觀經濟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04 23:43:53


怎麼看待宏觀經濟(萬物根源皆經濟)1


宏觀經濟學可以說是整個經濟學中最重要以及最基礎一環,涉及整體經濟的運作原理,學會判斷宏觀經濟對我們今後做财務決策、判斷經濟走勢,投資股票等金融市場會有非常大的幫助。宏觀經濟學涉及的範圍非常廣泛,它是研究經濟的繁榮與蕭條,大到國家是否應該減稅,小到你畢業的時候能否找到工作。所以要想了解一個國家的經濟狀況到底怎麼樣,最好的辦法就是先從這個國家的宏觀經濟研究開始。

具體來說宏觀經濟是研究整體經濟的科學。是指整個國民經濟或國民經濟總體及其經濟活動和運行狀态,如總供給與總需求;國民經濟的總值及其增長速度;國民經濟中的主要比例關系;物價的總水平;勞動就業的總水平與失業率;貨币發行的總規模與增長速度;進出口貿易的總規模及其變動等。我們用生物學打個比方,宏觀經濟可以比作研究整個生态圈的學科,主要研究整個地球生态圈的構造與變化,而微觀經濟可以理解為研究細胞學的學科,專門研究微小的個體。


怎麼看待宏觀經濟(萬物根源皆經濟)2


宏觀經濟也是一門非常年輕的學科,一百年以前我們還沒有經濟活動的複雜數據所以當時也沒有宏觀經濟學,如今經濟數據無處不在,但并不意味着經濟學家對于經濟在何處以及将要去何方有一緻的看法。宏觀經濟學家根據經濟數據、理論模型、曆史規律來預測未來經濟的走向,但歸根結底這隻是預測。如果你問3個經濟學家同樣的問題,你很可能得到3個不同的答案。

你可能會問這門“科學”怎麼會如此主觀?其實宏觀經濟學并不是傳統科學,并不像數學和物理那樣最終會有一個精确的解,宏觀經濟學之所以不精确是因為我們幾乎無法去控制所有不同的變量,經濟學研究的是人屬于社會科學跟自然科學有很大的不同。而事實證明,有些時候人事很難預料的,牛頓也曾說過,我能精确地計算出天體的運動,但算不出人性的瘋狂。對于宏觀經濟雖然是預測但這也并非說明完全就是瞎猜。

一般來說,研究宏觀經濟和經濟政策制定的目标隻有三個:維持經濟增長、物價穩定、充分就業。大多數時候,當這3個目标達成時社會非常穩定,人們生活很幸福,政治家能繼續連任。


怎麼看待宏觀經濟(萬物根源皆經濟)3


可以看出宏觀經濟包含的内容非常豐富,這是一門很大的學科。自宏觀經濟學誕生開始無數經濟學家投入到其研究中。其中最有名的是凱恩斯。當前全球絕大部分國家都采用凱恩斯的理論對經濟做适當的幹預,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的時候各國紛紛采取了寬松政策,貨币政策方面央行大幅降低利率并開始投放貨币流動性,财政政策方面則制定經濟刺激計劃幹預經濟運行。

最有名的就是美國的量化寬松政策和中國的4萬億經濟救市刺激計劃。08年次貸危機的震源在美國,所以美國第一時間受到的沖擊是最大的,經濟快速下滑,失業率升高,美聯儲作為美國的中央銀行迅速采取了一系列的寬松政策,在降低利率的同時啟動量化寬松,開始印鈔向美國财政部購買美國國債投放貨币流動性到經濟中。後來金融危機逐步蔓延并全面爆發,中國開始受到影響,經濟增速快速回落,出口出現負增長,大批農民工返鄉,經濟面臨硬着陸的風險。為了應對這種危局,中國政府于2008年11月推出了進一步擴大内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十項措施。初步估算,實施這十大措施,到2010年底約需投資4萬億元。随着時間的推移,中國政府不斷完善和充實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政策措施,逐步形成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一攬子計劃。最終這些政府主導的經濟政策都起到了穩定經濟的作用,沒有讓經濟步入蕭條階段,經濟增長開始企穩,失業率也在下降,但物價或多或少受到了影響。


怎麼看待宏觀經濟(萬物根源皆經濟)4


在這些寬松政策實施後有一點現象很明顯,那就是老百姓手中的現金越來越不值錢,物價走高,通貨膨脹率擡升。特别是那些金融資産的價格上漲最為明顯,其中上漲最快的就是房地産了,其次是股票和大宗商品。這些年以來大量的房地産投資貢獻了我國經濟增長的相當一部分份額,如今房地産嚴重的泡沫現象跟當年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是分不開的。

過度的寬松還導緻了産能過剩的問題,房地産、基建等投資,極大的促進了鋼鐵、水泥等建材産業的發展。但當一個城市完成了基礎建設之後,他就不需要在持續的大筆投入資金在基建上了。而建材産業并不能及時的去根據市場作調整。因此,某些産業,特别是鋼鐵産業,産能過剩。這也是前些年為什麼需要“供給側改革”來糾正産能過剩的問題。

可以看出宏觀經濟分析對于一個國家是極為重要的,涉及到政策制定者如何正确地應對金融危機,保證國家經濟穩定增長、居民不會大量失業、物價不會失控,維持經濟長期增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