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形統計圖”例2教學設計
教學内容: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條形統計圖例2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教學内容,它是學生已經掌握了一格表示1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的特點,能夠填塗條形統計圖,并能根據數據的特點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的基礎上學習的,同時也為後面用一個格表示多個單位打下基礎。
《課标》中對“數據分析觀念”提到:了解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問題應當先做調查研究,收集數據,通過分析作出判斷,體會數據中蘊含着信息。我想本節課仍然帶領學生經曆收集數據、分析數據、分析數據的整個過程,在實際問題中培養學生的數據分析觀念。
因此看似簡單的條形統計圖所承載的信息量是巨大的,需要教師不僅僅關注讀圖和分析,還要經曆統計的過程、感受統計的價值。
2. 你們能把它繪制成條形統計圖嗎?
學習要求:獨立完成,遇到困難先想一想自己有辦法解決嗎?(先不要讨論)時間6分鐘。
交流要求:
①輪流發言,說清楚你遇到了什麼困難,是怎樣解決的。
②對不合理的統計圖提出改進建議。
③注意聲音适度。時間3分鐘。
彙報要求:選擇一張統計圖與大家分享遇到的困難和解決的方法。時間1分鐘。
【設計意圖:幾次不同的活動要求,讓每個孩子都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做什麼,為了提高小組交流彙報的實效,因此彙報交流的要求也要清晰。孩子們通過嘗試填塗和組内的交流,産生“當格子不夠時怎麼辦?”的沖突,從而認識到格子還可以以一當做二。】
3. 小組彙報
預設一:遇到格子不夠的時候可以添加格子。
預設二:遇到格子不夠的時候可以在旁邊繼續畫。
預設三:遇到格子不夠的時候可以把一個格子當做2個數量使用。
預設四:單數個數時怎麼填塗統計圖。
4. 小組讨論:如果重新畫統計圖,你會怎麼辦?
(二)完善圖表,深化理解
1. 完善統計圖的縱軸數據。
為了讓别人看明白我們是用一個格子表示2個數量,還要在統計圖的左邊标示出數據。
最下面的一條線,表示起點,用0表示,往上的一條線表示到這裡的數量是2,接下來4,……
2. 對比
同學們剛才也說到了,要是統計圖的格子夠多就能畫了,楊老師也制作了一份你們說的那種統計圖。實投展示。
對比,你更喜歡那個圖,為什麼?
3. 如果我們統計了全年級240位同學,愛吃蘋果的可能有幾十人,我們的格子又不夠了,怎麼辦呢?
【設計意圖:呈現完整的統計圖,滲透橫軸縱軸的不同作用。拓展學生對以一當二統計圖的認識,主動聯想到一個格子還可以代表多個數量。】
(三)解決問題,體會價值
1. 看到這張統計圖,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嗎?
2. 我們整理的統計圖和統計表,現在可以交給侯叔叔了,你們說拿到這份統計圖,侯叔叔能知道應該怎麼辦嗎?
【設計意圖:完整經曆統計的過程,體會統計的價值。】
三、拓展延伸
1. 對比例1和例2:我們又一起研究了統計的新知識,看到原來我們學習的條形統計圖,你有什麼想說的嗎?
2. 欣賞生活中的統計圖。
【設計意圖:感受統計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