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美好幸福,祈望吉利平安的吉祥意識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意識。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吉祥觀念在民間藝術中形成了最有代表性的福、祿、壽、喜四種吉祥文化,其中尤以前三者為甚,它是古代人對生活和理想的追求,形象地體現了一個民族的文化面貌、審美趣味、美學觀念以及風俗習慣。福祿壽喜觀念的形成以及表現福祿壽喜藝術的形式皆來源于中國民衆對幸福美好生活的渴望與追求,這種要求廣泛而深刻地滲透到中國民衆的日常生活中,從而形成了獨具民族特色的喜慶文化樣式。
福、祿、壽三星産生較早,早在先秦、漢即被比附為天上星宿。福星又稱歲星,即九大行星之木星,職司“五福”,具體内容諸書記載不一,涵蓋了長壽、富貴、平安、吉祥、子孫衆多等世俗福祉;祿星為文昌星之第六星,專司人間之仕宦祿命;壽星為二十八星宿之東方七宿的角,位列該星宿之首故名“壽”。此“三星”本為星辰崇拜之産物,後為道教所人神化,形成一種有機群體走入民間信仰,成為最受歡迎的俗神。喜神即吉神,出現時間相對較晚,是為滿足人們趨吉避兇、追求喜樂的心理需求而産生的,是四神中唯一出自于民俗的神仙。
論“祿”
“祿”古時指官吏的俸祿、俸給,這在古時衆多的書法作品中得到明證。“祿”字往往是官職名稱的組成部分。功名利祿,既是從仕的必然所得,也是人們考取功名的追求。《說文》中說:“祿,福也。”祿字也可解釋為“福”,如同“五福”中的富,富貴殷實。古時,官吏的俸祿稱為“祿米”,官職稱為“祿位”,在中國古代,官位越高俸祿越豐厚,有厚祿就意味着生活富裕有保障,故而有高官厚祿的說法。以祿為吉祥内容的圖案如鯉魚躍龍門、五子登科等,這些圖案表達了古時人們希望改變自己命運過上富裕生活的期盼。
在民間美術中,表現“祿”這一吉祥觀念的題材十分豐富,它反映了民間百姓生命意識的另一方面,即在獲得吉祥、幸福、美滿生活的同時還渴望豐厚的财富,錦衣玉食的生活是百姓生命理想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在古代中國,勞動百姓拼命勞作希望能夠衣食無憂,他們夢想能過上富足美滿的生活,這種夢想使他們對錢财和富貴的渴望達到了無以附加的程度,因為對财富的渴求是他們現實生活中重要的人生理想之一,所以人們将對發财生錢的想象力在民間美術作品中發揮得淋漓盡緻。民間美術作品中的“堆金積玉”“聚寶盆”和“搖錢樹”等紋樣體現的是關于“福”“祿”的吉祥觀念,是民間百姓的一種美好願望,而絕非對現實生活的描繪。我們在這些民間美術中所看到的是勞動人民的歡樂與達觀,天真與自信,這是一種純粹精神上的心理滿足。
議“壽”
“壽”者,久也。古代的文辭中,常常把“壽眉”兩字連綴于一起,應該是得義于古稀老人面目上之長眉。正如《說文》中曰:“幽風小雅,此言眉壽。”“壽”代表長壽,即追求生命的無限,長生不老。“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的詞句是古時人們心理的最佳反映。以長壽為幸福的觀念在商代就有記載。《尚書·洪範》中雲:“六極:一曰兇短折,二曰早疾,三曰憂,四曰貧,五曰惡,六曰弱。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甯,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古人的五福六禍中以壽為先。古時由于科學技術發展的局限性,人們的生存條件較差,因而生命短暫,所以無論是黃老之學的興起,還是固氣煉丹的榮衰,千百年來,世人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嘗試延續生命或羽化成仙,都表現了人們希望長生不老、青春永駐的美好願望。在搜集“壽”字的過程中發現曆朝曆代各種書體的“壽”字數量,遠遠超過其他文字,尤其是在朝代更叠、戰亂往複之時,“壽”字的大量出現,更體現了人民大衆對安定生活的渴望和對生命的熱愛。這種對生命的追求,不僅體現在文字上,更大量出現在繪畫、雕塑等藝術作品和其他民俗作品之中。
從古時的西王母到後來的麻姑,從千年前龜蛇到現在的仙鶴與果桃,“壽”的含義不斷被延伸和美化,但無論“壽”字的表現形式和有關的思想如何變化,隻有一點從未改變,那就是“仁者長壽”“善者長壽”的觀念。熱愛他人、熱愛生命,這或許才是“壽”字的真正意義,這也是華夏文明經久不衰的動力。
“壽”為“五福”之首(五福為壽、富、貴、安樂、子孫衆多),足以看出延年長壽在中國人的生命觀中的地位與意義。
在民間美術中表現延年益壽主題的題材有“鹿鶴同春”“五蝠捧壽”“麻姑獻壽”“八仙祝壽”等等,這些題材在内容上多是一些神話傳說、吉祥動、植物、吉利器皿和文字等的相互組合,在表現形式上利用聯想、象征喻意、諧音轉意等手法來傳達庶民百姓對生命無限延續的理想與願望。“壽星”又稱“南極老人星”,主司人間百姓壽命之長短。據《史記》記載,秦朝就建有“壽星祠”來奉祀南極老人星,“老人見,則天下理安”。我們現在無論是在民間年畫、剪紙、刺繡,還是在祠廟裡的塑像上見到的壽星都是笑态可掬、鶴發童顔,一手舉着壽桃,一手拄着長拐杖的老翁。與“壽星”為伴的是鹿與鶴。鹿不僅是生命的象征而且是長壽的象征,東晉葛洪的《抱樸子》寫道:“鹿壽千歲,滿五百歲則其色白。”鶴為報春的“候鳥”,春分來,秋分去。它同鹿一樣,在民間文化中也象征長壽,《淮南子·說林訓》:“鶴壽千歲,以極其遊。”把鶴當做長壽的仙禽,稱其為“仙鶴”。由此,壽星與神鹿和仙鶴一起構成了《鹿鶴同春》的吉祥圖畫。
俗諺道:“人上壽百歲,中壽八十,下壽六十。”人們希望自己能活至上壽,上上壽,以圖長生不老,于是便有了成“仙”的願望。仙是人而不同于人,屬神而非同于神。仙不同于人,因為他脫離了生老病死之苦;不同于神,因為他享有無窮的快樂,又不必承擔神所擔負的職守,自由自在、無羁無絆。因此,成“仙”就成為人們渴望擺脫世間的煩惱,追求長生不死,自由享樂的長壽目标。
在民間美術中借助于動、植物的諧音或其本身特性來喻意、象征長壽觀念的還有貓、蝶、龜等,因貓蝶與耄耋諧音,八九十歲為之“耄”,七八十歲稱之“耋”,“耄耋之年”即為長壽之意。所以,民間藝人常把貓、蝴蝶同牡丹畫在一起,意為“耄耋富貴”以表達對人長壽富貴的祝願。
龜在民間文化中與麟、鳳、龍合稱為“四靈”,被視為神靈、長壽的神物,《史記·龜策列傳》曰:“龜千歲乃滿二寸……”“江傍家人常畜龜飲食之,以為能導引緻氣,有益于助衰養老”。因龜之神靈、長壽、益身,雖其貌不雅,也成為延年益壽的象征,龜背紋常在民間吉祥圖案紋樣中出現。
談“喜”
“喜”者,樂也。古為五聲八音之總名。西周時期鑄的“井叔鐘”銘文中,“喜”與“樂”連綴于一處。正如《說文》中曰:“古音之喜樂無二字,亦無二音。”
秦在統一六國的同時,還統一了文字,漢代給予了鞏固和發揚,使我們今天看到了兩個“口”快樂的“喜”字,古人還創造性地開創了雙喜字,把四個“口”組成一字,用來表達歡喜心境。古人說人生有四喜,即“久旱逢甘露,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喜”字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很廣,如女人懷孕稱“有喜”,生孩子稱“添喜”,此外還有“紅白喜事”的說法,辦喪事為白喜事,辦喜事為紅喜事。逢年過節是喜慶的日子,風調雨順、五谷豐登也是喜事。對于這些關于“喜”的說法,可以說是人們對生活的一種理解、希望和祝福,是對美滿生活愉悅情感的流露。
民俗文化是在人類社會長期發展的過程中形成的,是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衣食住行、禮儀、信仰、風尚、娛樂等民間風俗習慣的總和,是經社會約定俗成并流行、傳承的民間文化模式,是一種文化的積澱。民俗不僅是一種民間自我傳承的文化事象,還是一個民族自由表達情感、展現獨特精神風貌和世界觀的一種行為方式。
民間美術作為物質化了的精神産品,是勞動人民審美理想的外化。民間美術不僅能給人帶來精神上的審美享受,而且在百姓的現實生活中具有功能上的實用性。庶民百姓和民間藝人在創作民間美術的過程中,對作品寄予了美好的願望并賦予了真摯的情感。根據對大量的民俗資料和民間美術各種品類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對美好人生的期盼和贊美是中國民間美術的永恒主題,也是民間美術觀念的基本内涵。關于生命的含義非常豐富,包括理想、信仰、情感和行為等各個方面,表現在民間美術作品中,它帶有明顯的功利色彩,反映出庶民百姓對生命、生活、人的存在、人生的意義與價值的真實态度。
我們可以将中國民間美術的吉祥觀念概括為四種類型,即:其一,“福”——驅邪納福、吉祥平安、富貴美滿。其二,“祿”——功名利祿、招财進寶、連年有餘。其三,“壽”——祈子延壽、瓜瓞綿綿、鹿鶴同春。其四,“喜”——歡天喜地、龍鳳呈祥、蓮生貴子。這四種類型的劃分隻能是相對的,因為吉祥觀念這一主題的内涵是非常豐富的,所以各種類型之間的含義會因時間、地域、環境、條件的不同而具有包容性和适應性。各種類型樣式的主題内涵也是相互聯系和相互轉借的,如:“福”類型的紋樣裡包含着“祿”“壽”“喜”,前者通過後三者來具體體現“福”的觀念。總而言之,福、祿、壽、喜的共同内涵都是表達中國百姓對無限生命的祈求與希望,它們是中國人生命觀的真實寫照。
“福祿壽”三神懷抱童子或童子相随其中的民間年畫中有“子”即兒童形象的參與,這便是“喜”觀念在“福、祿、壽”中的滲透。福、祿、壽、喜是相互指代的吉祥觀念和相互包融的吉祥形象,童子形象即“子”的意義與“喜”的觀念相結合的産物。得子既是人生大喜也是人生大福,它既是新生命的開始,也是子孫後代生命的延續(壽),在中國的封建社會中,子同時也是官位、财産的繼承者(祿)。我們會從“福、祿、壽、喜”的變化與統一中發現在中國民間藝術衆多的吉祥題材中反複表達的都是中國人對人生理想的極度渴望,世代贊頌的都是企盼子孫萬代永世昌盛的生命之歌。
“喜”在中國民間藝術中表現的不僅僅是久早逢甘露之喜,他鄉遇故知之喜,金榜題名之喜,更重要的是表現洞房花燭之喜。中國人傳統之“喜”是以情戀、婚嫁、交合與生育等生命繁衍為主要内容,以祈子求生求福為主要目的的百年合好、幸福祥瑞、多子多福和五世同昌之喜。大量的民間美術紋樣不厭其煩地表現了這一生命主題,如《魚戲蓮》《鳳凰戲牡丹》《鴛鴦卧蓮》《龍鳳呈祥》《歡天喜地》《伏羲女娲》《麒麟送子》《蝴蝶撲金菊》《榴開百子》《蓮生貴子》《蝴蝶引子》《葫蘆生子》等。我們常常會在民間美術作品中看到成偶數對應關系的造型紋樣,如“魚戲蓮”“蛇盤兔”“蝴蝶撲金瓜”“鳳凰戲牡丹”等,它們是民間藝人運用象征、聯想、通感、喻意的手法對陰陽相合、生命相生的理念反映與形象創造:魚為陽喻男,蓮為陰喻女,魚蓮相戲,象征男女之愛;蛇為陽喻男,兔為陰喻女,民諺道:“蛇盤兔,年年富”,意味着男屬蛇與女屬兔相婚配必定吉祥富貴。此外,以陰陽對應形象,用隐喻的手法表現男女交合的題材還有“獅子(陽)滾繡球(陰)”“猴子(陽)吃桃(陰)”“雞(陽)戲蟾(陰)”“劉海(陽)戲金蟾(陰)”“鴛鴦(陽)繞蓮(陰)”“蝴蝶(陽)撲金瓜(陰)”等等。
如果想看更多勁爆曆史内幕,獲得當下最火熱的曆史趣事,請在微信搜索 jlws1985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