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末到八月末之間,是屬于十二星座之王獅子座的月份。
關于獅子“百獸之王”的形象不用多說,早已深入人心,但談得上平易近人、廣受大衆喜愛的,是另一種獅子,一頭走進中國傳統文化裡的獅子。
自遠方而來
據《漢書·西域傳贊》記載,獅子經由“絲綢之路”,從西域遠涉而來,作為“殊方異物”傳入中國。
後來,它作為傳統工藝造型極具特色的一種,在中國落地生根,成為被應用最廣的猛獸之一。
郭功森 荔枝洞石 醒獅賀歲鈕方章 福建東南2013春拍釋出
鎮守陵墓的獅子高大,充滿威懾力,宅院門口左右相對的石獅給人以歸屬感,還有蹲坐在橋梁、寺廟千姿百态的獅子,新春佳節裡鑼鼓喧嚣的舞獅……
就是這樣的獅子,可以裝得下一個家、一座橋、一座城,甚至,一個中國。
馮志傑 田黃石 雙獅戲球把玩件 福建東南2011秋拍釋出
即便是進入更加私人趣味的日常之中,也常常可以見到獅子的足迹。
比如,在玩石人的桌案上,各式各樣的擺件、印章、把玩件,田黃的,芙蓉石的,高山石的,都是姿态各異的獅子。
三分真獅子
在古代,被飼養在宮廷苑囿之中的獅子,對于平民百姓來說,是很遙遠的。
既然生活中沒有可靠的參照物,那麼民間藝人如何“找獅子”?
郭祥忍 将軍洞芙蓉石 少獅得福章 福建東南2014秋拍釋出
他們通常根據想象、傳聞進行藝術創作,參考虎 、豹、馬等動物形象,用圓睜的雙目表現威嚴,張開的嘴和鋒利的爪來表現“張牙舞爪”,算是“三分真獅子,七分靠想象”。
于是,在想象和虛構之中,中國獅子就誕生了。
“獅子開口大如鬥”、“鼓眼泡子如茶杯”、“長尾絨毛分三叉”,成為了大衆心中的中國獅形象。
清康熙 花壽山石雙獅鈕“禦賜郎吟閣寶”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獅子也是壽山石雕刻的經典主題,明清帝王就有幾方印玺為獅鈕造型。
例如,“禦賜朗吟閣寶”花壽山石章和“恭臨皇父禦筆”黃壽山章皆為獅鈕,是雍正身為皇子時期的用印;
乾隆的一方禦覽之寶為太獅少獅壽山石章,作為收藏印被蓋在了一幅又一幅的古代書畫作品之上;
乾隆帝禦寶 太獅少獅鈕壽山石玺 蘇富比(香港)春拍「藝萃流芳—吳權博士藏珍」專場153,334,000港币釋出
溥儀的“所其無逸”白壽山石雙獅紐閑章,為其退位後在天津時用于“谕旨”上的玺印 ,寄托着他重登龍椅的幻想。
寶玺上的百獸之王,見證了中國帝王的生活日常。
刻獅見真章
突眼、聳眉、張口、螺旋狀的鬣毛、蹲踞式姿态,通常為雕刻獅子的固定格式。
但在壽山石裡雕刻裡,藝人們有自己的特色路子。
馮志傑 田黃石滾獅把玩件 福建東南2014秋拍釋出
有的依石形而刻,兼顧“惜材”與“造型”,在異形石頭中刻畫出抵足相對、翻滾打鬧的運動感。
有的能夠在方寸印台上的狹小之地,施展靈活的刀法,表現群獅戲球的場景,精雕細镂,歎為觀止。
潘驚石 月尾紫 醒獅對章 福建東南2011秋拍釋出
有的以圓刀入刻,線條概括洗練,體塊結構精準,突出古樸敦厚的氣質;
又或是從面部、胸脯、四肢入手,通過把握力度來展現咄咄逼人的氣勢。
雕刻師們各見真章,演繹出許多成功的佳作,為中國獅子雕刻建立多元化的模闆。
姚仲達 水洞高山石 睡獅鈕方章 福建東南2013秋拍釋出
在一刀一刻、一招一式之中,不同的脾氣的獅子得以呈現:蹲獅威猛、戲獅溫順、睡獅安逸,母獅溫柔、幼獅活潑……花樣百出,各不相同。
雖然一個個刻得都是獅子,但這些脫離原型的中國獅子,卻是召喚出了更加豐富的内涵。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