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世家?
代史學家趙翼在廿二史劄記中總結道:王侯開國,子孫世襲,故稱世家。
對于世家的解釋,趙翼通過讀史随筆總結到:古來本有世家體,司馬遷用之以記王侯諸國。
關于世家的的由來,這裡不作過多讨論,史記一共130篇,其中列傳70,而世家30篇。通過閱讀世家部分的文章我們可以發現:世家主要記載的是王侯将相的興起和衰亡,而這些遠遠不是一兩代人能夠承載的。可以說世家就是一個個王侯家族的衰亡史。
史記的文章排列和順序問題
衆所周知,史記是一部通史,也就是說他寫的不僅僅是漢朝的事,也有前朝的事兒,外國的事。像《夏本紀》、《殷本紀》、《大宛列傳》、《匈奴列傳》,可以說史記是一部當時的世界通史。時間上,最早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也就是5帝本紀一直到司馬遷所生活的漢朝截止到漢武帝時期,司馬遷的完稿日期。
世家的時間基本上可以分為兩個時間段:周朝和漢朝。細分下來就是周朝16篇,漢朝12篇特殊人物,孔子世家1篇,陳涉世家1篇,一共30篇。按照時間順序來講,周朝在先,當然先寫周朝。
周朝以弱小的部落擊敗了強大的商王朝才得以立國。所以周朝實行分封制,分封制的主體就是姬姓諸侯和功臣,用周公旦的話說就是“尊尊親親”。
正是靠着血緣關系,分封同姓諸侯才維持了周朝初期的強大,成就了周王朝800年的統治。
周王朝的開國之路:周文王開基周武王伐纣
司馬遷在回顧和追溯周王朝興盛的關鍵人物中總結到。周文王和周武王兩個開國,君主功不可沒:周文王招納賢才發展周部落的實力,攻打臣服于商王朝的國家和部落,為周武王留下了豐厚的家底;而周武王帶着部落聯軍滅亡了強大的商王朝,建立了周王朝。
而這一段傳承的背後有一個甘于奉獻的人物--周文王的大伯吳太伯。
周文王的爺爺古古公亶父有三個兒子,分别是老大吳太伯,老二仲雍,老三季曆(也就是周文王的父親)。
古公亶父比較看好周文王的父親,但是周文王的父親是最小的孩子,如果越過老大和老二傳位給老三會引發争端和分裂,從長遠上來講,這種打破傳統的先例會讓後來的子孫加以效仿,無所适從。
為了不讓父親為難,吳太伯和仲雍遠走他鄉進入當時尚為蠻荒之地的無錫,與野人為伍,成為了他們的首領,而周文王的父親季曆也成為了周部落的首領。
這種謙讓的精神古今少有,司馬遷對此贊賞有加,所以司馬遷在《太史公自序》中寫道
泰伯避曆,江蠻是适,文武攸興,古公王迹,……嘉伯之讓,作吳世家家第一。
雖然周王朝早期制定了一套禮樂制度來規範君臣的行為,可是人畢竟是有私欲的,到了孔子生活的春秋時期更是禮崩樂壞、為了利欲和私心,禮義廉恥被肆意踐踏,泰伯的這種行為無疑是遠古的一種精神回響,諷刺的是幾百年以後吳太伯的後代再一次遇到了先祖所遇到的問題:兄弟之中究竟誰該繼承王位?這一次吳王阖闾沒有謙讓,最終是吳王阖闾殺了自己的堂兄上位。
所以對于貴族家庭來講:謙讓到底值不值得宣揚呢?這是個問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