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的《中國詩詞大會》與《中華好詩詞》,掀起了一陣“詩詞熱”,使詩詞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喜愛和熱愛。
作為主要的藝術創作形式之一,詩詞在《紅樓夢》中,在大觀園那些才女身上,在作者筆下,也得到了充分展示。香菱學詩,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
幼時被拐,十二三歲時得遇馮淵,且那馮淵為她立誓不再結交男子,也不再娶第二個,香菱自以為從此能跳出人販子這牢籠,誰料波瀾又起,拐子暗中竟又将她賣給了薛家,無法無天的薛蟠命下人把馮淵打得送了命,奪去香菱。
在薛家過了幾年相對安穩的日子後,禀性如雷的夏金桂被薛蟠娶進門,以緻香菱被折磨而死,悲慘命運告終。回顧香菱這一生,惟有在大觀園,在向黛玉學詩的日子,是她人生中一抹不可多得的亮色。故此細想,香菱學詩成功的原因,便不難得出了。
一、幼時的家學淵源
香菱之父甄士隐未出家前是本地望族,其人“禀性恬淡,不以功名為念,每日隻以觀花修竹、酌酒飲詩為樂”,其母封氏“情性賢淑,深明禮義”。
有父母如此,香菱即使五歲被拐,但因她是家中獨女,五歲之前定得他們悉心照顧與教育,在這樣的根基下,縱然香菱在跟着拐子長大的歲月裡,無緣再受熏陶,但天然的聯系在,她對詩詞不可能一無所知。
當然,這種天然的基因,不是讓香菱有什麼作詩的天賦,而是詩詞在她的心中,早就埋下了種子,使得她即便多年沒有接觸,一有機會,一旦被激發出來,她對詩詞的興趣和愛好便會遠遠超過常人。想來她從小,應該如寶钗黛玉般,深得父母之愛,因此教了他不少詩文。
二、黛玉的悉心指導
薛蟠出門後,香菱有幸被寶钗帶進大觀園與她同住蘅蕪苑,歡樂欣喜之際,香菱本想寶钗能教她寫詩“好姑娘,你趁這個功夫,教給我作詩罷”,但寶钗作為一個标準的封建淑女,她以閨中禮儀嚴格規範自己,自然不會應承香菱,教她學詩,香菱隻好舍近求遠,選擇黛玉“我一進來了,也得了空兒,好歹教給我作詩,就是我的造化了!”
率性的黛玉沒有如寶钗般保守,她二話不說就答應了下來“既要作詩,你就拜我為師。我雖不通,大略還教得起你”且當即就與香菱談論起了作詩之法,她告訴香菱作詩第一要事為立意,意趣若真,沒有華麗的辭藻的修飾,也是好的。
除此之外,黛玉還為香菱指定了她學詩所需拜讀的幾個詩人的詩詞,并将自己的《王摩诘全集》借給她,叫她隻需讀他的五言律詩,還不忘囑咐道“你隻看有紅圈的都是我選的,有一首念一首。不明白的問你姑娘,或者遇見我,我講與你就是了。”
在香菱作成第一首後,寶钗是直接說道“這個不好,不是這個作法”,而黛玉看過之後卻是指點加鼓勵“意思雖有,隻是措詞不雅。皆因你看的詩少,被他縛住了。把這首丢開,再作一首。隻管放開膽子去作。”而香菱的第二首雖還作得不如意,但黛玉依然肯定了她的努力“自然算難為她了”,并叫她另作。
及至香菱的第三首詩出來,作者隻寫了衆人叫好,未再讓黛玉單獨點評,但想來,黛玉對香菱自然是十分肯定的。故可見,香菱學詩成功,與黛玉是有極大關系的。
三、香菱自身的努力
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除去上述的外在因素,香菱能學詩成功,她自身的努力是最大因素。
前文已道香菱之父甄士隐禀性恬淡,而香菱顯然是繼承了她父親的這一點,故在遭到寶钗拒絕後,香菱不以為怵,依舊高高興興地去拜見衆人,趁便就向黛玉提出了要學詩的想法,在得到黛玉的一番細心指導後,埋頭苦讀“寶钗連催他數次睡覺,他也不睡”。
在第一首被否定後,亦未氣餒,反而“沉迷學習,無法自拔”,書中道她“隻在池邊樹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上摳土”如此用心,即便第二首又未得到肯定,她自己也掃了興,卻依舊不死心,不肯丢開手,衆人說笑之際,惟有她“挖心搜膽,耳不旁聽,目不别視”,在随衆人去過藕香榭,看過畫,散了之後,也是滿心想詩,待到晚上三更躺下後亦想詩到五更才朦胧睡去。
故香菱備受好評的第三首詩雖是夢中所得,但也是她往日苦心思索,刻苦鑽研的結果。業精于勤,方有所得。
在問到《紅樓夢》中美麗場景時,大部分人多提及的是黛玉葬花、寶钗撲碟、湘雲醉卧芍藥裀等主流畫面,但作為一個命運波折,卻依然能綻放光彩的人,香菱學詩,也自當美麗。
作者:長安月,本文經作者授權發布。歡迎關注我的頭條号:少讀紅樓,為你講述不一樣的名著故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