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李老師漢字小講堂的内容是:
漢字裡的故事之——
“鼻”字的故事
每天早晨起床照鏡子時,第一個映入眼睛中的就是鼻子,這是因為鼻子是人五官中最靠前的一個器官。但是你知道麼?鼻子的“鼻”本來是寫作“自”,或者說,“自”是“鼻”的原字,這聽起來或許有些匪夷所思。我們來看一下甲骨文和金文中的“自”字,你自然會相信我說的,原來,“自”就是“鼻”字的原字。
(甲骨文時期的“自”字)
(金文時期的“自”字)
(小篆時期的“自”字)
(今天我們使用的“自”字)
甲骨文時期的“自”字就是畫了一個人的大鼻子的形象,上部為鼻梁,下頭為鼻孔,中間的兩橫為鼻紋。金文時期的“自”也像鼻子的模樣兒,整體圖形則更接近現代“自”字的形狀。小篆時期“自”的形體上半部分還與甲骨文和金文的樣子相似,可是下半部分完全封住了口,沒有鼻孔的樣子了。《說文·自部》說:“自,鼻也。象鼻形。”
那為什麼本來表示鼻子意思的“自”會變成“自己”的“自”,以及“自以”的“自”呢?這個前人說法不一緻。一般認為“自”與“鼻”在古代的時候讀音基本相同,如《說文解字注》中說:“自讀若鼻。”因此在很多經典中多借用“自”為第一人稱代詞。
還有,因為生活中人們說到“自己”時,常用手指指着自己的“鼻子”,所以,這個本來表示“鼻子”的“自”在古代的時候就漸漸有了“自己”的意思了。
又由于動物在出生時總是“鼻子”老從母腹中出來,所以,這個“自”便又有了“開始”的意思。比如我們現在說的“自以... ...。”說到這裡,你或許對“鼻祖”這個詞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了吧!
由于本意是“鼻子”的“自”被它的引申義——“自以”、“自己”所占用,所以古人用“自”加“畀”另造了一個新的形聲“鼻”字來專門表示“鼻子”。其中“自”表其意義,“畀”表音。
據說,在秦朝時的“罪”字寫作“辠”,即上面一個表示鼻子的“自”,下面是一個表示刑具的“辛”,實際是一種割掉鼻子的刑罰。秦始皇覺得這個字很像“皇”,就命令李斯将這個字改掉。李斯琢磨了一下,将“辠”字改成了今天的“罪”。“罪”字的上面是一個“罒”,即“網”字;下面是一個“非”字,意思是将那些為非作歹之人抓住。秦始皇看後非常滿意。
(篆文中的“罪”字)
由“自”構成的字中有一個大家非常熟悉的“臭”字。從甲骨文時期的“臭”字看得很清楚:上部是一個大鼻子(自)的象形,下邊是一隻頭朝上、腿朝右、尾巴朝下稍有點彎曲的犬。由此看來,古人早就懂得狗的嗅覺是非常靈敏的,因此用鼻子和犬來會意嗅味的意思了,很有意思。小篆時期的“臭”字是由甲骨文演變而來,也是由“自”和“犬”的組合而成。今天我們還在使用的“臭”字楷書形體也與甲骨文時期的“臭”一脈相承。
“臭”在古代讀作“嗅”,其做動詞的意思是現在的“聞”,做名詞的意思則是氣味。古書中說“其臭如蘭”,意思是說這東西的氣味猶如蘭花。“臭”字的結構是上面一個表示鼻子的“自”,下面一個“犬”。因為狗的鼻子最靈,所以古人用狗的鼻子表示“聞”的意思。《說文·犬部》中說:“臭,禽走臭而知其迹者,犬也。從犬,從自。”意思是:狗聞着氣味來辨别人或動物的足迹;這句話中的“臭”字當做“嗅”來解。後來,這個字被用來專門表示惡味,也就是現在的“臭”的意思,而“聞”的意思則加了一個“口”,變成了“嗅”。
(甲骨文時期的“臭”字)
(小篆時期的“臭”字)
(今天我們使用的“臭”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