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誇張地說,物理學上曾出現過一次駭人聽聞的“靈異事件”,它就是“電子雙縫幹涉實驗”,這個實驗把量子世界和量子力學的詭異性表現得淋漓盡緻,可以說完全毀了我們的三觀。
在我們的現實世界裡,萬物都是确定的,都是可描述的,也是可預測的,這就是愛因斯坦的“決定論”,我們可以根據現有大自然法則來描述現有事物,并預測未來發生的事情。
上述觀點也是人們普遍擁有的世界觀,畢竟我們每天都能感受到。但這一切都因為那個“靈異事件”而被打破了。
下面就說說恐怖的電子雙縫幹涉實驗,該實驗做過不止一次,而且内容會稍有不同,各種升級版不斷湧現。
首先是最普通的雙縫實驗,用的是光而不是電子。實驗過程非常簡單,一個擋闆,擋闆上有兩條狹縫,擋闆後面是屏幕。
向擋闆發射光,大部分光會被擋闆擋住,光線隻能通過兩條狹縫。如果光是粒子,屏幕上就會出現兩道杠(條紋)。如果光是波,則會出現多條杠,也就是幹涉條紋。
這也是關于“光到底是粒子還是波?”最好的實驗證明。實驗結果顯示是幹涉條紋,很明顯光是波(後來還有“光也是粒子”的證明,這裡就不詳述了,不是問題的重點)。
接下來是升級實驗。重複做上述實驗,隻不過發射光時是一個一個發射的,也就是說每次隻發射一個光子(不要糾結如何發射,科學家們有辦法,無須我們操心)。
一開始屏幕上出現雜亂無章的亮點,但随着光子數量不斷增多,神奇的畫面出現了,屏幕上仍舊呈現出幹涉條紋。
問題來了,如果想要出現幹涉條紋,必須有波進行幹涉,但之前科學家是一個一個地發射光子,單個光子通過狹縫時,隻能從其中一條狹縫通過。
那麼,單個光子如何發生幹涉呢?和誰發生幹涉?難道單個光子同時通過了兩條狹縫,然後自己與自己發生了幹涉?從實驗結果來看,單個光子必須同時通過兩條狹縫然後與自己發生幹涉!但這怎麼可能?
為了解釋這個問題,實驗再次升級?
科學家在狹縫的旁邊安裝了攝像頭(探測器),想看看單個光子到底是如何通過狹縫的。這次用的不再是光子,而是電子,因為科學家很難直接觀測到光子。
探測的結果并沒有吓到我們:電子并沒有同時通過兩條狹縫,隻從其中一條狹縫通過。這時候科學家都松了一口氣:還好沒有通過通過兩條狹縫!
但事情遠沒有結束,更恐怖的還在後面。
在科學家進行探測的時候,屏幕上的幹涉條紋居然消失了,變成了兩條杠。而當科學家不進行觀測時,屏幕上的幹涉條紋再次出現!這說明人們的探測行為改變了電子原來的狀态,影響了實驗結果。
電子似乎知道科學家什麼時候進行觀測,隻要一觀測幹涉條紋就消失,不觀測就出現。
以波爾為首的哥本哈根學派給出了解釋,也就是哥本哈根诠釋。
按照這個诠釋,電子雙縫幹涉實驗包含了量子力學的三大規律:不确定性,疊加态還有觀測行為。
疊加态是微觀粒子的本質屬性,任何微觀粒子都處于一種疊加的混沌狀态,就像光子既是粒子也是波那樣,事實上,不僅僅是光子,電子也具有如此特性,既是粒子也是波,具有波粒二象性。
這種疊加态就意味着電子可以同時穿過兩條狹縫(處于通過穿過兩條狹縫的疊加态),然後自己與自己發生幹涉。
而不确定性強調,當我們發射電子時,根本無法确定電子到底會到達屏幕的哪個位置,隻能用概率去描述,比如說在某個位置的概率是多少。
還有一點就是觀測行為,任何觀測行為都會讓微觀粒子的疊加态和不确定性發生坍縮(波函數坍縮),從不确定的混沌狀态變為确定狀态,這也是幹涉條紋消失的原因。
那麼觀測為何會讓微觀粒子發生坍縮,變成确定狀态呢?
我們需要明白,到底何為觀測?
任何觀測,不管是直接用眼睛還是電子設備,都離不開光子,我們必須通過光子與被觀測物體發生作用,才能接收到被觀測物體的相關信息。
這種相互作用就會使得被觀測物體(比如說電子)變成确定狀态。說白了,觀測行為其實也是量子行為。觀測影響實驗結果并不是有些人所說的“人類意識影響實驗結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