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蘇州可支配收入?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躍動的數字,凸顯蘇州民生溫度:蘇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1年達6.82萬元,是2012年的2倍,十年年均增長8.3%;GDP躍上2萬億,蘇州都挺好,高速發展的經濟并沒有築起城鄉發展的鴻溝,蘇州城鄉收入比縮小至2021年的1.85:1,是全國城鄉收入差距最小的地區之一,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2022蘇州可支配收入?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
躍動的數字,凸顯蘇州民生溫度:蘇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1年達6.82萬元,是2012年的2倍,十年年均增長8.3%;GDP躍上2萬億,蘇州都挺好,高速發展的經濟并沒有築起城鄉發展的鴻溝,蘇州城鄉收入比縮小至2021年的1.85:1,是全國城鄉收入差距最小的地區之一。
回望十年,蘇州始終以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導向,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紮實推進共同富裕,以高水平全面小康成果,讓人民群衆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增強。
城鄉居民持續增收
蘇州居民收入位居全國第五位
在太倉市東林村,年近65歲的張耀忠祖孫三代種糧,親曆了東林村的變化,也嘗到了發展現代農業的甜頭。“我們全村有10多個農業企業,大力解決了本村就業問題,我這樣的老農民和年紀輕的新農民,都有‘用武之地’,我們有種糧經驗,他們有農業技術。”張耀忠說,村裡發展循環農業,還推動了鄉村遊,“東林的農牧風光每年吸引遊客7萬多人次,帶動當地450多人就業創業。”
張耀忠算了一筆賬:集體農業企業打工的薪金和東林村社區股份合作社的股份分紅,每個月的收入有5000多元,村裡的老年人每年還能享受1000多元的福利。種了一輩子地的他,還可以拿到退休金。
張耀忠的小确幸,是蘇州民生改善不斷取得新成果的一個剪影。
“百姓富”,是可感可知的。十年來,蘇州緊緊抓住人民群衆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有效破解民生結構性難題,更好滿足多樣性民生需求。
蘇州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創業和更加有效的富民增收政策,推動城鄉居民持續增收,形成與經濟發展相協調的收入增長機制。
蘇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15年、2017年和2019年先後超過4萬元、5萬元和6萬元,每兩年邁上一個萬元台階,2021年達到6.82萬元,位居全國大中城市第5位。分城鄉看,蘇州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37531元增加到2021年的76888元,分别于2013年、2015年、2018年和2020年先後突破4萬、5萬、6萬、7萬元關口;蘇州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19396元增加到2021年的41487元,分别于2013年、2018年和2021年先後突破2萬、3萬、4萬元關口。
在蘇州,穩步提升的經濟總量,為居民增收提供了堅實的經濟基礎。同時,“最舒心”營商環境為居民增收提供了高質量就業創業環境。此外,民生托底政策助力居民增收,不斷夯實民生底線。随着蘇州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推進,蘇州農村居民收入也獲得了快速增長。
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蘇州用心用情用力改善民生
蘇州,精微之處藏着民生幸福。
“推窗可見綠,擡腳即進園。”如今,一座座口袋公園遍布蘇州街頭。它們選址靈活、底色鮮亮、造型多變、功能各異,是周邊市民休閑、運動的好去處。2021年,蘇州新增及改造了100個口袋公園,這一成果入選蘇州全市“十大民心工程”。随着口袋公園的增加,蘇州市公園綠地服務半徑“盲區”不斷減少。
蘇州還明确了2022年要“建設城鄉綠化一體化的‘公園城市’,新增及改造口袋公園60個、城市綠地面積300萬平方米,完成營造林3.35萬畝”的目标。
“百姓富”,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腦袋”。
蘇州,不斷推動教育、文化、體育、衛生等社會事業全面發展,更好滿足人民群衆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教育事業在加快推進。2013年,蘇州率先成為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地級市。2021年全市中小學、幼兒園分别達到782所和966所,比2012年分别增長40.9%、107.7%。“雙減”和規範民辦義務教育有序推進,南京大學蘇州校區、中國中醫科學院大學建設穩步實施。
醫療衛生事業在持續發展。2021年末,蘇州共有各類衛生機構4027所,衛生技術人員10.1萬人,比2012年分别增長34.6%和76.6%。2012年以來新增三級醫院和三甲醫院各8家。戶籍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由2012年的81.77歲提高到2021年的84.33歲。
文化事業邁入快車道。我市建成蘇州第二圖書館、吳文化博物館等一批大型公共文化設施,入選首批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示範城市。
體育事業在快速發展。2021年末,蘇州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3.81平方米,擁有各級各類體育健身公園110個。
蘇州,始終牢固樹立改革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用心用情用力改善民生。
社會保障網織密織牢
蘇州獲評最具幸福感城市
社會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公平、增進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十年來,作為全國首個“統籌城鄉社會保障發展典型示範區”,蘇州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進入了快車道。2012年,蘇州城鄉社保實現“三大并軌”,這意味着蘇州覆蓋全民、城鄉一體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成。
城鄉社保三大并軌,指的是蘇州市城鄉最低生活保障、蘇州居民養老保險、居民醫療保險實施全面并軌,并軌後城鎮、農村納入保障對象将享受相同保障政策。其中,城鄉低保在2011年7月率先實現并軌,家住吳中區東山鎮莫厘村的騰東衛是低保并軌後的首批受益者之一。
騰東衛與當地許多村民一樣,以打理果園、農田為生,農閑時,外出打零工增加收入。可是10多年前,不到40歲、正值壯年的他卻被診斷出患有嚴重的風濕疾病,被認定為肢體殘疾二級,失去了勞動能力。經過調查核實,村裡幫助他申請并納入了低保。沒過多久,騰東衛就盼來了城鄉低保并軌。越來越多的政策利好,進一步減輕了他的醫療支出和生活壓力。在當地政府的鼓勵和引導下,妻子劉利君接了丈夫的班,在承包的土地上種植茶樹以及枇杷、楊梅等果樹,增加家庭收入。
“百姓富”,必須兜牢民生底線,守護百姓幸福。
蘇州,始終堅持“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方針,建立了具有蘇州特色、城鄉一體化的社會保障體系。
2021年蘇州城鄉公共服務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達79.2%,比2012年提高6.5個百分點。居民養老保險、居民醫療保險覆蓋率達到99%以上。每萬人擁有醫生數由2012年的20人增加到2021年的30.7人,每萬人擁有衛生機構床位數由39.7張提升至60.4張。
蘇州城鄉社會保障水平多年保持在全國較高水平,2021年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1095元,比2012年增長92.1%。最低工資标準2280元,比2012年增長66.4%。蘇州獲評2021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有一種幸福叫生活在蘇州,有一種希望叫創業在蘇州,有一種惬意叫休閑在蘇州”。非凡十年,蘇州築牢人民幸福之基。
(蘇報記者 陸曉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