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頭新聞訊(記者 王萌)多少種候鳥回歸,走哪條線路,哪兒上演了“搶房大戰”……今年我省的候鳥監測報告出爐,讓我們一起走近候鳥的世界,看看有哪些我們還不了解的知識點。
49處國家級監測點累計監測到100萬隻候鳥
我省地處東北亞鳥類遷徙通道的中部,也是東北亞遷徙鳥類最重要的繁殖地和遷徙停歇地,全省各地共設置49處國家級監測點,基本實現觀測無死角。
據省林草局動物保護處的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春季候鳥遷徙時期執行日報制度,各監測站監測人員、站信息員、專職接收人員形成三級網格化報告體系,專職接收人員每日彙總監測信息,通過直報系統報至國家林草局疫源疫病監測總站,同時通過微信群上報省林草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處。
28日,記者得到省林草局提供的監測報告顯示,2020年我省候鳥遷徙于3月15日開始,首批監測單位紮龍、興凱湖和洪河等監測站陸續監測到鹳類、雁鴨類的遷徙群。标志着今年我省春季鳥類遷徙時間提前15天。
目前,我省候鳥遷徙已經進入高峰期,截止到4月15日,各監測站累計監測到遷徙候鳥100多萬隻,鳥類164種,占黑龍江省鳥類種數的49.74%。
在遷徙鳥類中以雁鴨類種類多且數量極大,達30種90多萬隻,為我省雁鴨類種數的71.43%。
通過各監測站的情況彙總可以得出結論,每年有數千萬隻鳥類在我省停歇和繁殖,遷徙種類多達300餘種。
揭秘我省候鳥遷徙路線
據介紹,全球候鳥遷徙路線共有8條,我省是東亞——澳大利西亞鳥類遷徙路線上最重要候鳥遷徙停歇地和繁殖地。
每年途經我省的鳥類遷徙路線又可分為東部遷徙路線和西部遷徙路線。
西部遷徙路線涵蓋松嫩平原和大小興安嶺區域;西部遷徙路線鳥類多為在我國越冬長江中下遊越冬的鳥類,春季随着氣候變暖,白晝增加,越冬鳥類開始向北遷徙,尋找繁殖地。他們從長江中下遊地區出發,經河南省、河北省,沿渤海灣向北遷徙,進入遼甯省,經吉林省南部,進入黑龍江省的松嫩平原地區,然後越過大興安嶺進入俄羅斯遠東地區,直至到達西伯利亞。白鶴、灰鶴、白頭鶴等均屬這條遷徙路線。
東部遷徙路線涵蓋三江平原和東部山區,東部遷徙路線鳥類來自于兩個越冬區域,一是在長江中下遊越冬的鳥類經山東半島,跨渤海灣,進入遼甯省東部,然後向北飛行,穿過吉林省東部區域進入黑龍江省三江平原和東部山區,進行暫短停留後進入俄羅斯遠東地區,直至西伯利亞。二是在日本南部越冬的鳥類穿越朝鮮海峽,進入朝鮮半島,向北經吉林省,進入黑龍江省三江平原地區和東部山區,再向北進入俄羅斯遠東地區,直至西伯利亞。
但是黑龍江省大部分鳥類在遷徙時跨越兩條支線,如東方白鹳、丹頂鶴、白枕鶴、雁鴨類、鸻鹬類等均跨越兩條遷徙路線。
監測站迎來“搶房大戰”
全省林草部門的監測人員聚焦候鳥回遷,說明我省在疫情期間對于生态保護工作的重視,通過監測攝像頭和鏡頭,我們更了解鳥類的世界,也取得了不少科研調查上的突破:
1、3月16日,興凱湖國家級監測站發現并首次拍攝到珍稀瀕危國家一級保護鳥類虎頭海雕1隻,駐留在興凱湖唯一外流河一松阿察河河畔附近。這是興凱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繼首次在1998年監測到後,時隔20年後第二次監測并首次拍攝到。
2、3月24日,泰來國家級監測站在泰湖公園監測到35隻青頭潛鴨。青頭潛鴨全球僅存1000隻左右,從2015年開始,泰湖濕地公園就有青頭潛鴨栖息的記錄,而且逐年增多,今年發現達30多隻,表明青頭潛鴨在我省停歇的種群在逐步恢複,我省的生态環境質量明顯提升。
3、嘟噜河省級疫源疫病監測站甚至迎來了東方白鹳搶“房”大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鹳今春到達嘟噜河的數量超過200隻,原來人工搭建的40個東方白鹳鳥巢供不應求,晚到的東方白鹳隻能開始“搶房”。監測站的工作人員表示,明年會增加人工招引巢的搭建數量,解決一房難求的問題。
不隻監測 更為候鳥保駕護航
據介紹,我省各監測站加大宣傳力度,建立長效機制,在春暖花開之際加大宣傳力度,避免人鳥接觸過程中發生意外,為鳥類提供部分生存保障。
紮龍、帽兒山、桡力河,嘟噜河等監測站開展了保護候鳥宣傳工作。
針對3月27日保護區突降大雪,氣溫下降,興凱湖及時啟動候鳥人工補給應急預案,從3月28日—4月3日在重點區域投放應急鳥食5000斤,其中水稻2000斤、玉米2500斤、小魚500斤斤,确保候鳥安全過境。
除此之外,我省許多自然保護區以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了候鳥保護宣傳工作,舉辦觀鳥節,以徒步穿越觀鳥、自駕遊觀鳥為主,穿插以“愛鳥護鳥”為主題的野生動物宣傳、科普展覽和觀鳥攝影等活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