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磨刀霍霍向豬羊的上一句是什麼

磨刀霍霍向豬羊的上一句是什麼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25 13:33:27

磨刀霍霍向豬羊的上一句是什麼(磨刀霍霍向豬羊)1

進了臘月,年一天天近了。過去,農家養豬從春裡一直喂養到年底,養得膘肥體壯,這當兒就要殺年豬過年了。

不由想起兒時咿咿呀呀念唱的童謠:“小孩小孩你别哭,進了臘月就殺豬;小孩小孩你别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

豬,古稱豕、豚、肫,又稱彘、豨,别稱剛鬣,又名“印忠”“湯盎”“黑面郎”及“黑爺”。

南宋孫奕所著《履齋示兒編》雲:“豬曰長喙參軍、烏金。”“參軍”是古時官名,豬因喙長,故戲稱。“烏金”之名始于唐代,因養豬能緻富而得名。還有一種說法叫“糟糠氏”,乃因豬以糟糠為食,故稱。

豬與我們人類關系最為密切,房子底下有“豕”才是“家”;我們追逐打獵,也是“逐”的豬,它是很早就被人類所馴養的家畜,為五畜(牛、犬、羊、豬、雞)之一。豬是雜食類哺乳動物,肥頭大耳,四肢短小,長鼻闊臉小眼睛,性格溫馴,适應性強,繁殖快,有黑、白、醬紅或黑白花等色。

豬的形象很早即出現在古詩文裡。《詩經·小雅》中,有篇《漸漸之石》,描述的是軍士東征行軍途中的勞苦之狀,其中有句:“有豕白蹢,烝涉波矣。”這裡的豬成群結隊渡河而去,應當是野豬。《大雅·公劉》塑造了開疆創業的公劉這一古代英雄形象,其中有“既登乃依,乃造其曹。執豕于牢,酌之用匏”之句,其意為飲宴前,賓主依次安排定,先祭豬神求保祐,再從圈裡抓豬做佳肴,且用瓢兒酌美酒。這裡的“豕”應該是家養的豬。

磨刀霍霍向豬羊的上一句是什麼(磨刀霍霍向豬羊)2

古人豢養豬的曆史悠久,不僅是圈起來養,還要像羊牛一樣放養,稱作“牧豬”。初唐詩人王績寫有《田家三首》,其中雲:

小池聊養鶴,閑田且牧豬。

草生元亮徑,花暗子雲居。

意思是說:無聊時,在池塘豢養白鶴;閑暇時,在田野放牧肥豬。門前小徑綠草叢生,窗前香花盛開,濃密成蔭,洋溢着農家田園清閑、幽靜的生活氣息。元亮是陶淵明的字,子雲是西漢末學者揚雄的字。詩句寫出了山村閑适的生活情趣。他還在另一首詩裡說:

嘗學公孫弘,策杖牧群豬。

詩人願像西漢時官至丞相的公孫弘那樣,年輕時在渤海邊揮舞着鞭子放豬。

不過,唐代大詩人杜甫對于川人養豬,畜牧業發達感到很驚奇。他旅居四川時,曾寫有兩首《戲作俳諧體遣悶》,其中有“家家養烏鬼,頓頓食黃魚”之說。“烏鬼”,是當時四川人對一種黑豬的稱謂,從中可以看出,唐代四川養豬業的盛行與普遍。後來,詩聖的這首詩被“楷書四大家”之一的趙孟頫書寫,也成為了中國書法藝術的珍品之一。

磨刀霍霍向豬羊的上一句是什麼(磨刀霍霍向豬羊)3

豬,又被稱為湯盎、烏金,糧豐豬多是富裕的象征。《史記·貨殖列傳》中有雲:“馬蹄躈千,牛千足,羊彘千雙,僮手指千。”“此亦比千乘之家,其大率也。”司馬遷把200匹馬、250頭牛、1000隻豬羊、100個奴隸,作為“千乘之家”,是諸侯中的強國。漢代各種可手握、可佩挂的玉豬,隋炀帝墓出土的陶豬、清代的野豬扇面......這些與豬相關的文物,還有前幾年時興的豬形儲蓄罐,無不表達玉豬納福、金豬招财的美好心願,豬是吉祥、富貴的象征。

殺豬待客,是古人對待尊貴之人的最高禮儀。著名的北朝民歌《木蘭辭》裡說:“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将;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描寫的是花木蘭替父從軍凱旋,恢複女兒紅妝時,家人隆重迎接她的歡喜場面。爹娘相互攙扶着出城迎接,家中的阿姐梳妝打扮等候妹妹,而血氣方剛的阿弟則磨刀霍霍,準備殺豬宰羊犒勞姐姐,慶賀這一盛事。

磨刀霍霍向豬羊的上一句是什麼(磨刀霍霍向豬羊)4

人逢喜事,常殺豬慶賀。如北宋文學家蘇轼的“定将文度置膝上,喜動鄰裡烹豬羊。”(《送劉道原歸觐南康》)這是為友人送别時烹煮豬羊佳肴的;南宋陸遊的“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遊山西村》)“社日取社豬,燔炙香滿村。”(《社肉》)這是農家喜獲豐收時殺雞宰豬慶賀的;南宋範成大的“豬頭爛熟雙魚鮮,豆砂甘松粉餅團。”(《祭竈詞》)這是人們用豬頭、鮮魚等祭拜竈神的;當代熊東遨的“村口殺豬年味近,陌頭垂紫柳痕新。誰家臘酒先春熟,月下聞香過舊鄰。”(《歲暮鄉居作》)這是歲臘時殺豬釀酒為過年的......

在戰國時期思想家、法家韓非的筆下,殺豬則成了教育子女守信的象征。《曾子殺豬》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曾子和妻子趕集,其女哭哭啼啼跟随着,其妻哄騙她:你先回家吧,我回來後殺豬給你做美肴吃。夫妻倆回來後,曾子欲捕豬殺之,其妻慌忙制止,說:我隻是哄哄女兒罷了,何必當真!曾子說了一番話,果斷地把豬殺了,做了“殺豬菜”給孩子吃。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可見,明禮守信不僅要對成年人,言傳身教對于孩子的成長成才更為重要。

磨刀霍霍向豬羊的上一句是什麼(磨刀霍霍向豬羊)5

豬肉味美,入馔入藥皆養人。其味甘鹹、性平,入脾、胃、腎經,具有補腎滋陰、養血潤燥、益氣消腫之功效。自古以來,皆為人們所鐘愛,其燒煮方法多種多樣,紅燒、爆炒、煎炸、煨煮、煲湯、作餡,不一而足。

古詩裡對其烹饪之法也有記述。北宋僧人惠洪的《冷齋夜話》收錄了一首《蒸豚》,将豬肉的燒制之法描繪得十分詳盡,詩曰:

嘴長毛短淺含膘,久向山中食藥苗。

蒸處已将蕉葉裹,熟時兼用杏漿澆。

紅鮮雅稱金盤薦,軟熟真堪玉箸挑。

若無羶根來比并,羶根隻合吃藤條。

其選材之奇特,蒸澆之絕妙,肉色之豔美,味道之香醇,令人看後不由垂涎潛溢呢。

磨刀霍霍向豬羊的上一句是什麼(磨刀霍霍向豬羊)6

北宋文學家兼美食家蘇轼對豬肉更是情有獨鐘。他被貶到黃州(湖北黃岡)時,就開始研究各種美肴了,尤為對豬肉的吃法鑽研得最透徹。大蘇選取半肥半瘦的豬肉(現在稱“五花肉”),切成方塊,小火慢煨,煨得紅酥油亮,湯質稠濃,味道醇厚,人稱“東坡肉”。

這位“大吃貨”不僅屢屢實踐,還善于總結經驗,戲作了一首《豬肉賦》:“靜洗铛,少着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時它自美。”并自得其樂地吟道:

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

貴人不肯吃,貧人不解煮。

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其惬意之情油然而起。從中也可看出,當時市場豬肉供應充足,宋代王公貴族更偏好吃羊肉而非豬肉,緻使豬肉價格低廉,迅速在老百姓家中普及。

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醫。

旁人笑此言,似高還似癡。

——北宋·蘇轼《於潛僧綠筠軒》

真該像蘇東坡那樣,遠離市嚣塵俗之攪擾,逃脫功名利祿之束縛,尋一處青竹掩映、流水環繞的茅舍小院,壘一隻土竈,支一口鐵鍋,舀一泓碧水,煮一鍋紅肉,再燙一甕綠蟻臘酒,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豈不快哉!

-作者-

劉琪瑞,男,山東郯城人,一位資深文學愛好者,出版散文集《那年的歌聲》《鄉愁是彎藍月亮》和小小說集《河東河西》。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