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離别總有一絲淡淡的憂傷

離别總有一絲淡淡的憂傷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2 06:49:42

  剛剛上線的《見字如面》第四季,沒有煽情,隻是用信件講述了幾個故事,從切·格瓦拉到今敏,從高茲到茲維塔耶娃,從喪子之痛到公益的光熱,每一篇都描繪出了一種獨特的離别姿态,這些故事讓人傷心,也讓人敬重。

  我是如此不幸,卻又不準悲傷

  本期《見字如面》讓網友最意外的,是兩封情侶的告别信。很多人在看到節目之前,并不熟悉茲維塔耶娃這個前蘇聯女詩人的名字,但這并不妨礙觀衆迅速被她放肆而純淨的愛情故事所吸引。遠在東方無法自由旅行的女詩人,僅僅通過文字,瘋狂愛上了生活在西方的奧地利詩人裡爾克。彼時的女詩人正值青春将逝,而裡爾克已經病入膏肓,兩個人開啟了一場從未見面的炙熱愛情,往來信件中充滿了“無手之撫,無唇之吻”。嘉賓吳伯凡現場讀出了茨維塔耶娃文集中一句絕望的情詩:“今夜,我對你的呼喚是一列被截停的列車。你的名字,就是俄羅斯漫長的國境線。”隻是這一句,就已經讓人肝腸寸斷。

  離别總有一絲淡淡的憂傷(這世間總有一種離别會讓人肅然起敬)(1)

  茨維塔耶娃與裡爾克

  就在兩人千方百計安排好在第三國見面的行程時,裡爾克去世了。青年演員王珞丹在節目中讀出了女詩人寫給情人的最後一封信,衆多網友稱贊她的演繹情感豐滿、拿捏精準,隐忍克制卻又熱情奔放。網友董曉麗說:“這聲音太好聽了,不懂詩的我都聽出了感覺。”很多人被信中“我是如此不幸,卻又不準悲傷”直接戳中,大量轉發。

  這封信真正引發讨論的,是在這個看中顔值、看中即時享樂的年代,從未見面還可能産生愛情嗎?網友發糕說他“發現了愛情該有的樣子”,更多網友則是指出了異地戀在今天的現實困境。僅僅是因為不能日夜厮守,便已成為無力堅持的常态。網友暢遊夢海說:“雖然這樣的愛情很美好,但我覺得不會發生在我身上。”盡管可能性如此缥缈,網友夢留睡半間還是感歎說:“原來還有這麼多我們不知道的美好。”

  也許,我們因為孜孜于眼前的“在一起”而失去了太多的美好。女詩人在信中說:“我們對于世間的相逢向來存有疑惑。你先離去,這值得慶賀。因為我相信你是為了迎接我的到來,先去為我準備好全部的景色。”

  離别總有一絲淡淡的憂傷(這世間總有一種離别會讓人肅然起敬)(2)

  說好了傷離别,為什麼我看到了愛情?

  本期《見字如面》被觀衆讨論最多的另外一封信,同樣是一對情侶的離别,講述的是一個相愛緻死的凄美故事。演員公磊幾乎脫稿的深情演繹征服了觀衆的心。因為原信是一封長達75頁的單行本圖書,節目隻是選讀,很多觀衆開始尋找這本書名叫《緻D》的小書。

  離别總有一絲淡淡的憂傷(這世間總有一種離别會讓人肅然起敬)(3)

  這本書不但全球熱銷,而且被稱為愛情的教科書。在書中,高茲回顧了與妻子長達六十年的愛情,以及因為妻子罹患絕症而獲得的相濡以沫的情感境界,并且宣布“我将不會參加你的葬禮”。第二年,他們真的就牽着手一起離開了人世。

  離别總有一絲淡淡的憂傷(這世間總有一種離别會讓人肅然起敬)(4)

  高茲與多麗娜

  這段愛情的前半段,像極了如今到處有人臆想的鳳凰男愛上富家女的故事,高茲也是典型的個人奮鬥、追求成功的勵志男主,不放過每一秒地在萬衆擁擠的道路上拼搏奮鬥、追求成功證明自己。而妻子則雲淡風輕、不急不躁、隻給關注不給壓力。直到妻子被診斷患上了癌症,兩個人決定退隐山林,構築愛巢,享受最後相伴的時光。他們修了花園,種了幾百顆樹,并且最終幸福地一起離世。

  離别總有一絲淡淡的憂傷(這世間總有一種離别會讓人肅然起敬)(5)

  沒有人質疑這種特殊的離世方式。網友一直奮鬥說,“這可能就是我所追求的吧。”一直奮鬥,也的确是信件男主前半生的寫照,也是這封信給觀衆帶來的觀念挑戰。網友秉燭說,“看了很多遍,除了動人的愛情,這封信中最觸動我的是這段話。”這段話的原文是:“作為個人,我是貧瘠的,而你一直都比我富有。你在所有的空間裡盛開。而我卻總是匆匆地奔赴下一項工作,仿佛我們的生活永遠隻能在稍後才真正開始。”這的确是我們大多數人退休之前始終糾結的真實狀态的生動寫照。即使是對一位哲學家來說,也是因為妻子的病,才意外享有了另一種人生。

  一種“沒有财富,隻有生命”的人生,還有令人向往的愛情。永别竟然如此美好,這封信擊中我們的不僅是牽手的離開,更是生命和愛情該有的樣子。

  它擺在那裡,而我們就是不要。

  跨越國别、跨越種族的生命救助

  疫情的災難之中,很多以嘲笑别人的苦難滿足自身虛妄膨脹感的言論令人厭惡。《見字如面》對這種狹隘民粹情緒的反擊,是講述了一個溫暖的故事。由這個故事引發的話題激發了600萬網友的關注。

  

  故事本身早已被新聞傳播。在中國工作的澳大利亞青年菲利普不幸離世前,将身上的多處器官捐贈給了五位中國人。得到救助的五位中國人為了實現菲利普生前的音樂夢想,組成了“一個人的樂隊”。《見字如面》請來了音樂人小柯和全部五位受捐者,一起聆聽菲利普的父親寫給遠去兒子的追思信。小柯的演繹低沉深情,讓人深受感動。

  離别總有一絲淡淡的憂傷(這世間總有一種離别會讓人肅然起敬)(7)

  菲利普生前照片

  作為遠行前最後的大愛行為,捐獻器官已經獲得了一代青年的總體認同。盡管在《見字如面》的話題下我們還是可以看到“身體不全無法轉世投胎”的荒唐議論,但立即便會招來大量的批評。《見字如面》真正提出的問題,是大家的意願這麼一緻而強烈,為什麼現實中捐獻行為發生的還是不夠普遍、比例和數量還是很低呢?節目嘉賓許子東認為,一是因為不知道怎麼捐,你老宣傳意義不宣傳方法,我願意了也不知道怎麼辦。二是因為臨終現去安排情緒和時間都不對,應該在年輕、健康、冷靜的時候早早辦好這件事。

  不僅僅是疫情,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需要反思,人類文明就是在不斷的反思中前行的。對于激活獨立思考,質疑現狀并反思我們的生活,《見字如面》的确是當下綜藝節目中不可或缺的另類存在。編劇史航在本期節目傷離别話題下留言說:“不管世界如何變遷,總有時候,我們需要見字如面。離别是藕斷絲連,也是刻舟求劍。”

  來源:環球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