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深圳,正值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智慧深圳”的塑造俨然變成對40周年的一份特殊“禮物”。
随着5G、雲、AI、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在深圳的規模部署和應用,它們融合産生巨大的裂變效應。近年來,深圳科技企業如雨後春筍,也使深圳獲得了“科技之都”等稱号。華為,起步于深圳,發展于深圳,如今已成為全球領先的ICT科技企業,華為也融合5G、雲、AI等ICT技術,助力深圳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之城,構建全場景智慧城市樣闆。
何為“全場景智慧”?如何使一座城通過科技實現智能改造,榮獲智慧之城殊榮,其中承載了不同技術實現和場景支撐。“全場景智慧”的應用領域和具體實現存在于城市、企業、行業的每個角落,但很難被深度發覺,這也是華為雲與計算BG總裁侯金龍近期多次向外界傳達華為在“全場景智慧”的全面發力的原因。
圖為華為雲與計算BG總裁侯金龍接受新華網專訪
“全場景智慧,技術與行業的融合裂變”
“全場景智慧”字面意思很好理解,但怎樣的場景才可稱之為“全場景”?在華為看來,“全場景智慧”的“全”體現在全受衆,普通民衆政府、企業、組織、機構均能感知和應用;全業務,使端、邊、雲全覆蓋并實現協同;全行業,商業和社會價值惠及千行百業,包括智慧政務、智慧交通、智慧電氣能源、智慧金融等;全流程,涵蓋居民生活、企業生産、城市治理的方方面面。
侯金龍舉了一個生動的例子——深圳。40年間,深圳從一個小漁村快速發展為一座現代化國際都市,第九屆中國智慧城市發展水平評估結果中,深圳排名全國第一。深圳的變遷不僅诠釋了“艱苦創業、深圳速度”的時代主題,也成為“全場景智慧”最真實的寫照。
2018年,華為提出了全場景智慧生活,但華為認為,全場景智慧既要ToC,也要ToB。華為希望,不僅要将全場景智慧帶給消費者,也要帶給城市、行業、企業,圍繞場景,與合作夥伴一起提升生産力和創新能力,提升核心競争力,讓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更加美好。
侯金龍表示,“全場景智慧”是面向城市、企業和行業等場景,通過5G、雲、AI、計算等ICT技術與行業知識深度創新融合産生的裂變效應,提升城市綜合治理水平,讓居民的幸福感更強、讓企業生産效率更高、讓行業創造力更強。
此時提出“全場景智慧”,華為有着自己的考量:全球第一波5G部署已經告一段落,下一步大家将關注5G的價值如何體現。随着5G、雲、AI等多種技術和行業知識的融合産生裂變,AI從支撐系統進入生産系統和主業務流程,從感知發展到認知,從單場景智能發展到多場景融合創新,這一切使得“全場景智慧”成為可能。
由此,基于技術發展趨勢和客戶需求,華為提出了“全場景智慧”,也提出了在雲與計算産業的新追求,即“讓雲無處不在,讓智能無所不及,共建全場景智慧”。為實現此追求,華為将發揮在雲、AI、5G、大數據等領域的技術創新優勢,攜手夥伴,為“全場景智慧”而努力。
圖為華為雲與計算BG總裁侯金龍接受新華網專訪
“共建全場景智慧,生态為王”
深圳是一個很好的樣闆,在底層技術與頂層設計下诠釋了全場景智慧城市的現實場景。
作為在深圳成長起來的企業,華為與深圳休戚與共,與深圳政企客戶持續進行創新與合作,共同推動深圳高科技産業向前發展。侯金龍坦言,基礎創新與産業生态協同共同驅動全場景智慧深圳,也使華為的技術有了用武之地,這對華為來說是一次全新的挑戰,華為用實際行動使不同行業獲得了全面升級,這也是深圳對華為的信任。
侯金龍具體舉例,深圳擁有2200多萬人口,它不但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機動車密度同樣驚人,全市機動車保有量335萬輛,每公裡車輛密度為510輛,位居全國第一,人、車、路矛盾更加凸顯,這些現狀也給智慧化建設帶來了困難。為此,華為與深圳市共同建設了智慧交通指揮系統,打造全球最大的AI智能信号燈控一張網,提升城市交通治理水平。目前已經覆蓋110個路口,2年驗證下來,通暢率升5-10%,完全建成後将覆蓋全市1700個路口,成為世界最領先的智能交通體系。
再如,通過雲、AI、大數據、IoT等技術,華為攜手深圳機場,為旅客打造“服務一條線”的便捷化、智慧化體驗。在安檢環節,刷臉、預約、全流程自助;尤其在登機口,僅需兩秒即可完成驗證通行。停機位靠橋一直是機場調度的難題,而智慧機位的分配,讓深圳機場靠橋位至少提高10%,使得每年共400萬旅客無需乘坐擺渡車。
不僅是深圳,華為也在支撐很多區域的智慧化建設,據了解,在青海,青海綠能數據有限公司基于華為雲構建了國内首個能源大數據創新平台,實現了規劃輔助決策、用氣象數據科學指導發電等創新業務,推動28座新能源場站實現了“無人值班、少人值守”,讓青海實現“綠色電力15日”,減少排放232萬噸二氧化碳。
在環保行業,華東師範大學師生通過華為Atlas 200 DK AI開發者套件,讓機器人具備視覺分析能力,在荒漠中可自動判斷需規避的植被和障礙物,完成挖洞、放苗和澆水等操作,實現無人化、規模化、全天作業。大幅提升綠化效率和植被存活率。
與此同時,為實現“全場景智慧”的追求,華為與合作夥伴之間形成了良好的默契,與産業夥伴不斷探索創新,面向各種應用場景,共建全場景智慧,為數字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企業提質增效、居民生活的改善貢獻力量。
在制造行業,山東石橫特鋼集團通過采用河南煜祺網絡公司與華為雲提供的智能配煤方案,将焦炭質量預測準确率提升至95%以上,百萬噸級産線每年可節約成本超過1000萬元。在金融行業,富德保險基于雅克康易和華為雲提供的OCR(光學字符識别)服務實現費用審核自動化,實現10多個通用表單、30多個自定義表單自動識别,大幅提升運營效率。在醫療行業,華為雲聯合華中科技大學、藍網科技,在抗疫期間共同推出了新型冠病毒肺炎AI輔助診斷服務,實現CT量化結果秒級輸出,減輕醫生診斷工作負荷。
侯金龍表示,華為将繼續構建開放的平台,打造覆蓋雲、邊、管、端的黑土地,并通過與獨立軟件提供商(ISV)、系統集成商、生态夥伴等不斷協同創新,讓黑土地上不斷生長出一個個的場景化解決方案,來适配千行百業紛繁複雜的需求。
“‘新基建’是‘全場景智慧’的基礎”
當前新基建引起高度關注,除了國家的戰略規劃,更因其比傳統基建多了一個“新”字而與衆不同。它強調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的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在華為看來,區别于傳統基建圍繞人和物發展交通運輸、電力水利等為例的固定資産,新基建是發力于科技端的新基礎設施建設,其最核心的是基于5G、雲、AI和計算等技術的融合與創新,使能千行百業的智能化升級。
為了打造數字世界核心,華為正以“新基建”為基礎,發揮“全場景智慧”能力。在華為看來,全場景智慧是華為基于新基建強大的背景下的新追求和目标,是新基建價值的綜合體現。新基建是全場景智慧的前提,全場景智慧城市、全場景智慧企業要得到高質量的發展就離不開新基建的支持。傳統基建的投入資金極大,拉動了固定資産投資和就業,在信息時代,新機遇的出現也呈現出新興技術為代表的新場景,為此新基建的出現與“全場景智慧”完美契合。
全場景智慧是華為面向城市、企業、行業等場景的新追求和目标。它涉及到技術能力、行業知識、場景應用、生态建設等方方面面。侯金龍表示,在新基建的大背景下,華為将攜手夥伴推動5G、雲、AI、計算等技術的融合創新,提升城市的活力、企業的競争力和行業的創造力。
站在智能時代的入口,不難預見,“全場景智慧”将成為華為未來多年付諸實踐的行動指南。作為“全場景智慧”的提出者,華為也将承擔更多責任。時逢雲、AI、5G等技術正處在最好的發展時機,華為也定當抓住曆史機遇,攜手夥伴,共建“全場景智慧”。(文/鄭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