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遊(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 ),号放翁,越州山陰人,尚書右丞陸佃之孫,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生逢北宋滅亡之際,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熏陶。參加禮部考試,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暢。宋孝宗即位後,賜進士出身,隆興府通判等職,因堅持抗金,屢遭主和派排斥。
1171年,應四川宣撫使王炎之邀,投身軍旅,任職于南鄭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陸遊奉诏入蜀,與四川制置使範成大相知。宋光宗繼位後,升為禮部郎中兼實錄院檢讨官,不久因“嘲詠風月”罷官歸居故裡。
1202年,宋甯宗诏陸遊入京,主持編修孝宗、光宗《兩朝實錄》和《三朝史》,官至寶章閣待制。
書成後,陸遊長期蟄居山陰,1210年與世長辭,留絕筆《示兒》。一生筆耕不辍,詩詞文具有很高成就。平易曉暢、章法整饬謹嚴,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與杜甫的沉郁悲涼,尤以飽含愛國熱情對後世影響深遠。
出身名門望族、江南藏書世家。祖父陸佃,師從王安石,精通經學,官至尚書右丞,所著《春秋後傳》《爾雅新義》等是陸氏家學的重要典籍;父親陸宰,通詩文、有節操,北宋末年曾任京西路轉運副使。1169年十二月,朝廷征召已賦閑四年的陸遊,任為夔州通判,主管學事兼管内勸農事,陸遊攜家眷由山陰逆流而上,采撷沿路風土民情,作《入蜀記》。
朝廷否決北伐計劃的《平戎策》,調王炎回京,幕府解散,出師北伐的計劃也毀于一旦,陸遊感到無比的憂傷。大散關一帶的軍旅生活,是陸遊一生中唯一的一次親臨抗金前線、力圖實現愛國之志的軍事實踐,這段生活雖隻有八個月,卻給他留下了終生難忘的記憶。
1175年,範成大由桂林調至成都,任四川制置使,舉薦陸遊為錦城參議。範成大統帥蜀州,陸遊為參議官,二人以文會友,成莫逆之交。
南宋主和勢力诋毀陸遊“不拘禮法”、“燕飲頹放”,範成大迫于壓力,将陸遊免職。陸遊就在杜甫草堂附近浣花溪畔開辟菜園,躬耕于蜀州。1178年,陸遊詩名日盛,受到孝宗召見,先後任命為福州、江西提舉常平茶鹽公事。
1179年秋,陸遊被任為江西常平提舉,主管糧倉、水利事宜。次年,江西水災,陸遊号令各郡開倉放糧,并親自“榜舟發粟”。 同時上奏朝廷告急,請求開常平倉赈災。陸遊奉诏返京,給事中趙汝愚借機彈劾陸遊“不自檢饬、所為多越于規矩”,陸遊忿然辭官,重回山陰。
1190年再次進言光宗廣開言路、慎獨多思 ,并勸告光宗帶頭節儉,以尚風化。1186年,陸遊閑居山陰五年之後,朝廷才重新起用他為嚴州知州。陸遊入京向孝宗辭行,時陸遊詩名大勝,孝宗于延和殿勉勵陸遊說:“嚴陵山青水美,公事之餘,卿可前往遊覽賦詠。”陸遊在嚴州任上,“重賜蠲放,廣行赈恤”,深得百姓愛戴。閑暇之餘,陸遊整理舊作,命名為《劍南詩稿》。
由于陸遊“喜論恢複”,谏議大夫何澹彈劾陸遊之議“不合時宜”,主和派也群起攻之,朝廷最終以“嘲詠風月”為名将其削職罷官。陸遊再次離開京師,悲憤不已,自題住宅為“風月軒”。1202年,陸遊被罷官十三年後,朝廷诏陸遊入京,擔任同修國史、實錄院同修撰一職,主持編修孝宗、光宗《兩朝實錄》和《三朝史》,并免去上朝請安之禮,不久陸遊兼任秘書監。
編修國史其間,因韓侂胄主張北伐,陸遊大力贊揚和支持,給予種種合作,并應韓侂胄之請,為其作記題詩,勉勵韓侂胄抗擊外侮,為國立功。國史編撰完成,甯宗升陸遊為寶章閣待制。
1210年1月26日,陸遊與世長辭,享年八十五歲。臨終之際,陸遊留下絕筆《示兒》。陸遊具有多方面文學才能,尤以詩的成就為最,自言“六十年間萬首詩” ,存世有九千三百餘首。
大緻可以分為三個時期:
藝術風格上,兼具現實主義特點,又有浪漫主義作風。46歲入蜀以前,偏于文字形式
入蜀到64歲罷官東歸,是其詩歌創作的成熟期,也是詩風大變的時期,由早年專以“藻繪”為工變為追求宏肆奔放的風格,充滿戰鬥氣息及愛國激情
晚年蟄居故鄉山陰後,詩風趨向質樸而沉實,表現出一種清曠淡遠的田園風味,時流露着蒼涼的人生感慨。
陸遊在南宋詩壇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高舉起前代屈、賈、李、杜和本朝歐、蘇及南渡諸人的旗幟與之對抗,以高揚愛國主題的黃鐘大呂振作詩風,對南宋後期詩歌産生了積極的影響,江湖詩派中的戴複古和劉克莊都師承陸遊。陸遊在散文上頗有造詣,兼善衆體,構思奇巧,文筆精純。陸遊還具有史才,陸遊的史學成就,主要不在三作史官時所修的《兩朝實錄》和《三朝史》,而在于他私撰的《南唐書》。
陸遊
在陸遊的一生中,除了詩文外,書法是他理想的寄托和永遠的追求。
從其有關書法的詩作和存世的書法手迹、碑帖看,陸遊擅長正、行、草三體書法,尤精于草書
陸遊的正體書法,師從晉唐法帖 ,沉雄渾厚,極富神韻,有明顯的顔真卿楷書筆勢
其行書、草書,取法張旭、楊凝式 ,又受蘇轼、黃庭堅、米芾等人的影響,更多追求人品和精神上的契合,講究對比的變化和節奏。
陸遊一生創作頗豐,據汲古閣所刻《陸放翁全集》,計有《渭南文集》50卷(其中包括《入蜀記》6卷,詞2卷);《劍南詩稿》85卷(其中有古近體詩9138首);《放翁遺稿》3卷;《南唐書》18卷;《老學庵筆記》10卷;《家世舊聞》8則;《齋居紀事》36則。另有《續筆記》2卷、《高宗聖政草》 1卷、《陸氏續集驗方》 2卷、《感知錄》 1卷、《清尊錄》 1卷、《緒訓》 1卷、《放翁家訓》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