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薛仁政 通訊員 石碧君 張迅恺
“我家的寶貝們為什麼性格差異這麼大呢?”
“倆寶最近總是幹壞事有樣學樣,或者搶玩具,打架,是不是有問題?”
“一個大大咧咧丢三落四,一個細心仔細,會因為自己的一點小錯誤而耿耿于懷。”
擁有一對雙胞胎從懷孕到寶貝出生都是舉家慶祝的喜事,尤其是龍鳳胎,更是能滿足大家湊成一對“好”兒女的美好願望。他們在人群中往往是備受關注的焦點。但是随着寶貝們長大,家長可能會有諸如上述的疑惑。
在兒童生長發育門診中,很多家長帶着一雙兒女做健康評估,在行為發育方面都會遇一些問題。廣醫三院兒科譚小華副主任醫師介紹,相較于其他兄弟姐妹的相處,雙胞胎從在媽媽肚子裡開始就是天生的夥伴,給予彼此最長久的陪伴,但無形之中又存在難以停止的“競争”。同時,由于宮内環境、成長環境不同,兩個寶寶的生長發育可能不均衡,性格也有所不同。
雙胞胎長相相似,但生而不同很多人對雙胞胎存在“刻闆印象”,認為雙胞胎從長相到性格都差不多。實際上,要了解雙胞胎的行為,我們首先需要認可雙胎之間的差異性。
基因差異:雙胞胎在宮内孕育過程中有着特殊的生理基礎,約有2/3幾率為異卵雙胞胎,也就是來源不同的受精卵,遺傳信息不完全相同,他們可能在外貌甚至性别上存在差别。
宮内差異:懷胎10月,媽媽吃進去的營養在雙胞胎宮内也不是完全均等的,如果存在共享的胎盤分配不均,血管結構異常等都可能導緻他們在宮内的生長發育不均衡,出現一大一小情況。
環境差異:很多雙胞胎出生之後雖然生長環境一樣,但性格還是不一樣,這和養育者以及依戀對象差異有關。很多寶媽反饋說一個人帶兩個寶寶太辛苦了,常常委托長輩幫忙照養其中一個,甚至睡覺都分房間。家庭養育的環境也可能引起氣質類型和心理行為的差異。
兒童行為受到遺傳和環境的雙重影響,那麼究竟是遺傳為主還是環境為主呢?
譚小華說道:“針對學齡期兒童的不良行為的發生原因,男孩女孩表現不同。”在攻擊和注意分散方面,男孩以遺傳因素為主,女孩以環境因素為主;在退縮和焦慮抑郁方面,男孩以環境因素為主,女孩以遺傳因素為主,與前表現相反。而在社交困難和多動方面,男孩女孩都是由環境因素引起為主。
集體搞破壞?是孖寶在認識世界一個不留神,家中的孖寶總是一起翻箱倒櫃、撕紙巾、摔水杯、集體搗蛋,把家裡弄得天翻地覆,讓爸爸媽媽頭疼不已。在了解雙胎特點和心理發育等背景後,我們可以進一步思考雙胞胎總是集體搞破壞的問題。
譚小華介紹,對于處于生長發育迅速階段的兒童來說,他們在不同的年齡點将發展出裡程碑式的能力。3月齡時,寶寶會微笑,對大人的逗引有反應。6月齡時,寶寶會通過玩具探索不同的感官體驗,例如敲、嘴觸,掉地上的聲音等等,從而認識事物。也會在沒有外界控制的情況下,受他人行為的刺激,自覺或不自覺的使自己的行為與他人相仿,并且這類模仿對象可以是任何人和物,這一過程将持續到12月齡。所以,模仿彼此是雙胞胎與生俱來的,集體搗蛋的行為也是他們展現好奇心以及探索精神的學習過程。他們通過觸碰和模仿來感知、認識外部環境。
對于爸爸媽媽們來說,為了孖寶不去相互模仿我們眼中那些“不當地”“搗蛋地”行為,此時正确地引導至關重要。對此,譚醫生有以下的建議。
首先,務必要保障寶寶的基本安全,避免寶寶接觸到水、電、熱、尖銳物、火源、藥品等危險源。
針對一些搞破壞的行為,尋找相應的替代行為,在滿足寶寶同樣的感官刺激的同時讓這些行為轉換為更易接受的替代行為,比如用撕包菜替代撕紙。
建議家長要欣賞和陪伴孩子的學習過程,創造更多的感知覺刺激親子遊戲活動,如自制各類顔色、材質的絲帶和小球,提供給寶寶抓握和拉取等等,最終達到雙胎之間模仿的良性循環。
天生的“競争對手”?家長應給予正确引導除了集體搞破壞,雙胞胎還是天生的競争對手。孖寶之間經常發生的搶玩具、打架等沖突,不僅讓兩個孩子“兩敗俱傷”,還會讓爸爸媽媽們筋疲力竭。究其原因,一方面,家長能提供的關愛、關注、物件等資源始終有限,很難真正做到“一碗水端平”。由于兩寶的氣質類型不同,而對此家庭成員難免會在言語上進行比較,例如“姐姐乖巧,妹妹調皮”等等,這讓寶寶難免産生心理不平衡感。另一方面,幼齡階段他們對物品的所有權概念不清晰,不清楚“你的”“我的”,并且遊戲交往模式處于獨自遊戲階段,還不懂得共享、輪換等。
家長應對同胞關系合理引導譚小華提醒,如果同胞關系等不到合适的引導,長久以往,可能導緻孩子出現一定程度的不良情緒與行為,如發脾氣、哭鬧、對抗不合作、違拗等,甚至影響家庭功能以及孩子的學業表現。因此,父母對兒童的心理行為發展至關重要。智慧型家長除了不斷學習外,建立正确的養育理念,還要定期進行發育評估,最大程度上促進發展,并且針對可疑的症狀要及時就醫,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将對預後有巨大幫助。
對于雙胞胎之間經常發生沖突的情況,譚小華主任建議:
(1)避免比較。各位家長盡可能一碗水端平,避免言語中比較,尊重個體特異性,明确物品所有權,發展多樣化的遊戲交往模式,比如平行遊戲和聯合遊戲等。
(2)短暫空間分離。當孩子們之間因為各種原因發生了争執,剛開始時父母可以在一旁觀察,暫不介入,給孩子們一些獨立解決問題的機會,而當争執逐漸升級到有打人、咬人、推搡的苗頭時,父母需要及時介入,将孩子們分開。
(3)理解共情。當發生争執時,父母應用共情的方式對孩子的不良情緒感受給予回應。“我能夠理解你的感受,能跟我講講你為什麼這麼不舒服嗎?”等孩子們各自冷靜下來後,再對剛才的事件進行複盤,鼓勵孩子們用語言的方式講述彼此的感受,和孩子們一起讨論,下一次碰到這樣的事情,什麼樣的方式來解決會更好。當孩子們都同意了這種解決方式,試着讓他們自己解決問題。
(4)轉移注意力。當孖寶在搶同一個玩具車時,家長可以随手找一個東西握在手裡,然後用非常誇張的語氣說:唉?這是昨天剛到的新玩具嗎?然後拔腿就跑,邊跑邊說:誰也不能搶!從而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如果雙胞胎又在打架,家長可以故意挑撥:“你們肯定打不到我!”然後跑出房間,假裝十分得意。讓兩個孩子保持同一戰線,不斷加深他們之間的親密關系。
譚小華推薦《遊戲力》《球球和哥哥》《跟屁蟲》等讀物供家長參考,以遊戲和繪本的力量,搭建親子橋梁,建立同胞關系。
了解更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