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蜀漢最弱。《三國演義》中說的三國鼎立的局面其實并不真實,當時的天下九州,曹魏就占了六州半。
虎狼在側,目光如炬。魏吳兩國随時可能吞并蜀國,在差距如此明顯的情況下,要光複漢室,諸葛亮和其他将領要下多大的苦功。
三方交戰多年,直到關羽被殺。敵方陸遜又火燒連營,蜀國損失慘重,之後名震三國的五虎上将接連折在了戰場上。
蜀國本就國力衰弱,軍方同時斷掉了這麼多根支柱,朝局内部又動蕩不安,君臣離心。内憂外患之下,諸葛亮決定北伐。隻有北伐才有一線希望能穩固住蜀國根基。
諸葛亮前後共發起了五次北伐,而最能打的五虎上将在這時就隻留下趙雲一人。但趙雲在第一次北伐之後也去世了,五虎上将到此退出了曆史舞台。
那麼之後諸葛亮的幾次北伐,手下将領戰力前五的都有誰呢?我們熟知的三國演義中蜀國也算人才濟濟的,但正史上,在諸葛亮北伐時,能用的武将已經不多了。
為誰忙,莫非命排在首位的自然是魏延。魏延是蜀漢後期不可多得的人才,他為蜀漢立下了汗馬功勞。他善于用兵,勇猛過人。但為人高傲又性格怪誕。大家對他都是敬而遠之。
在軍中他是備受排擠的,人人都道他的不是。隻有諸葛亮力排衆議破格提拔他為督漢中鎮遠将軍。他鎮守漢中的8年裡,強大的曹魏都不敢輕易來犯。
他根據漢中的環境,制定了一套戰略,漢中多山且山勢險峻,他便在各險要的地勢上分布兵力,将魏軍擋在關隘之外,讓敵人的兵力無法展開。
這樣的好處就是即使到最後受到敵方攻擊,也可以給自己争取調動部隊的時間。他在軍事謀略方面堪稱奇才。
在北伐中他屢建奇功,大破郭淮的軍隊。之後進獻奇謀雖未被采納,卻也能知曉他是個敢于冒險的将領。能和五虎将齊名,便足以說明他的實力。
第二位是王平王平此前乃是魏人。在曹魏陣營被埋沒。之後投降蜀漢,起初他并沒有得到重用,僅僅是個小小的武将。
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命他和馬谡一起,同守街亭。他在此次戰役中凸顯了自己的價值。
他看出馬谡的問題,及時提醒,馬谡卻置之不理,一意孤行。導緻街亭之戰大敗,王平在敗局已定的情況下冷靜指揮剩餘軍隊撤離。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以失敗而告終。街亭之戰後,馬谡被斬,王平受到了諸葛亮的重視。他統率兵馬時期,十分骁勇,張郃在他手裡也未能讨到便宜。
後期在諸葛亮死後鎮守漢中,在對戰曹爽的十萬兵馬時,雙方軍力懸殊如此之多,他也能鎮定自若,拖延至援軍趕到。
正因此舉,在滅亡邊緣徘徊的蜀漢得到了喘息的機會。
第三位是廖化很多人嘲笑廖化的實力,戲說“蜀中無大将,廖化作先鋒”。但廖化是最被低估的一個。他是由關羽培養出來,至今還名留青史的部下。
若說比五虎将相比,那一定是有着雲泥之别的,但他在關羽,張飛等人的提點下成長迅速。
在第一次北伐時,他與趙雲拿下隴西三郡。蜀漢後期,曹魏軍方派出兩支精銳部隊,左右夾擊,廖化卻能從中找出地方的缺點,各個擊破,斬殺對方将領。
廖化剛毅果敢。70多歲還在戰場做先鋒,他數次遭遇困境也能全身而退。魏軍對此十分頭疼。
曆史上有兩個人見證了整個三國時代,廖化就是其中之一。能活到最後的,往往都是厲害的角色。
久經沙場,多負辛勞
第四位是馬岱馬岱是五虎上将之一馬超的弟弟。提起他,隻能想起他哥哥馬超,還有他一刀斬了魏延。他在諸葛亮北伐期間,是非常活躍的。
馬岱也是位武藝高強的戰将,曾活捉孟獲,馬超死後,他也深受諸葛亮器重。每次北伐,諸葛亮身邊都少不了馬岱的身影。
而在諸葛亮死後,蜀國内部就是否繼續北伐發生争執,他一刀便斬了魏延。魏延可是與五虎上将齊名的人。可見馬岱的戰鬥力值也很高。
忠勤時事,思慮精密。其人,涼州上士也。
這是諸葛亮在舉薦姜維時所寫的評語。姜維是個挺特殊的存在,因為他之前也是曹魏陣營的。曹魏當時人才濟濟,他排不上号,隻當了個小小的參軍。
但他是個心懷大志的人,之後投降蜀漢,與諸葛亮一見如故,二人理想抱負如出一轍,諸葛亮又對他很是重視,讓他覺得在蜀漢有用武之地。
就這樣,姜維成了蜀漢的肱股之臣。姜維是個文武雙全的人,非常有軍事之才,一戰便滅掉了魏軍2萬的人馬,将魏軍的銳氣摧毀了大半。
姜維在北伐時戰績是可觀的,但他沒能看清國力懸殊,在諸葛亮去世後,蜀國内政烏煙瘴氣,姜維之後的北伐更是為了保全自己。
相比戰力而言,諸葛亮北伐至蜀漢後期,能拿得出手的武将猶如淘沙撿金般困難。這些人擔起了興複漢室的重擔。在戰場上散盡自己的餘晖。
蜀國後期正因為人才凋零,五虎将的相繼離世也給了蜀國莫大的壓力。相比起猛将如雲的曹魏,蜀國從一開始就處于劣勢了。
國力衰弱,沉疴已久。劉禅繼位之後想繼續保持三足鼎立的局面,已保萬全。但諸葛亮要為蜀國的長遠做打算,北伐就是最好的辦法。隻可惜他殚精竭慮,也挽救不了蜀國的敗局。
蜀國像是一艘沉重的船,剛挂帆起航就擱淺。諸葛亮與衆将士壘起的高牆轉眼間就塌陷。即使消散在即,這些人卻依舊為蜀國赴險。在群狼環伺的三國,他們誰又不是英雄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