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給寶寶取名看楚辭嗎

給寶寶取名看楚辭嗎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16 01:17:07

給寶寶取名看楚辭嗎(新生兒名字沐)1

一份樣本超過600萬的“2018年新生兒姓名大數據年度榜單”本月揭曉,其上顯示,2018年我國新生兒名字中出現頻率最高的字是“沐”“兮”“梓”。尤其是“梓”,已連續三年上榜。另據某起名網站數據,近年來,男寶寶的名字熱度榜上,“浩然”“一諾”“梓軒”分列前三位;女寶寶這邊,“依諾”“沐兮”“梓萱”最受年輕父母青睐。

在中國的人文語境裡,名字可謂父母給孩子一生的饋贈。家有新生兒,取名向來是大事一樁。除了念起來朗朗上口,名字還寄托了父母長輩對孩子的祝福與希冀,同時也蘊含着父母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取名雖是私域之事,當樣本足夠豐富,新生兒的取名風尚,從某種角度反映着代際征候。

給寶寶取名看楚辭嗎(新生兒名字沐)2

年輕父母樂于“求雅”,《詩經》《楚辭》重當“取名寶典”

有意思的是,網上讨論“梓軒”“梓萱”傻傻分不清時,不少網友這樣調侃:莫不是80後、90後從小看多了言情劇吧。尤其是金庸熱、瓊瑤火的時期,正是80後在求學、90後剛出生的年代。武俠劇、言情劇中主人公的常用名,确有可能成為“梓軒”“一諾”的底本和來源。

對此,華東師範大學教授湯擁華表示,那隻是事實的一部分。父母給孩子取名,不但講究寓意美好、讀來朗朗上口,最好還能寫出來字形勻稱,所謂“音、意、形”兼而有之。

照此标準,“梓”的走俏順理成章。“梓”作為中間字時,搭配靈活多樣,讀起來餘味悠長。在意涵方面,“梓”也分外雅緻,它原有落葉喬木、故裡之意,出自《詩經·國風·鄘風》。《詩經·小雅·小弁》則有“維桑與梓,必恭敬止”,說的是家鄉的桑樹和梓樹為父母所種,表敬意。湯擁華說:“運用到人名中,這個字還能引申為生機勃勃、茁壯成長、自強不息。依據‘尋常景色,如臻化境’的取名原則,‘梓’入名,意境愈發雅緻。這種取名方式反映了年輕父母對典雅的偏好。”

“沐”“兮”二字的高重複率同樣符合這股“求雅”的潮流。在學者眼中,對比“建國”“建設”“愛民”等帶着鮮明時代印記的名字,如今的風潮與其說複古,不如看成是國泰民安時人們對傳統文化的回歸更為貼切。因為四書五經曆來被視為“取名寶典”,民間甚至有“女《詩經》男《楚辭》”的說法,許多名人雅士的名字都能從中找到來曆。比如王國維、梁思成、林徽因、傅斯年、屠呦呦等,他們的名字皆出自《詩經》。周信芳、南懷瑾、朱自清、戴望舒、馬伯庸等名字,則在《楚辭》裡有迹可循。

給寶寶取名看楚辭嗎(新生兒名字沐)3

“自己取名的一代”,名字的意義會随時間而變動不居

昔時,中國人的取名多會遵從家譜,哪個字輩都含糊不得。再講究一些的,還會結合生辰八字、五行周易。相較而言,今天的父母可謂“自己取名的一代”。甩開種種約束,他們在取名這件事上擁有了更大的權力。然而,“自己取名的一代”為何還會出現“撞名成風”,這是一種悖論嗎?

上海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詹丹并不認同這種看法。他說,常用漢字不過5000有餘,去掉貶義的,重名不是什麼小概率事件。但一樣的“梓軒”背後,其由來或許大相徑庭。“這首先取決于不同的取名依據。父母既能向四書五經等典籍求助,也可以孩子出生時世界、國家發生的大事件作依據,抑或地名、人名等都可引為取名依據,不一而足。其次,作為一個人被社會認知的符号,名字的意義會随時間而變動不居、不斷增值。”

詹丹從自己的名字出發,解釋了名字在社會行為中逐漸“增值”的過程。“年少時我常對人說,我的姓和名韻母都是an,且都是平聲,隻要普通話念準了,這兩個字有着疊韻的效果,讀起來很是悅耳。”可有一次母親正好聽到這番論調,直指他胡說八道。原來,母親給他取名的初衷隻是為了紀念自己的出生地丹陽。再往後,詹丹在不同場合遇到過人們的各種趣解和聯想,比如“詹天佑的科學思維與趙丹的藝術細胞”“天生注定研究紅學的學者”等。“這些意義與我母親的本意已相去甚遠,似乎是一種主觀。但這些主觀聯想又是由我的社會行為出發,有一定依據,所以也有其客觀一面。”

作者:王彥,雷钰

編輯:黃啟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