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克醫學難關的過程,就像是翻越一座座高山。對于濱醫附院骨關節外科與運動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劉濤而言,他已經翻越了肘關節鏡手術這座高山——
肘關節鏡手術是運動醫學醫師的一大挑戰,盡管登山的過程艱險無比,風險與壓力并存,稍有不慎就會出現血管神經損傷,但劉濤卻勇于向上攀登。成功登到山頂,便是豁然開朗,真正為肘關節病人解決痛苦。
自2011年開展肩、肘關節鏡手術以來,劉濤就像是一個精細的骨關節“雕刻師”,在醫療技術上不斷探索、鑽研。他不僅在肩關節鏡多項手術技術方面取得創新,更積極實施肘關節鏡手術,尤其将其成功應用于肘關節重度骨關節炎的治療,治愈患者50餘位,打破了肘關節鏡手術的“禁忌”。
在劉濤實施的近百例肘關節鏡手術中,無一例血管神經損傷,手術成功率達百分之百。近年來,劉濤獲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新技術新項目獎7項,獲國家專利2項;2016年被評為濱州市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培養人選;2018年榮獲濱州市骨科手術技能大賽一等獎。
劉濤說,運動醫學科未知未解的領域還有很多,即便是肘關節鏡手術,在技術上仍有需要優化完善的細節。為給更多的病人解除痛苦,他在專業領域的探索和鑽研将永無止境。
懷揣這個堅定的信念,未來從醫路上,劉濤會翻越更多的高山。
滿腔熱情投入骨關節外科工作被稱為“鐵人”,2011年開展肩、肘關節鏡手術,目前濱醫附院開展該類手術數量、質量、種類位于全省前列
2000年在濱州醫學院畢業後,劉濤進入濱醫附院骨關節外科工作。他有着愛鑽研、研究的性格,遇到問題喜歡思考,而骨科的工作有創造性,給醫生的發揮空間大。“骨科的工作非常吸引我,我也将滿腔熱情都投入到工作中。”劉濤說,他剛畢業時,骨關節外科的大夫相對較少,他一個人管了兩個大房間14個床位的病人,每天為病人寫病曆、溝通、換藥、做手術等等,工作非常忙碌,周末也很少有休息的時間。
2006年,劉濤任總住院醫師,還要負責晚上的急診手術,經常白天、晚上的工作連軸轉。“有一次晚上下班回家剛休息了兩三個小時,醫院就來了急診,我趕回去做手術,一直做到第二天早上六點多,下了手術我接着開始白天的工作。”劉濤說,沒想到第二天、第三天都是同樣的情況,回家休息不長時間又趕回醫院做急診手術,一做就是通宵,又接上了白天的工作。那一次,劉濤一直連軸轉到第四天晚上才好好地休息了一晚,同事們都稱呼他為“鐵人”。
對行業的熱愛,讓“鐵人”劉濤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還積極争取學習的機會,主動跟着上級醫生做手術,認真觀摩學習。也正是這段忙碌的工作經曆,讓劉濤積累了大量臨床和實踐經驗,為日後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臨床接觸的病人越來越多,劉濤發現有些肩、肘疼痛的病人治療效果并不理想。“受醫療水平的限制,在2010年之前大部分醫院對于肩、肘疾病的認識不夠深入,但上海、北京一些知名醫院已經開展了肩、肘關節鏡手術,診斷和治療更加精準,病人術後效果非常好。”劉濤說,2010年,他主動申請去北京積水潭醫院運動醫學科進修了半年,學習肩、肘關節鏡的相關技術。
經過系統學習,2011年劉濤在科室領導的支持下開始開展肩、肘關節鏡手術,有效治療肩袖損傷、肩峰撞擊症、SLAP損傷、Bankart損傷、肘關節骨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病症,濱醫附院也是全省最早一批開展該類手術的醫院。近十年來,劉濤在大量臨床實踐的基礎上不斷鑽研肩、肘等關節鏡手術的技術,積極進行探索創新,目前濱醫附院實施的肩、肘關節鏡手術在數量、質量和手術種類方面都位于全省前列,有些技術達到全國甚至國際領先。
實施近百例肘關節鏡手術,無一例血管、神經損傷,打破肘關節重度骨關節炎應用于該類手術的“禁忌”
在運動醫學方面,肩、肘、膝、髋、踝等部位進行關節鏡手術,有不同的難度和特點。肘關節由于間隙窄、結構複雜、周圍重要的血管神經多,實施關節鏡手術的難度最大,對技術細節的要求也最高,稱得上是對運動醫學醫師的一大挑戰。
盡管開展肘關節鏡手術的風險和難度大,但劉濤卻堅定的向其發起挑戰。“之前采用開放式的手術治療肘關節疾病,患者創傷大,效果也并不好。肘關節鏡手術的創傷小,能有效治療這一類患者。”劉濤說,作為醫生,他就想讓患者解除這一痛苦,即便冒着風險和壓力,也要堅持開展肘關節鏡手術。
當然,劉濤的堅持更來源于自信——技術上,有多年臨床積累的幾百例實施膝、肩關節鏡手術的經驗,手術中要處理什麼、處理到什麼程度等等心中有數,手術技術足夠成熟;理論上,有長期查閱各種文獻、資料的豐富知識儲備,手術方案設計充分,細節設計精益求精。
手術中,劉濤就像是一位骨關節的“雕刻師”,使用刨刀、等離子刀、磨鑽、探鈎等手術器械,在肘關節腔中進行精細的操作,小心的避開離切口僅有三四毫米的桡神經,保護緊貼着關節囊的尺神經,為患者清除增生的骨贅、滑膜、遊離體等,恢複肘關節功能。
不少醫學參考書将肘關節重度骨關節炎列為肘關節鏡手術的禁忌,這一類患者的肘關節增生非常嚴重,關節間隙更為狹窄,手術中極易造成血管神經損傷,而劉濤憑借精湛的技術積極攻克了這一醫療難題,成功為50多例肘關節重度骨關節炎患者實施了肘關節鏡手術,該項技術達到了國際領先。有些術前肘關節活動範圍隻有10到20度左右的患者,術後肘關節功能恢複到接近正常,效果非常理想。
“國内外各種文獻和參考書上報道,肘關節鏡是出現神經血管損傷風險最高的關節鏡手術,我要求自己在開展這類手術時必須做好充分準備,不能出現一例血管或神經損傷。”劉濤說。嚴格要求自己的劉濤,也成功做到了這一點,截至目前他已經實施了近百例肘關節鏡手術,無一例血管神經損傷,手術成功率達百分之百。
為患者解決病痛的堅定信念,促使其不斷挑戰醫療難題,患者康複就是其最大的成就和價值
劉濤說,作為一位醫生,在這一行幹的越久,越熱愛醫生這個職業,越想為更多的患者解除病痛。正是這一信念,促使劉濤不斷鑽研磨練手術技術,努力解決更多的醫療難題。
以肘關節重度骨關節炎的治療為例,劉濤明堅持打破這一肘關節鏡手術的“禁忌”,就是想治愈這些患者。“很多幹建築、木工、農活的老百姓,肘關節長期勞損,往往患有肘關節重度骨關節炎,肘關節受限非常嚴重,活動幅度小還伴有疼痛。”劉濤說,對于這些患者,做切開治療效果并不好,隻有實施肘關節鏡手術,“盡管手術難度大,但還是應該堅持提高自身手術技術和理論知識儲備去積極嘗試,為患者解除痛苦。”
在膝、肩關節鏡手術方面,劉濤在複雜多發韌帶損傷一期重建、半月闆縫合、腘窩囊腫的鏡下切除、肩袖撕裂修複、SLAP損傷修複等項目上也取得了技術創新,給患者帶來更好地治療效果。
劉濤說,看到患者順利康複,就是他作為醫生的最大成就和價值。“曾經有一位肩袖撕裂的患者,在出院一年多後特意來到辦公室找我,就是為了讓我看看他經過治療恢複的有多麼好。”這名患者肩關節疼了一兩年,活幹不了,晚上疼的睡不了覺。實施肩關節鏡手術順利康複後,患者對手術效果特别滿意。當患者興高采烈地活動着肩關節,和自己分享病痛去除後的喜悅時,劉濤心中也是滿滿的成就感。
日常工作中,劉濤仍然堅持鑽研醫療技術,一步一個台階的改善和提高手術細節,積極探索技術創新。劉濤還積極培養教授年輕醫師、進修醫師相關手術技術,并到部分縣級醫院幫扶交流,通過幫助手術、舉辦講座等探讨交流膝、肩等關節鏡的相關手術。“希望更多的醫生能掌握這項技術,尤其縣區的患者能夠就近就醫,讓更多的患者受益。”劉濤說。
覺得喜歡就告訴我們,你“在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