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說:我們經常會發現很多以前的貧困村因為出了一個大老闆,一下子就跟着發家緻富了,很有先富帶動後富的勢頭,反倒那些沒有什麼帶頭人的村子,始終不溫不火,毫無起色。我們也知道什麼華西村之類的,都是因為有一個有頭腦的書記,看準了時代的潮流,然後把整個村子帶動起來了,書記也成了大老闆,實現了雙赢。馬花村就是這樣的一個代表。如果你覺得你們村沒富起來,你們就得好好想想怎麼回事了。小編也剛剛查了資料,發現花園村的老書記邵欽祥家族當選了2019年的金華首富。
我們一起來看看老書記是怎麼帶來村民走上富裕路的吧。或許值得其他一些村長或書記學習。
1978年,浙江東陽南馬花園村是一個原先隻有183戶,496人的貧窮小山村,在那個年代裡,村民年均人收入隻有87元。在村黨委書記邵欽祥的帶領下,曆經40年的創業拼搏,如今這個小村莊搖身一變,成為了全國百強村,村民人均年收入達12萬元。
現在,浙江東陽南馬花園村已成為經濟發達、村民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生态良好的全面小康建設示範村。
“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邵欽祥深有體會。30多年來,他懷揣強村夢、興企夢、共富夢,不忘初心永向前,在奮鬥中跨越了一個又一個高度,成了與時代同行的追夢人和圓夢人。
2018年8月27日,經過一年時間的施工建設,99米高的花園雷迪森大世界項目主樓在花園村吉祥湖畔結頂。這是浙江村級第一高樓,也是花園村第21棟11層以上的高層建築。邵欽祥激動萬分,距離強村夢想又前進了一步。
80年代改革開放前,花園農民住着茅草房,村民過日子靠的是搭牆工、挑鹽,農民喝水都要去隔壁村挑。
回憶起那個年代的艱辛,邵欽祥曆曆在目。“花園祖祖輩輩600多年來都很窮,人窮被人欺,村窮被人欺,周邊村看不起花園村,花園娶老婆都娶不進來,有很多光棍。我25歲結婚的,我老婆、我嶽父,他的外婆反對,她說花園村很窮的,不能嫁到花園村,很多是女同志同意,父母親不同意。”
1979年,正趕上改革開放的春風,20多歲的邵欽祥當上了村裡的大隊長。年輕的他已經有了過人的膽識,他知道當時的物資匮乏,所以隻要放開膽子幹,就會有市場。1981年,他和二哥、老書記三個人,一起籌錢辦起了第一個蠟燭廠,緊接着是服裝廠。
憑借着過人的膽量和踏實肯幹的決心,辦廠第一年,邵欽祥幾人就賺到了2500元的利潤,這對當時的花園村來說,是一筆驚人的巨款。邵欽祥二話不說,就給村裡裝上了電灌設備。
以前的花園村
現在的花園村
邵欽祥回憶說:“81年辦廠,我82年花園村就投資了3萬多做三級電罐,1700多米的渠道。我們種田沒有水的,我把後面很遠的一條小溪裡,電動機抽水抽上來,渠道灌溉。”
與此同時,花園村辦起了廠,招起了工,村民們也有了謀生的新路子。1984年,花園村的服裝廠已經有200多個員工了,人均工資有20到45元錢一個月。
邵欽祥說:“我是要為花園村人争口氣,必須要讓這個祖祖輩輩貧窮落後的花園村要讓他富起來。我當幹部一定要為花園村做貢獻,我辦企業就是要帶動大家富。”
1992年,邵欽祥聯合46家企業,成立了工業公司,第二年就成立了集團公司。而正在許多人還在靠天吃飯,靠農業為生的時期,邵欽祥已經把目光轉向了高科技——維生素D3制造産業。
“80年代靠膽量,90年代你有資金就上來了,第三步我們搞科技。96年跟中科院合作開發維生素D3,我思想是比較超前的,人家還在全農創業,我就搞科技了。”邵欽祥告訴記者。
曆經幾十年的創業拼搏,現在的花園已經合并了18個村莊,家家住新房,戶戶在創業。
現如今,花園村已有65000多人口,13000多個農民,3483個個體戶,農民有31項福利,16年義務教育制、三份全免保險、醫療自費報銷50%......村民們辦廠不用出門,辦事不用出村,購物不用出村,花園村早已成為一個富裕的現代化農村。
如今邵欽祥信心滿滿:“城市居民有的,花園村民也有,城市沒有的,花園村農民也有。所以花園農民比城市居民富,花園村子比城市要美。花園村農民的資産500萬以下是困難戶,1000萬以上剛起步,5000萬以上才算富,一個億以上的資産算富裕。”
現在,花園村的産業已遍布多個領域,醫藥化工、房地産開發、建築建材、木制品制造等,還有全球最大的維生素D3産地,全球最大的紅木家具市場和紅木家具的全産業鍊。未來,這裡将承載着花園人的緻富夢,成為一個讓世界驚豔的中國農村。
“下一步,我們花園村要做到把花園集團要建設成為世界上高科技企業,把花園村要建設成世界上,最富裕最美麗的農村,讓花園村民要成為世界上最富有,最幸福的農民。”(傅炜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