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簡講書法:四級課程(格式篇)22——生紙和熟紙1
一 生紙和熟紙
剛生産出來的手工紙,稱為"生紙",生紙有什麼問題呢?簡單地說一個字:松。
拿宣紙來說,前一堂課我給大家講過,青檀樹皮纖維較長,但纖維間的孔隙也大,加上了比較細的稻草纖維後,還是有孔隙的。其他缺點如表面不夠平滑,顔色單一,等等。紙張有孔隙,纖維不緊密是生紙的主要問題,結果造成墨水一上紙,很容易洇化。
初學書法的人,一怕毛筆軟,二怕紙洇化,一筆上紙,看見洇化出來,血壓立即升高。生紙的缺點是可以改進的,生紙經過再加工,就稱謂"熟紙"。加工的手段很多,主要隻有兩個:一是塗布填充,二是壓實磨光。
在曆史上,晉唐時期多用兔毫和熟宣,而明清之後,轉變為用羊毫和生宣。工具有很大的不同,有好處也有壞處,這樣大的變動,深刻地影響到作品效果。我們學習書法,對熟紙多一些認識,試用一下熟紙,會有新的體會。
二 塗布填充
紙張有孔隙怎麼辦?一個很簡單的想法就是:塗上一層東西,把孔隙填起來。在造紙過程中,加短纖維也可以說是減少孔隙的手段,但紙張已經造出來之後,就不能再加短纖維了,這時候可以加點粉末,粉末很細,掉在孔隙中,不就把孔隙填滿了嗎?
2.1施加膠礬
洋紙往往用滑石粉、高嶺土來填補這些孔隙,中國手工紙最常用的,就是明礬。
明礬有好多種,據明代《天工開物》所記,有吊礬、蝴蝶礬、缸礬、柳絮礬、白礬、青礬、紅礬、黃礬、膽礬等等,熟紙加工白礬就可以,中藥店有買。
把白礬研碎得到粉末,以前農家用以澄浄水質,但明礬含有鋁,會損壞腦細胞,引起老年癡呆症。你要當心小孩子把它當冰糖吃,現在食品中已經禁止使用。
紙張加工不是抹明礬粉,而是把它溶解後刷在紙上,這樣更均勻細緻,而且可以滲入纖維,幹了之後,纖維孔隙就填補上了,寫起來就不滲水、不洇化了。
注意泡明礬水必須用冷水,重量比例是一比七,就是一克明礬加七克水,如果你用量杯,七克水就是7CC。熱水會改變明礬的性質,如果用超過64度的熱水,它就變成了熟礬,性質就不同了。
單純用明礬水刷紙,幹了以後會有粉掉下來,所以通常明礬水加點膠,這樣效果更好.傳統書畫用膠已廣膠為上,選牛皮制成的膠,黃色、透明、沒有雜質,顆粒狀。
新膠不如陳膠,買不到陳膠,就多買點新膠放在家中,兩三年後就是陳膠。用的時候黃明膠加溫水,比例是一比六十。浸透後顆粒會膨脹,在三四十度的溫水中開始溶解,然後隔水清炖,以求徹底溶化。
理論上動物膠都可以用,如驢皮膠、豬皮膠、鹿膠、魚膠。
魚膠就是曬幹的魚鳔,廣東又稱花膠。這東西很貴,當食品吃起來也是先浸後炖。現在市面上有大量号稱補身的黃明膠,顔色近黑,我沒有買過,不知道裡邊的成分是什麼。
注意黃明膠和鹽是天敵,老人說遇到鹹氣就失效,所以容器都要特别幹淨的,炒菜鍋之類的不能用。隔水炖比放在水上煮好,直接煮很容易黏底發焦。
炖膠時候要時時攪拌,你别睡着了。熬過頭膠性會失去,結果你隻得到一鍋湯,那時候你加點鹽喝吧,算是安慰。還要注意動物膠是高蛋白,一腐敗就發臭,炖好的膠水放在冰箱中,結冰也不能用了,所以最好是用多少就炖多少,不要多炖。
《芥子園書譜·礬法》說:
■ 礬法,夏月每膠七錢,用礬三錢,
■ 冬月每膠一兩,用礬三錢。
這是很有名的膠礬比例方子,我看網上很多人傳錯了。夏天三礬七膠,冬天三礬十膠,一兩等于十錢。冬夏膠性不同,所以比例也不同。現在室内夏天有冷氣,冬天有暖氣,二者相差不大,可以照三礬七膠來配方。
· 膠須揀極明而不作氣者,
· 近日廣膠多人麰麺假造,不堪用。
"不做氣"就是沒有氣味,骨膠易臭,魚膠易腥。說道造假這件事情令人痛恨,可惜屢禁不止。
· 礬須先以冷水泡化,不可投熱膠中,
· 投入便成熟礬矣。
有些書說,把礬粉和膠粒混在一起,沖入開水。這是不求質量的懶人做法,千萬不要跟從。膠礬各有化開的方法,剛才已經說過了。
明礬水和黃明膠水合在一起,稱為膠礬水。注意這兩樣東西調和時,必須都是冷的。黃明膠水要等到冷卻,才能和明礬水合起來。最好再過濾一次,把細小的雜質全部濾去。《芥子園畫譜》隻說了三礬七膠,沒有說加多少水。明礬和水一比七,黃明膠和水一比六十。這樣加水的比例是哪裡來的呢?
四十年前,上海有一個老畫家,有感于裝裱技術容易失傳,請來二十多位著名裝裱師傅。經常聚會談經驗,委托杜子熊先生記錄整理。杜先生前後花三年時間,廣采博訪。一時裝裱名手如徐茂康、徐殿鳳、錢壽春等,都曾參加讨論。終于寫成《中國書畫裝裱》一書。這書稿投來上海書畫出版社,我是責任編輯,審稿時我曾跟杜先生反複商讨,核對數據。
溶解明礬和黃明膠的數據,就來之于這本書。我還不放心,那時上海裝裱最好的有兩個單位,就是上海博物館和上海書畫出版社裝裱車間。這本書稿也拿到我們的裝裱車間,請老師傅讨論過。插圖的手勢,均根據實際操作情況仔細描繪的。
這本書于1980年出版,可視為一代工匠心血的結晶。
明礬和黃明膠加水的比例,可謂補《芥子園畫譜》之不足。你說它是秘方也可以。我當年審稿,計算礬、膠水和水的精确比例是這樣的:3克礬,加入7倍水21克,共重24克。7克膠,加入60倍水420克,共重427克。然後二者混合,總重量是451克。其中原料明礬和黃明膠共重10克,水441克。也就是說,水和原料之比是44倍。這是很清、很稀薄的膠礬水。用于做熟紙,《芥子園畫譜》說的是做熟絹。如果用于其他用途,水分多少可以調節比例。
膠和礬比例的簡單記憶法
《芥子園畫譜》提出的配方。
夏天三礬七膠,3:7=1:2.33近于兩倍。冬天三礬十膠,3:10=1:3.33,近于三倍。以前裝裱師傅實際操作時。夏天兩勺膠水,一勺礬水。冬天三勺膠水,一勺礬水。然後略略加多一點膠水就可以了。
這是掌握膠礬比例的簡單記憶法。
《芥子園畫譜》接着說:
· 凡上膠礬,必須分作三次,第一次須輕些,第二次飽滿,而清清上之,第三次則以極清為度。
這裡反複強調膠礬水要清,清清,極清,所謂清,就是含水量較多。
· 膠不可太重,重則色慘,而畫成多迸裂之虞;
· 礬不可太重,重則絹上起一層白鋪,畫時滞筆,着色無光彩。
膠重對于書法來說,墨不是寫在紙上,而是寫在膠上了,幹後很容易裂開。礬重的話,無論是對紙還是對絹都有破壞作用,影響它們的壽命,導緻脆化。
簡言之:
這裡我解釋一下《芥子園》作者的意思,膠礬水不能用濃的,而是要用清的,稀的,一遍一遍刷,逐漸加到紙上或者絹上。
· 濕潤:輕刷,纖維會伸長,孔隙加大。
第一次輕些,是讓紙濕潤一下,這時紙和絹纖維會伸長,老師傅說法是"松松身"。纖維一松,孔隙當然也加大了。
· 浸潤:飽滿,膠礬水容易進入孔隙。
第二次飽滿,這是浸潤,讓孔隙浸透膠礬水。
· 光潤:以極清為度,以求均勻,紙面光潤。
第三次則以極清為度,以求均勻,紙面光潤。幹了之後,纖維又縮短,紙張回複原狀,這時候膠礬水就把孔隙填上了。
有些書說,把明礬粉和黃明礬粉混在一起放盆裡,沖入滾水,然後把紙張拖過,一下子就好了。我告訴你,這不是"好"了,是"完"了。就像畫工筆畫,顔色是一遍一遍加上去的,每染三次,加一層礬水,所以叫三礬九染。你說我一次過用濃的顔色行不行?絕對不行。同樣道理,做熟紙用重礬、重膠,肯定失敗。
半熟和全熟
在一級課程第十三課中,我講解了漲墨和墨暈。如果用同樣的墨汁,
生紙常會洇化,有漲墨、有墨暈,完全的熟紙寫上去一點漲墨和暈墨也沒有,完全不洇化,墨汁不入紙,隻是浮在紙張表面上,這就是完全的"熟",十分熟,幾乎等于洋紙。
就書法而言,往往用半熟的紙就可以了。所謂半熟,就是墨汁可以吃進紙面,但又不大洇化,沒有墨暈,減少漲墨,
用筆來往表現清楚,寫小楷往往用這種半熟的紙,五分熟。
現成的膠礬水
調制膠礬水頗花時間,有些同學可能會想,現在市面上有現成的膠礬水買,買一瓶不是很方便嗎?這些膠礬水通常都不寫清楚膠、礬、水三者的比例,往往是用作調制國畫顔色用的,而且隻有一二百克,用來做熟紙是遠遠不夠的。
市面上已經礬過的熟紙
或者有人會想,市面上也有做好的熟紙出售,廠方已經上過膠礬水,何必自己去做。如一種很薄的宣紙叫紮花,上膠礬後稱為蟬翼宣。蟬翼宣通常不是用來寫字,而是畫工筆畫,取其透明度高,用于勾描古畫。你要買專供書法用的熟宣,半生熟的較好。
漏礬和失去礬性
買礬宣時,
有兩個問題要注意:一要對光看看有沒有漏礬的地方,漏礬的意思就是加工時有一個地方沒有刷到膠礬水,這種地方顔色和其他地方不一樣。當你買回來寫字時,筆鋒一走到漏礬的地方,這裡是生紙,馬上表現為生紙的樣子了。尤其是寫真書小楷作品,一筆洇化整個作品就完了。二要問問這礬宣做了多長時候,時間太長,膠礬會失效。但店鋪未必會告訴你,或者他自己也不知道。這就是買熟宣的煩惱地方,最好就是自己做。
自己刷膠礬水,
常用工具就是中國的排筆,第一次輕刷,隻要表面稍微濕潤,這時候紙張纖維開始松了,小心把紙張拉平。第二次飽滿,注意不要一道一道平刷,而是用排筆在中間縱橫兩個方向劃一下,固定紙張中心,然後從中間開始往外刷,這樣紙張容易刷平。
刷膠礬水缺點
老話說,有一利必有一弊,熟宣有優點,但也有缺點。刷過膠礬水的缺點,主要就是影響紙張壽命。明礬的化學成分是含有十二個結晶水的硫酸鋁鉀,
它是酸性的,會腐蝕紙張,有專家指出,蟬翼宣的強度,每年都會減小,所以,做礬宣,以清礬水、稀礬水為佳。其他做熟紙的方法,下一堂課再說。謝謝。
本節要點:
· 什麼是生紙和熟紙。
· 塗布填充:施加膠礬的配方。
· 礬水的缺點是影響紙張壽命。
複習思考:
· 實際動手做一小張礬宣,所有步驟照課程所講操作,看看會遇到什麼問題。
· 到紙店中買半熟的礬宣,用手摸起來和生宣有什麼不同?對光照有沒有發現漏礬?
· 書寫時,筆鋒行走熟宣的筆感和生宣有什麼不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