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岸綠陰少楊柳更須栽?《清平樂•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東岸綠陰少楊柳更須栽?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清平樂•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裡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媪?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無賴,溪頭卧剝蓮蓬。
上學時最喜歡讀這首詞,因為有顔色,有聲音,有氣息,有畫面。節奏是明快的,句子是朗朗上口的,背起來如唱歌一般。
而今細讀辛棄疾,結合曆史和詞人當時所處的背景,不禁讓我對詞作的感受有了極大的反差,驚歎于詞人究竟是在多大的仕途失意和身心煎熬之下還能屹立于世,将悲憤和不甘化作如此這般雲淡風輕的唱喝!
高大英勇的辛棄疾一生都在為收南宋複失地做準備。但他的選擇錯了,從北向南,出道即巅峰的開頭害苦了他,讓他一直沉浸在妄想之中。南宋朝廷猶如那扶不起來的阿鬥,貪圖平安享樂不作為,皇帝羸弱無能,大臣偏見膽小…“南歸人”這個标簽隻能是朝廷貼給曾經不夠忠誠且随時可能會叛變的人的罷了,他們不可能被委以重任。于是,他的人生隻能是颠沛流離,四處飄零!明明是為縱橫沙場,破陣殺敵而生,到頭來硬生生把自己變成了一個以詩歌美酒發洩滿腹牢騷的“怨婦”。
“意志再拗,拗不過形勢。理想再大大不過時局。”适合的人不一定在合适的位置上,合适的位置上也不一定會放适合的人。一切都是不定的,而确定的即是定數。寫到此處,我對内心以往的許多“想不通”似乎突然釋然了,如今這世上一如辛棄疾這般的人沒有最多隻有更多,世道變了而道理未變。推及到個人,我能做的就隻有學習、隐忍和等待,期待有朝一日可以厚積而薄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