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涼山脫貧攻堅工作隊

涼山脫貧攻堅工作隊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21 16:51:45

涼山脫貧攻堅工作隊(大灣風佛山幫扶涼山)1

四川省涼山彜族自治州,是全國最大的彜族聚居區,也是 “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之一。 11月1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發布通知,批準涼山州普格縣、布拖縣、金陽縣、昭覺縣、喜德縣、越西縣、美姑縣7縣退出貧困縣。

2016年8月,廣東省佛山市對口涼山扶貧協作以來,520多名佛山幹部人才懷着初心使命來到涼山,爬過最高的山,啃下最硬的“骨頭”,用青春和汗水在貧瘠的大地澆灌出一朵朵金色的索瑪花。四年多來,佛山用繡花功夫,精準幫扶涼山,已經形成了從安全住房、勞務協作、産業合作、人才支援、攜手奔小康等方面的綜合幫扶格局。

截至2020年12月,佛山市累計選派51名黨政幹部、472名專業技術人才到涼山開展幫扶,累計投入财政援助資金24.51億元,援建安全住房10314套,向廣東省輸出涼山籍務工人員42489人,引導96家企業投資74.83億元。佛山助力涼山11個貧困縣摘掉了窮帽子,曆史性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問題。

佛山投入資金6.4億元,援建安全住房10314

“下山之前,從沒有想過會住上這麼好的房子。”涼山州越西縣達布新村村民阿牛吉木一家六口,如今住上了130平方米的新居。新居有主房、偏房、廚房、衛生間,家俱家電等一應俱全。

達布村位于海拔3000多米的高山上,山高路遠,環境惡劣。過去,村民們居住在低矮陰暗、房頂長滿青苔和野草的土坯房,缺水少電,沒有網絡通訊,過着近乎與世隔絕的生活。氣候寒冷、土地貧瘠,居住生活條件差,貧困總是如影随形。

2016年8月,廣東(佛山)對口涼山扶貧工作組來到涼山,深入考察調研之後,決定加快開展易地扶貧搬遷及新村新寨建設力度,為貧困群衆建設安全住房。

推進安全住房及配套設施建設,讓貧困戶從高寒深山搬到新建的安置點,搬到交通便利、自然條件更好的地方居住,從佛山工作組進駐涼山之日起就一以貫之,狠抓落實。

涼山脫貧攻堅工作隊(大灣風佛山幫扶涼山)2

佛山援建的谷莫新村,公共服務設施齊全。佛山日報記者路帥攝

四年多來,佛山已投入援助資金6.4億元,援建安全住房10314套,解決貧困戶、邊緣易緻貧戶41813人的安全住房問題。在涼山,已經有越來越多像阿牛吉木這樣的貧困群衆走出大山,搬入了新居。

“住房安全有保障,是農村貧困人口脫貧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之一,直接關系攻堅戰質量。”廣東(佛山)對口涼山扶貧協作工作組組長毛永天說,工作組将安全住房建設作為重中之重,幫助涼山貧困群衆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

勞務協作促增收,“點對點”安置涼山籍務工人員

“以前,一家人年均收入不到2000元,沒有什麼經濟來源,日子很惱火……”彜族青年蘇阿合家住涼山州鹽源縣平川鎮杉樹坪村一組,三個孩子都在讀書,加上60多歲的父親經常頭痛頭昏,家庭支出大,曾經一度日子過得緊巴巴。

2018年9月,蘇阿合夫婦作為鹽源縣第六批外出務工人員,前往佛山合信包裝有限公司入職務工。夫婦倆每天努力工作,積極向老員工學習專業技術。随着技術不斷娴熟和自己的吃苦耐勞,工作業績直線增長,工資待遇提高了又提高,加上政府的穩崗補貼,目前夫妻兩人月工資超15000元,徹底摘掉了貧帽子。

一人就業,全家脫貧,增加就業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脫貧方式。四年多來,佛山已組織向廣東省輸出涼山籍務工人員42489人,其中貧困勞動力36670人。

涼山脫貧攻堅工作隊(大灣風佛山幫扶涼山)3

鹽源縣梅雨鎮金山村黨群服務中心的牆上,寫着“東西協作瓦吉瓦,佛山人民卡沙沙”的标語,表現出當地群衆的肯定。(佛山日報記者 王澍攝)

今年,受疫情影響,涼山農民工外出就業、工資收入和穩崗均帶來一定影響。為确保貧困群衆增收,佛山工作組安排1億多元支持勞務協作。截至11月底,已“點對點”向佛山輸送7020名涼山貧困勞動力。

為多渠道幫助貧困群衆增收,佛山還出資開設公益崗位,安置當地貧困群衆就業。

“一天打掃三次,每月工資500元。”從涼山州越西縣竹阿覺鎮洛木村土坯房搬進感恩社區新房的貧困戶阿爾阿機莫,目前是小區保潔員,這是利用佛山幫扶資金開設的公益崗位。

閑暇時間,阿爾阿機莫還去縣城各處裝修工地做小工,月收入約2000元。她老公則學會了泥水工,在縣城幫别人建房、裝修,月均收入3000元。 家裡兩個小孩都在感恩社區裡的幼兒園免費就讀,一家人日子越過越開心。

共建31個産業園區,支持貧困縣經濟發展

12月以來,越西縣大瑞鎮的佛山南海-涼山越西現代農業(蘋果)融合發展示範園區内,大瑞鄉村民楊澤芝有空就會來到蘋果産業園為果樹修剪枝條。

這片建成面積達3200畝的現代化蘋果園,已經獲得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産基地認定。今年秋天,果園的蘋果跨越2000公裡,送到了粵港澳大灣區家庭的餐桌上。每一個銷售的越西蘋果,都轉化為了楊澤芝等數千名越西貧困戶手中的收入。

涼山脫貧攻堅工作隊(大灣風佛山幫扶涼山)4

佛山南海-涼山越西現代農業(蘋果)融合發展示範園區。蘋果挂滿枝頭。佛山日報記者王偉楠攝

“收入增加了,生活改善了。”楊澤芝說,以前,她們一家四口土裡刨食,日子過得緊巴。産業園建立之後,楊澤芝把土地流轉給了産業園,自己和丈夫入園打工,兩人每月能掙約4000元,外加一筆逐年遞增的土地流轉費,空閑時還可以養雞鴨補貼家用。

四年多來,佛山已投入财政援助資金4.64億元用于産業扶貧,支持涼山11個貧困縣發展184個産業項目,已引導96家企業投資74.83億元。佛山涼山共建的31個産業園區,已經形成了有典型示範作用、初具産業集聚效應的園區載體。

涼山脫貧攻堅工作隊(大灣風佛山幫扶涼山)5

佛山南海-涼山越西現代農業(蘋果)融合發展示範園區。佛山日報記者王偉楠攝

在喜德縣魯基鄉,佛山引入廣東企業投資建設的現代農業循環産業園,建成四川省首個“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産基地”,采取“公司 生豬代養場 現代标準化蔬菜種植園 合作社 貧困戶”的生産經營模式,讓貧困戶參與到園區發展中。

“蔬菜基地帶動用工,月工資約1500元-2000元/人。”佛山工作組駐喜德縣工作小組組長黃禮泉表示,項目全鄉997戶貧困戶抱團入股,加上佛山援助資金,貧困戶股份占比60%,預計農業産業每年收益約為325萬元,全鄉997戶4190名貧困人口在項目實施中受益,年人均增收約800元。

在大涼山腹地,一個個越西現代農業(蘋果)融合發展示範園、現代農業循環産業園這樣的産業園區正發揮帶貧益貧效應,讓當地群衆“家門口”就業,獲得穩定收入。

扶貧先扶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把這個幾何圖形分開後,三個都是相等的,就像父母生了三個孩子,都是同等對待的……”

一年前,佛山市三水區華僑中學老師黃河來到鹽源中學,擔任“佛山班”班主任及數學老師。黃河老師所在的“佛山班”正是佛山開展組團式教育幫扶的生動實踐。

2018年起,佛山在涼山州建立佛山普通高中教學示範點,通過以點帶面,提升涼山州深度貧困縣普通高中教育教學水平。當年即在鹽源中學設立“佛山班”,從佛山選派骨幹教師,以組團的方式全面負責“佛山班”的教育教學工作。

以學生為主體,讓他們更加主動地學習,這是“佛山班”老師倡導的教學模式。上學期,在成都市2021屆高三畢業班摸底考試中,“佛山班”56位同學中有41人過了成都市劃定的“本科線”。

扶貧先扶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根本途徑是教育。四年多來,佛山投入3.66億元建設中小學校及幼兒園,以及開展“控辍保學”項目、“學前學會普通話”行動,讓多彩青春在大山深處綻放出溫暖而絢麗的光芒。

醫療衛生資源不足,因病緻貧、因病返貧是涼山脫貧攻堅路上的又一“攔路虎”,這種局面在醫療幫扶實施後得到了改觀。

2016年8月以來,佛山強化衛生醫療保障,投入3.08億元,用于涼山州縣鄉兩級衛生機構能力建設,并在喜德縣人民醫院開展組團式醫療幫扶。組團式醫療幫扶以來,喜德縣人民醫院2019年全年總門診量達到74842人次,門診量較2018年增長40.83%;住院人次14357人次,較2018年增長45.51%;醫療業務收入7020萬元,較2018年增長59.5%;病床使用率較2018年增長47.4%;手術1190例次較2018年增長55.35%。

彜族老人吉布裡體就是佛山組團式醫療幫扶的受益者之一。四個月前,在喜德縣人民醫院,經過佛山市第二人民醫院副主任醫師、眼科學博士段虎成的主刀救治,吉布裡體順利完成手術,把人工晶體植入眼睛,困擾了吉布裡體三年的眼疾終于徹底解決。

“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相信以後日子更加好了。”康複後的吉布裡體對未來生活充滿了希望。(文/佛山日報記者劉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