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家”與“資本家”有什麼區别#
摘要
回答“企業家”與“資本家”的區别,首先需要正确定義企業家與資本家的概念,回答人定義錯誤得出的結論,公衆可能不會信服。當代社會,企業家與資本家并不是對立的概念,而是企業家中有資本家,資本家中有企業家,作者特作此文供公衆參考。
馬雲等人既是企業家,也是資本家
關鍵詞 資本家 企業家
資本家的含義資本家是一個政治概念,其對應着無産者。由于生産力的提高,人類社會物質不斷豐富,自然人隻要有勞動能力,并願意勞動不會是一無所有的無産者;由于市場作用,資本家也可能成為無産者,無産者也可能成為資本家。按照馬克思的觀點,雇傭他人以剝削而取得收入的人可以稱為資本家,被剝削者便是無産者,作者的結論是,資本家與無産者并不是以财産的多寡決定,而是取得收入的來源決定。
資本家又與社會制度相聯系,奴隸社會、封建社會也有剝削者與被剝削者,但是奴隸主與地主不能稱為資本家。資本家是資本主義制度的産物,商品與服務能夠自由流通,契約自由才能産生資本家。許多人認為,契約自由是最理想的社會,但實際上卻是“夢想”,社會财富不均,契約自由不可能真正自由,例如,資本家可以與工人約定,工作中發生傷亡事故自己承擔,工人因生活所迫可能不得不訂約。
資本主義制度下的社會法自由資本、契約自由固有的缺陷極易造成社會兩極分化,兩極分化嚴重的社會往往總是處于革命時期,以法國為例,法國人強調契約自由,但法國是暴發革命最多的國家之一;西方國家進入資本主義後,德國是社會法最為完備的國家之一,德國較少發生革命事件。資本主義國家之所以制定社會法,其原因是國家與社會不能總是處于革命時期,任何統治者均需要穩定的社會秩序。
所謂社會法是以公共利益為核心的法律,例如,勞動法或者勞工法,以及社會保障法等,用以保障普通人的利益。資本主義國家有了社會法,資本家辦企業再也不能通過契約自由任意約定勞動時間,工作條件等。于是,有人認為遵守社會法的就是企業家,不遵守社會法的就是資本家。事實上,這種區分是基本觀念上的錯誤。
企業家的含義經營企業的人可以稱為企業家。資本主義制度下,企業家并不一定是資本家,商人制度的出現,資本家不必親自經營企業;社會主義制度下,企業家也不一定是資本家,例如,國有企業的廠長、經理等也可稱為企業家,或者稱為國家工作人員,但絕對不是資本家。民營企業舉辦人親自經營才能具備雙重身份,既是是資本家,也是企業家。
倘若一定以企業舉辦人能夠遵守本國的社會法為标準劃分企業家與資本家,由于中國的商人制度不發達,中國具備雙重身份的人可能多于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商人制度比較完備,資本家通過投資控制着企業的運行,例如,滴滴可能有外國資本家的投資等。而我國的民營企業多數投資人親自管理企業,由此可見,馬雲等人既是企業家,也是資本家。
結束語單純的資本家由于受到社會法的約束而不能生存;單獨的企業家也有之,企業家也需要遵守社會法,完全不遵守社會法的企業家也難以存在。“精明”的資本家往往不直接控制企業,從而轉移社會矛盾;“精明”的企業家往往完全遵守社會法,從而取得“雙豐收”;“精明”的資本家也可以完全遵守社會法,甚至以慈善為事業,從而減少社會沖突,如此等等。。
我們讨論資本家與企業家區别僅有一種餘地,資本家直接經營着企業。中國人既然能夠接受外國資本家投資的企業提供服務與産品,社會也可以寬容馬雲等雙重身份的企業人,鼓勵他們為外國人提供服務與産品應當是我們讨論的話題。他們不遵守國外社會法可能受到國外的制裁;同樣,他們不遵守本國的社會法也需要制裁。
@南京徐劍漫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