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甲魚在我國百姓餐桌上的地位,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不僅僅是宴席上不可少的美味佳肴,還是非常好的中藥材,具有許多滋補藥用功效,因此有着非常高的養殖價值,吸引了許多養殖戶養殖。那麼,如何養殖甲魚?現将甲魚的養殖技術與越冬管理介紹如下。
一、甲魚的養殖技術
1.稚鼈的飼育:剛孵出的稚鼈、身體和腸胃都很虛弱,前2-3天不能攝食,也不能直接放入水池,要先暫養在木盆或塑料盆内,2天後可以投喂少量的熟蛋黃、水蚤、蚯蚓等。數日後可投喂絞碎的魚蝦、螺蛳、蚌肉等。并逐漸摻入切碎的南瓜、紅薯、米飯等植物性飼料,動、植物性餌料比例為2:1。稚鼈飼養過程中,每隔3-5天換水1次,以保持水質清潔,天熱時,應不停注入新水,将控制水溫在25-30℃之間,稚鼈飼養8-10天後,就可以轉入室外的幼鼈池中飼養了。
2.幼鼈飼養:幼鼈池的周圍應修築40厘米高的圍牆,以防止幼鼈逃跑,水池一邊要有斜坡和陸地相連,這樣便于幼鼈上岸活動,每平方米水面可放養20隻幼鼈,幼鼈飼料要以動物性為主,并且要盡量絞碎或磨碎,每日分早、中、晚三次投喂,投喂量為池中幼鼈體重的8%-10%,池中用木闆或水泥橋做成餌料台,要密切注視水質的變化情況,經常加注新水,保證良好的養殖水體。
3.成鼈飼養:幼鼈經三齡的飼養後即進入成鼈養殖,放養密度為每平方米3-5隻,飼養管理要點如下。
(1)飼料投喂:成鼈的飼料應做到動、植物性飼料的合理搭配,動物性飼料如各種畜禽的内髒、小魚蝦、螺蚌肉、黃粉蟲、蝸牛、蚯蚓、蝗蟲、蠶蛹等,植物性飼料如菜葉、豆岷餅、瓜、玉米、高梁等,投喂數量應根據季節和水溫的變化情況來定,夏季高溫含應多投喂含蛋白質多的餌料,秋後水溫低應多投喂含脂肪多的餌料,為了防止甲魚生病,在平時投喂的餌料中還需要添加适當的土黴素等抗生素或磺胺素藥物,用藥量按每天每公斤飼料加0.2克藥物計算,第二至六天用藥量要減少一半,六天為一個療程,飼料必須投在餌料台上,餌料台可用木盆或石棉瓦做成,面積1平方米左右,每50-100平方米水面設一個餌料台。
(2)水質調控:成鼈池的水位要控制在1.0-1.2米之間,水體透明度在30-50厘米,以綠褐色的水色為最好,如果水體清瘦,可适當施一些有機肥,為改善水質,每隔10天換一次水,換水量為全池的1/3,高溫季節每隔10-15天潑灑一次生石灰水,用量10-20k克/畝。
(3)預防疾病:稚鼈、幼鼈和成鼈在下池養殖前必須用濃度為20ppm高錳酸鉀或1ppm萬消靈進行浸洗消毒,浸洗時間為8-10分鐘。在5月份用硫酸銅0.7ppm,硫酸鐵0.2ppm,晶體敵百蟲0.2-0.3ppm,混合化水全池潑灑,6月份用0.3ppm的晶體敵百蟲化水全池潑灑,7月份用強氯精0.25ppm化水全池潑灑,8月份用萬消靈0.5ppm化水全池潑灑。鼈池在放養前一個星期用生石灰120-150k克/畝進行清塘消毒。
二、甲魚的越冬管理
越冬前盡可能多地投喂蛋白質含量高的飼料,如動物血、内髒、螺蚌肉、小魚蝦等,使鼈體内積累貯存一定量的營養物質以利越冬。越冬池應選擇陽光充足避風、溫暖,環境安靜的地方,底質以泥沙為好,池中央要鋪有20-30厘米深的軟泥,便于鼈潛伏在泥中越冬,另外,池塘要曝曬2-4天,并用20ppm漂白粉清塘消毒。在進入冬眠之前,要徹底更換一次池水,讓甲魚在新鮮的水體中越冬。
【小編結語】甲魚的生活習性可簡單歸納為“三喜三怕”,即喜潔怕髒、喜陽怕風和喜靜怕驚,在養殖過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上文中為大家介紹了甲魚的養殖技術與越冬管理,大家都了解了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