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的10月31日,錢學森逝世。
10年後的10月1日,錢學森的兒子錢永剛高舉錢老的榮譽牌,乘坐群遊車駛過天安門廣場。
他是傑出科學家,美國人曾經形容他“一個人抵得上5個海軍陸戰師”。
他是中國航天事業奠基人,堅信“外國人能搞的中國人也能搞”。
53年前,1966年10月27日,兩彈結合試驗成功, 标志着中國有了能用于實戰的核導彈,錢學森是當時試驗總技術負責人。
53年後的10月31日,是人民科學家、“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火箭之王”——錢學森逝世10周年紀念日。
第一,他愛讀書,這個愛是貫穿生命的始終。我佩服父親始終不渝的追求。成名的時候要追求,但是成了大名後探索的腳步依然沒有停止,他有一個中國知識分子的曆史擔當。他認為作為一個讀書人,要用自己的本事為國家的富強、民族的複興去服務,他這個意識是非常強的。第二是低調做人,他對名利,永遠把自己當做沒有名、沒有利的人來看待。
——錢永剛
5年軟禁 ,“禁”不住回國的心
1955年9月17日,美國洛杉矶碼頭人頭攢動,很多人都是來為著名科學家錢學森一家送行的。對于錢學森來說,這是他争取了整整5年的歸程。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身在美國的錢學森得知這一消息後,開始籌劃回國。
當時,錢學森是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噴氣推進中心主任,在美國享受着優厚的科研條件。為了回國,錢學森先後辭去在美國的一切職務,脫離美國軍方身份。但美國軍方并不想放錢學森回國。美國海軍部副部長丹尼爾·金貝爾甚至威脅說:“一個錢學森抵得上5個海軍陸戰師。我甯可把這個家夥槍斃了,也不能放他回中國去!”
1950年9月7日,錢學森被美國司法部移民歸化局非法拘留,關押在洛杉矶以南特米諾島的拘留所裡。
錢學森夫人蔣英(生前采訪):
強大的探照燈24小時對準他,不讓他獲得休息。每隔十分鐘就有一個士兵打開笨重的鐵門,伸進頭來看看他有沒有逃跑。大鐵門很重,聲音很響很刺耳。 被拘禁15天後,加州理工學院院長和錢學森的導師等人湊齊了一萬五千元美金,将錢學森保釋出獄。回家後,蔣英發現,錢學森不僅在這15天掉了十五公斤,而且還失聲了。經過休養,錢學森的失聲得到康複,但他不能從事自己之前的研究,還必須每月向洛杉矶移民局彙報行蹤。
1955年6月,錢學森被軟禁的第五個年頭,他甩掉美國方面的監視,将一封寫給當時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叔通的信,輾轉寄回祖國。信中說自己“無一日、一時、一刻不思歸國參加偉大的建設高潮”。
1955年8月5日,在中國政府的交涉下,錢學森終于收到了美國司法部移民歸化局的信件,被告知可以離開美國。1955年9月17日是錢學森和蔣英結婚8周年紀念日,這一天,錢學森和蔣英帶着一雙兒女返回祖國。
一封神秘電報叮囑“沿途切勿下岸”
從美國洛杉矶到中國香港,一萬多公裡,二十多天的航程。啟程回國前,錢學森收到了一封父親錢均夫發來的電報,電報内容很簡單:沿途切勿下岸。為了安全起見,錢學森照做了。
當回到上海,蔣英向錢均夫詢問這封電報的時候,錢均夫卻回答:我沒發過。
這封電報究竟是誰發的?成了一個謎。
50年後,外交部解密了部分檔案,其中就包括這封電報的底稿。原來,這是外交部擔心錢學森的安全,害怕他歸國路上發生意外,特意以父親的名義叮囑他留在船上,不要上岸。
錢永剛把這份電報底稿複印下來帶回家。埋藏在錢學森一家心裡的謎,終于解開。
“外國人能搞的,難道中國人不能搞?”
1955年10月,錢學森一家回到祖國。僅僅一個月後,錢學森就深入東北地區的有關廠礦、大學和研究所考察調研。在訪問哈軍工時,院長陳赓大将從北京飛抵哈爾濱,與錢學森商談研制導彈事宜。
錢學森(生前采訪):
他就問我,中國人搞導彈行不行?我那個時候正憋着一肚子氣,中國人怎麼不行?所以回答很幹脆,我說外國人能搞的難道中國人不能搞?中國人比他們矮一截?陳赓大将聽了以後非常高興,說好極了,就要你這句話。 1956年2月,錢學森起草了《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意見書》,為我國火箭和導彈技術的創建與發展提供了極為重要的實施方案。
1956年10月8日,是錢學森回到祖國一周年的日子。這一天,由錢學森受命組建的我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
10年之後,1966年10月,兩彈試驗結合成功。從此,中國的核導彈終于具備了威懾與實戰能力。
錢學森教育兒子:滿分不是最佳的選擇
錢學森曾列出對他一生有重大影響的十七人,排在首位的就是他的父親錢均夫。錢均夫當年曾經和魯迅、蔣百裡等人一起東渡日本求學,尋求救國之路。回國後,在上海成立“勸學堂”,鼓勵熱血青年,投身民主革命。民國時期,錢均夫任浙江省教育廳廳長。
在父親的影響下,錢學森一方面學理工,立志“航空報國”;另一方面,他又涉獵音樂、繪畫等藝術。像父親一樣,錢學森也對兒子錢永剛的人生産生了很深的影響。
錢永剛:
他認為孩子在基礎教育階段要盡可能多看書。我曾經被老師叫去訓話,說像你這種條件就應該是全5分,你為什麼4個4分?說明對自己的要求不高。
我回去後,父親看我噘着嘴,問今天啥事不高興了?我跟他說了情況,我說消滅4分不是做不到,但這得讓我少看多少課外書!我父親聽了以後,啥也沒說,嘿嘿一笑走了。
經過半學期努力,最後4分消滅了,都是5分。結果回來我爸來了一句,我看有兩個4分也很好。他們這些大家到了一定程度有很強的包容性,并不是像我們一些老師要求學生都是100分,滿分不是最佳的選擇。
用“身教”告訴孩子 什麼是“尊重”
回國後,錢學森一心撲在工作上,陪伴家人的時間非常有限。錢學森對孩子的教育,流露于他生活的點滴。
當時,為了照顧好錢學森的飲食起居,讓他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導彈研究,組織上為錢學森配備了一名廚師。
錢永剛:這個炊事員做得一手好菜,(不過)沒文化,一個字不識。那時我是初中生,多多少少有點瞧不起這個從舊社會過來的飽經風霜的廚師。
有一天炊事員問我,“永剛,你能不能說說為什麼你爸爸媽媽吃飯的時候,都穿着整整齊齊?”這個問題真給我問住了。結果他說了一句讓我記了一輩子的話,他說“永剛,那是因為你爸爸看得起咱”。這句話我記了一輩子,所以以後我也學着像我父親那樣,不論對待誰,除了有禮貌,更主要是尊重。
錢永剛:從父親身上最要學的是“愛讀書 低調做人”
1955年9月,跟随父母返回祖國時,7歲的錢永剛還是個孩子,對父母所說的回國其實毫無概念。長大後,錢永剛才開始通過各種方式了解那段曆史。在這個過程中,也越來越能體會父親當年的心境。
2005年10月,有關方面在錢學森的母校上海交通大學徐彙校區建立錢學森圖書館,錢永剛全程參與了錢學森圖書館的建設,并擔任館長。
2009年10月31日,98歲的錢學森與世長辭,錢永剛也到了退休的年齡。除擔任錢學森圖書館館長,錢永剛還是錢學森圖書館首席志願講解員。與其他講解員不同,錢永剛的講解有一個特殊的環節,帶着學生們朗讀64年前錢學森登船回國前對記者說的一段話:
我将竭盡努力,和中國人民一道建設自己的國家,讓我的同胞過上有尊嚴的幸福生活。
記者:您跟他父子一場,你覺得從他身上看到的作為孩子最要學的是什麼?
錢永剛:兩條,一是愛讀書,這個愛是貫穿生命的始終。成了大名後,探索的腳步依然沒有停止。他有中國知識分子的曆史擔當。他認為作為一個讀書人,要用自己的本事為國家的富強、民族的複興去服務。二是低調做人,對名對利永遠保持低調。
十年前,錢老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但他留下了愛黨愛國的政治品格、嚴謹求實的科學态度、開拓進取的創新精神以及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供後來人學習傳承。
他所起草的《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書》為我國導彈、火箭研制提供了極為重要的實施方案。在主持中國航天關鍵技術攻關和型号研制的過程中,他将技術科學思想與國家需求緊密結合,确立結合航天和國防建設需要開展科研的指導原則,突破了大量關鍵技術,為許多重大航天項目的成功實施奠定了理論基礎,為我國導彈航天事業發展作出了具有裡程碑意義的貢獻。
國慶閱兵式上的“東風快遞”DF-17常規導彈正是采用“錢學森彈道”設計、可突破美日海基和陸基反導、讓攔截變得不可能的精确打擊尖刀。
今天,讓我們回顧錢學森為了報效祖國而奉獻的曆程,共同緬懷錢老,緬懷他自學生時代就立下的科學報國之志,緬懷他始終堅持為民族複興選人生。
投身國家科研建設,是引路人,亦是開拓者
我将竭盡努力,和中國人民一道建設自己的國家,讓我的同胞過上有尊嚴的幸福生活。
——錢學森
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
錢學森親自倡導并謀劃組建我國空氣動力學研究試驗機構,與郭永懷等做出了建設低速、高速和超高聲速風洞設備,同時建設模型自由飛和計算空氣動力學設備的長遠規劃。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複現高超聲速飛行條件激波風洞實驗技術”獲2016年度美國航空航天學會地面試驗獎(AIAA Ground Testing Award 2016)。世界最大的激波風洞(JF12),是國際首座可複現飛行條件的高超聲速風洞,解決了困擾高超聲速地面試驗六十年的世界難題,引領了國際先進風洞實驗技術的發展。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
錢學森培養造就的一支航天醫學科技人才隊伍,為實施載人航天工程奠定了堅實基礎。
由他建議成立的“宇宙醫學及工程研究所”,現已發展成為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從“神舟五号”實現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到“神舟十一号”飛船與“天宮二号”成功實施自動交會對接。錢學森積極倡導并大力支持的載人航天從飛船起步的戰略,使中國載人航天事業得到了科學地穩步發展。
他緊跟科學技術發展步伐,數十年如一日,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跟蹤世界科技發展前沿,成為科學技術前沿的開拓者,保持着一位傑出科學家崇高的學術操守和價值追求。
1978年9月27日,錢學森撰寫的《組織管理的技術——系統工程》一文在《文彙報》上發表。
經過四十年的推廣、應用和發展,“系統工程”從概念走向理論、從理論走向實踐,從航天型号研制部門走向國家決策機構、從工程技術型号設計走向國家管理頂層設計,滲透到社會的各行各業、方方面面,對國家戰略、國防工程和經濟建設有着重要的指導意義。
從産業革命到教育事業胸懷祖國,服務人民
錢學森胸懷祖國、服務人民。從行政領導崗位上退下後,錢學森從未停止思考。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
錢學森提出要開展第六次産業革命。他認為,第六次産業革命是由現代生物技術推動的大農業産業革命,它将提高農業生産力,達到資源集約、物質循環、科學管理、生态良好、産品優質、效益提高的新形态。第六次産業革命具有非常深厚的理論基礎和戰略意義。三十多年來的實踐,充分證明了錢學森的遠見。
東起科爾沁沙地,西至天山南北的廣大荒漠地區,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按照沙産業的理論,以“多采光、少用水、新技術、高效益”的原則為指導,開始因地制宜探索踐行沙産業,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成為保護當地生态和農民緻富增收的重要途徑。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
1994年,錢學森首次提出了“大成智慧教育”,其核心理念分别是新的通才教育觀和現代科學教育體系。他認為不僅理工科要結合,而且要理工文結合,甚至科學還要與藝術結合。因為科學培養的是邏輯思維,藝術培養的是形象思維,邏輯與形象思維要相輔相成。
現在全國有46個大學、中學、小學分别設立了“錢學森班”,遍布19個省市自治區。學校根據自身具體情況,結合錢學森大成智慧教育理念,提出各自“錢學森班”的建設方案,并付諸實施。
錢老離開的十年時間發現、學習、傳承從未停歇
對于深挖錢學森生平事迹、研究錢學森學術思想,學習錢學森道德品格,弘揚錢學森科學家精神,十年時間遠遠不夠!但是行動一直都在進行,用多樣化、創新性的方式...
一部部著作還原錢學森的人生曆程、厘清錢學森重要事件真相、解讀錢學森科學思想。
▲圖為2019年7月13日,由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研究館員、錢學森研究專家張現民所著《羁絆與歸來:錢學森的回國曆程》出版座談會在北京舉行。
一場場話劇演出由少年、青年演繹錢學森科學報國的志與行。
▲圖為2019年10月15日,話劇《錢學森》在内蒙古演出。
一堂堂主題教育課程在黨員幹部、青年學子心中樹立起優秀共産黨員錢學森的形象。
▲圖為錢永剛館長為交大空天學院師生做主題報告。
▲圖為《我和我的祖國》創意快閃《青春為祖國歌唱》主題拉歌。
一場場主題突出、内容豐富的展覽在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地講述錢學森的人生與思想。
▲圖為2019年10月27日“錢學森與當代中國”第二屆論壇暨“錢學森與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學術研讨會舉行。
一次次不同主題的錢學森思想研讨廣邀專家學者暢談錢學森研究的最新進展。
▲圖為錢學森圖書館開展“寄往1955年的明信片”留言活動。
2011年12月11日,錢學森圖書館在上海交通大學徐彙校區正式開館,成為全國錢學森精神宣講的中心。
2019年10月1日,當“緻敬”方陣走過天安門廣場,我們在3号車上看到錢老的榮譽牌。在那一刻淚目,也在那一刻肅然起敬……64年前,錢學森為實現“讓同胞過上有尊嚴的幸福生活”的偉大理想返回祖國。64年後,錢學森“出現”在國慶閱兵式上,見證如今祖國的繁榮強大!
回首錢老離開我們的10年時光,
感謝錢老留下的寶貴精神财富。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
讓我們以錢學森成長經曆為參照、
以錢學森精神品質為标杆、
以錢學森人生功績為示範砥砺前行!
本文綜合自央視新聞、錢學森圖書館、上海交通大學、文彙教育等,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