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闆橋(1693年-1766年),原名鄭燮,字克柔。因其書畫下款都題“闆橋鄭燮”而被後世稱為闆橋先生。鄭闆橋以畫水墨蘭竹著稱,蘭竹一生,多經風雨,靈秀自出,不折于勢。鄭闆橋所畫之蘭骨格俊秀,幽香缥缈,所畫之竹縱橫老辣,筆力勁峭。可謂縱逸清放,屬水墨蘭竹之中的佼佼者。
鄭燮 墨筆竹石圖軸
鄭闆橋先後以徐文長、高且園、徐渭、石濤等大家為師。在師法他人之時,鄭闆橋不僅僅是求其形似,而是學習他人畫之中的意蘊,正所謂“師其意不在迹象間也”。同時鄭闆橋也并未因前賢而拘泥于古法,他還提出要師法自然,墨竹圖中題““凡吾畫竹,無師承。多得于紙窗、日光、月影中也。”他以後院的十餘萬修竹為師,以日光、月光投在地面、紙窗中的竹影為師。故而鄭闆橋畫中之蘭竹,極富自然之美。
鄭燮 墨筆竹石圖軸
鄭闆橋在創作中,以書入畫,以畫入書,詩書畫三者巧妙的融為一體。以隸書之筆力畫竹,以草書之縱逸畫蘭。故而才有蘭竹堅挺灑脫的筆法,才能顯現蘭竹不容曲折,不落俗套之神韻。
鄭燮 墨筆竹石圖軸
鄭闆橋年幼家貧,但喜好讀書,博聞強記,中科舉進士得任山東範縣濰縣知縣,卻因勤政愛民得罪豪紳,遭彈劾不得已罷官,于揚州賣畫維生。闆橋先生之人品、官品與蘭的清雅自得,竹的甯折不彎并行不悖,相得益彰。自古以來,文藝批評家将文藝作品與藝術家的人格相聯系,一幅好的藝術品,不但是一種審美的愉悅體驗,更是藝術家人格的側面體現。書畫與人品相表裡,在闆橋先生處,得以體現。
鄭燮 竹蘭石圖軸
鄭燮蘭花圖軸
鄭燮 竹石蘭蕙圖
在鄭闆橋所撰寫的《闆橋題畫蘭竹之中》中,有載“闆橋專畫蘭竹,五十餘年不畫他物。”他鐘愛水墨蘭竹之題材,除了認為蘭竹有骨節,有幽香,也以水墨蘭竹寄托自己的“用世之志”,更是以水墨蘭竹的題材來表達飽受苦難的黎明百姓的關切。就如同鄭闆橋在題畫詩中所寫:“衙齋卧聽潇潇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鄭燮 墨蘭圖扇頁
客舍新晴
鄭燮 晴竹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