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職業規劃是什麼?”
這是一個在面試中出現率極高的問題,相信很多同學都遇到過。這也是被吐槽最多、最狠的問題。
這個問題堪稱是面試時的話題終結者,不管前期聊得多嗨、感覺多好,這個問題一出,應聘者立馬緊張出汗,然後說出“我希望3年成為專業骨幹、5年成為基層領導”這樣的話。
然而,這樣的回答是面試官想要聽到的嗎?
顯然不是。
這樣的回答誰不會說?
誰不想三年成為骨幹,五年成為領導呢?
你和别人有什麼區别?
你的思考在哪,你的規劃在哪,你打算怎麼做?
這個經常被吐槽“假大空”的問題,令雙方都感到尴尬,為什麼就是很多面試官愛問?到底要怎麼回答才能令人滿意?
下面開始進入幹貨環節~~~
面試官為什麼愛問這個問題?
如果站在面試官的角度來思考,一定是想通過這個問題了解一些信息,來判斷面試者與崗位以及公司,是不是能夠匹配。
這個問題能夠反映出面試者的哪些信息呢?
首先,你對自己的定位和公司提供的崗位需求匹配嗎?
公司在招聘時,都會有清楚的崗位描述和能力要求,HR的目标是找到匹配的人。
有這麼一個案例:小A應聘一個公司的行政崗,當HR問她的職業規劃時,小 A 回答:“我目前在自學财務知識,準備下半年參加注冊會計師考試。希望兩年内通過自身努力,能從行政崗位轉到财務崗位上。”
HR 說:“且不考慮公司未來是否會有财務崗位的需求,單是這樣的想法,心思都不在行政崗位上,我們如何敢用你呢?”
這就是典型的對自己的定位和公司提供的崗位需求不匹配。
你當前應聘的崗位,是一個行政崗。那麼你回答這個問題時,就應該朝着這個崗位去延伸。而如果你的目标不是這個崗位,那麼對于HR來說,你絕不是最佳人選。
第二,正常情況下,你會在公司待多久長時間?
穩定性,是企業非常看重的因素。因為從招聘到培養,一個員工的成本其實很高。
但多數面試官并不會直接問你打算在公司待多久,拐個彎,問你職業如何規劃,就能很輕松地将這個問題包含在内。
舉個例子。比如你的職業規劃是:用3到5年時間,通過XX認證/考核,成為公司XX領域的專家,有獨擋一面的能力。為公司創造更大效益,也最大化實現自我價值。
從你的職業規劃來看,從基層員工到領域内的技術專家,至少5年起步,甚至需要8--10年。
如果你有清晰的規劃路徑,既說明你對這份工作的看重程度,也代表着在正常情況下,比如薪資福利、外部壓力、環境考慮等綜合因素都在能接受範圍時,你不會輕易離開。
相反,如果根本沒什麼規劃,隻不過單純看公司名氣或者工資因素來的,那麼,你随時走的可能性就大得多。
第三,你是不是愛思考?
關于職業規劃這個問題,其實沒有标準答案,可能你的規劃不到位,甚至過于理想化,但是在面試官看來,至少你是經過了思考、想過自己未來的路要怎麼走。這一點就很難能可貴。
一個人的職業規劃裡,藏着自己的人生态度。試想,如果連謀生的飯碗都不願意去考慮,這樣的人還能指望他在工作上認真負責嗎?
這個問題究竟要怎麼回答?
了解了這個問題背後的原因之後,要如何回答呢?
我還是那句話,這個問題沒有标準答案,但是在回答的時候有幾個原則。
第一,不要說沒有實質内容的空話。
比如開頭說的“我希望3年成為專業骨幹、5年成為基層領導”,這就是一句空話。如果你非要說也行,但是起碼說清楚自己打算如何成為骨幹、怎麼成為領導。
第二,不要隐瞞自己的真實想法而迎合公司的要求。
求職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企業選擇員工,員工也在挑企業和崗位。
如果你的職業規劃和公司的發展方向真的不匹配,那麼進入公司對你來說是很痛苦的,入錯行的代價遠大于錯失一個offer。
第三,要強調自己能為公司帶來什麼。
我們要知道,企業不是學校,它沒有任何培養你的義務。即便安排相關崗位培訓,其出發點也是為了更高效地工作,為公司創造更多價值。
所以職業規劃不簡單是一份個人成長的規劃,同時也要讓面試官看到你的成長是能夠給企業創造更多價值和效益的。
最後,小編想告訴大家,職業規劃不是用來應付面試官的一套說辭,而是需要經過調查研究、深思熟慮後得出的一套自我成長方案。
每個人都應該有一份職業規劃,讓自己對未來的定位更加清晰。
大學階段是從學生走向職場,融入社會的重要轉型期。如何清晰的規劃學業和職業路徑是所有大學生面臨的共同課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