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前,一部《銀翼殺手》橫空出世,惡評如潮。
35年後,《銀翼殺手2049》(以下簡稱《2049》)上映。
這部史上最難拍的續集,意外獲得影評人的一緻好評——“21世紀最好的電影續作”、“應該載入影史的電影”,在北美以400萬美元勇奪首周票房冠軍。
這部IMDB8.5,爛番茄新鮮度88%的影片,在中國内地首周末票房僅為5000萬(成本1.5億美元),貓眼評分不足7分(2萬人評價)。
比今年的“魔幻巨制”《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7.4分,2996人評價)還低……
觀衆的反響也兩極分化嚴重。不少人表示該片極大考驗了觀影者憋尿、抗困能力:
162分鐘(北美版163分鐘)太長、情節沉悶、BGM還讓人睡不安穩……
有影評人表示貓眼觀衆的評分讓人“看清了中國觀衆的真實審美”。
但在豆瓣上,也不乏有人吐槽“什麼鬼”。
而即便在市場成熟度極高的北美,《2049》對年輕觀衆、女性群體都缺乏吸引力。
觀衆群超過70%是男性,超過65%大于35歲。
在新鮮度高達88%的爛番茄上,也有罵的。
所以,到底為什麼那麼多人看不下去?
3D打開方式以及删減鏡頭
《2049》還沒上映,就因“3D還是2D”引起熱議,攝影師羅傑•狄金斯表示:我們用2D和寬屏格式拍攝,3D都是後期轉制,2D才是最完美的觀影方式。
然而,上映之初,中國絕大部分影院都隻提供3D,于是觀衆怒了,還自發搞出“國内提供2D《銀翼殺手》的影院名單”。
不了解這一點的觀衆,看了3D版本,可能會有霧裡看花的感覺:霧、雪、雨、沙、夜景顯得更加模糊。
除打開方式,國内版删減了1分鐘(多為裸露鏡頭)。
雖然對情節影響不大,但觀感還是大打折扣,因為看着看着,像素會突然降低。
《2049》畫面删減前後對比 圖自微博@qw0aszx
觀影門檻高
《2049》前情提要太長。為解釋30多年發生了啥以配合影片上映,官方還專門拍了三部短片(《2022:大斷電》、《2036:複制人黎明》和《2048:無處可逃》)。
前作粉花16分鐘就能理解複制人Rachel為什麼能生育、以及複制人能生育有怎樣的意義,這對普通觀衆來說卻要160分鐘。
除了劇情,有的梗也隻能戳前作粉。
比如,緻敬前作,《2049》以瞳孔開場,
上為《2049》,下為《銀翼殺手》
此處應有《銀翼殺手》經典台詞:我所見過的事物,你們人類絕對無法置信。
滿滿“賽博朋克”風(high tech,low life)的街道,
看過原作才能感受得到2049年更糟糕的末世氛圍
Deckard(同樣由哈裡森•福特飾演)和Rachel(電影特效還原)重新出場,
沒看過原作的人可能也不知道這人是誰,為什麼會在沙漠裡生活
對于經典的吐槽,當然不止這部新上映的電影,或許每個人都該有那麼幾部看不下去的經典。
“死活讀不下去書單”
網友總結的“死活讀不下去前十名作品”的榜單,中國四大名著無一幸免,《紅樓夢》更是高居榜首。除此之外,還有“翻了兩頁睡一天”的《百年孤獨》,大部頭《追憶似水年華》《尤利西斯》甚至被網友列為“十年有期徒刑必備書”。
大家吐槽 “曹雪芹的《紅樓夢》“裡面眼淚太多,小細碎情緒太多”,《百年孤獨》“孫女和祖母名字一樣,孫子和祖父名字一樣,每次都難免混亂”,《尤利西斯》就是“神經病人的獨白 文字遊戲”。
經典不被理解,好書讀不下去,也是這個被移動互聯網裹挾的時代特有的産物吧。
文藝片,永遠難懂
對一部作品定義為“經典”其實想想也是有點莫名其妙。偉大的作品偉大在于情懷,但是并不是每一種情懷都是普世的,觀衆沒有共鳴也是很正常。
就像有人永遠看不懂王家衛,那些被文藝青年奉為經典的台詞,在有的人眼裡,就是做作矯情言之無物。
文藝片永遠被一群人吐槽,《兩小無猜》《天使愛美麗》這樣的具有濃厚法國特點的文藝片,連一向不懼文藝片的豆瓣,也有人吐槽看不下去。
華語電影唯一一部獲得柏林電影節金銀雙熊,由刁亦男執導,廖凡、桂綸鎂和王學兵主演的《白日焰火》上映之後把觀衆看懵,連劇情都看不懂怎麼能get到電影所謂的情懷?
文藝片難懂是個世界性的問題,當然電影作為一門藝術,有門檻那是一定的。不過講真,國内現在有的文藝片是真的不高深,卻是真的爛。在國内當下的大環境下,“文藝片導演”可能也是一個無能之人的遮羞布吧。
更多有趣資訊,下載智仟彙app!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