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老人實用的20個禮物有哪些?“你咋叫佩奇啊?”“爹媽給起的,還就叫張佩奇”視頻短片《啥是佩奇》中,為了給孫子準備新年禮物,住在大山裡的空巢老人李玉寶煞費苦心,鬧出了不少笑話而對于年輕人來說,給老人準備合适的新年禮物同樣“燒腦”,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送老人實用的20個禮物有哪些?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你咋叫佩奇啊?”“爹媽給起的,還就叫張佩奇!”視頻短片《啥是佩奇》中,為了給孫子準備新年禮物,住在大山裡的空巢老人李玉寶煞費苦心,鬧出了不少笑話。而對于年輕人來說,給老人準備合适的新年禮物同樣“燒腦”。
不是每個老人都對紅包感冒
“錢不用多,但老人會很高興。”白雪并非沒有認真考慮過這個問題,她曾經請教過同事和同學,得到最多的回答就是紅包。有的同事建議給老人買智能手機,但她覺得這樣的建議并不适合自己。“奶奶歲數大了,用不到手機。而且保姆有智能手機,想奶奶了給保姆打電話就行了。”她說,糕點、補品這些傳統意義上的年貨,父母肯定早已準備好了。家裡又不缺手機,買了新手機,老人可能會覺得貴,舍不得用。
不能讓老人用不上,又不能讓老人覺得浪費錢,思來想去,她決定給奶奶包一個紅包。她說服自己的理由很簡單:“紅包最實在。”
但對于76歲的黃老先生來說,紅包并不是他想要的。黃老先生家住崇文門,和《啥是佩奇》中的李玉寶老人有着相同的煩惱。他是一位空巢老人,兒子是一名工程師,在美國工作。過去一提起兒子,老人總是滿面紅光,非常自豪。但近幾年,老人主動提起兒子的次數越來越少。老兩口已經連續五年是和保姆一起過年了。
今年,保姆也要返鄉過年,三倍工資也沒能留住人。雖然衣食無憂,經濟條件優渥,但一想到除夕夜要和老伴孤零零地在電視機前守歲,黃老先生還是免不了一陣心酸。
傳統民俗也要過出新玩法
在位于昌平的泰康之家燕園養老社區,到處充滿着濃濃的年味兒。從現在起到春節,将有十幾項迎新春活動在燕園社區陸續展開。除了舉辦年貨集市、開遊藝會,社區還将邀請理發師為老人們美發,組織老人們去商場購買新衣。“我們就是要打造一個老年‘迪士尼’。”燕園社區總經理葛明介紹。
燕園社區目前入住了1200多位老人。今年春節,80%的老人都選擇不回家。據統計,燕園社區今年的年夜飯預訂量已達到120桌,客房預訂量也達到了30套。随着入住老人的增多,社區的迎新春活動比往年更加豐富,在時間上開展得也要更早。除了在社區内部搞活動之外,今年,活動組織者還把目光投向了社區外。
葛明介紹,燕園社區倡導“活力養老”、“文化養老”,社區活動不但多種多樣,而且具有濃濃的文化氣息。平時,社區每兩個月還會搞一次集市,滿足老人的各種需求。集市上雖然也會賣一些老年款的衣服,但是有老人反映,這些衣服的款式有些老。于是,工作人員就想出來了一個新點子:春節前帶着老人去逛商場,買新衣。
“就像歌裡唱的那樣: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葛明說,燕園雖然是個老年社區,但是老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并未衰減。尤其是老人對一些傳統年俗特别重視,都希望大年初一能穿上新衣服,新年有個“新氣象”。而且,老人們長時間都在社區居住,出去逛逛商場,心情也會不錯。他表示,老人逛街時會有活動專員和護士陪同,但他希望老人們之間能夠多一些互動,最好是能夠組成小組,幾個老人一起逛,這樣才更有樂趣。
據了解,“購新衣”活動目前已經有八九十位老人報名。此外,社區還将邀請理發師上門為老人做頭發,并請來專業攝影師為老人拍攝“全家福”。這樣的“全套服務”,讓老人們參加活動更有積極性了。葛明認為,設計活動要讓老人滿意,最重要的是要熟悉老人、了解老人的需求。
買衣服比送紅包更稱心
知名“媽媽裝”模特安天天也認為,相比單純地發紅包,給老人買衣服是一個更好的選擇。安天天告訴記者,“媽媽裝”的銷量存在着明顯的淡旺季,相比其他品類的服裝,“媽媽裝”在春節前夕會有一個爆發式的增長。
安天天接觸中老年服裝是在4年前,她曾經創下15秒擺30多個姿勢,最長連續拍攝485件服裝的紀錄。在對服裝的理解上,她也是頗有心得。她表示,中老年服裝和時裝一樣,也有流行趨勢。中老年時裝雖然款式偏簡單,但是服裝的質地、做工都會比普通的衣服要好。“衣服好不好,一摸就能摸出來。”
因為工作的原因,安天天經常會收到來自網友的咨詢。她認為,給長輩選購新年禮物,不但要從實用的角度出發,還要摸清老人的“小心理”。比如,有的老人也會互相攀比誰的子女更孝順,所以選購的禮物最好也能滿足老人的虛榮心。“簡單地說,就是能夠讓老人有面子。”
她說,老人上了歲數之後,在物質方面上一般不會太講究。但是,不講究并不意味着子女就可以不用心,敷衍了事。她覺得,紅包稱不上是“禮物”,而更像是生活費。“錢随時都可以給,但過年強調的是一種儀式感。如果我老了,我也不希望子女拿紅包就把我打發了。”
她建議,為老人挑選新年禮物,最好既要“投其所好”,又能夠“撐門面”。從這個角度來說,給老人買新衣是個不錯的選擇。
而為老人挑選一件新衣服,最好是挑選當季的服裝,讓老人過年時能夠穿得上。而且,在挑選時也要注意不能太便宜,否則服裝的質量上可能就會有問題,買了反而讓老人不開心。
送走心的禮物并不容易
禮物既要“走心”,又要有實用性、讨老人喜歡,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科技助老組織“夕陽再晨”創始人張佳鑫認為,給老人的新年禮物隻要能體現心意即可,沒必要有多貴、多豪華。“夕陽再晨”曾經在薊門裡社區舉辦過一次活動,把老人參加學習的照片洗了出來,裝上紅色的相框送給大家,老人們都非常感動。“每個老人收到的照片都是他們各自的特寫,可見志願者們的用心。”
在活動中,他們還為老人制作過拜年視頻,洗過老照片,效果都十分不錯。
“新年禮物要有年味,有團圓的味道。最好能夠和老人的喜好相匹配。”比如老人愛喝茶,就送一套茶具;老人愛旅遊,就送一根自拍杆,老人都會很高興。張佳鑫說,随着對智能設備的普及程度越來越高,智能手機、智能手環、讀卡器也深受老年人的歡迎。今年,他團隊中的一位小夥伴甚至給老人買了一台智能音箱。
張佳鑫說,時代在變,年貨的内容也在變。和傳統的酒水、糕點比起來,這些具有科技感的新年禮物既體現了年輕人的特點,又有創意。“有創意就說明用了心。”
版權聲明: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