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關于交響樂演出

關于交響樂演出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5 18:21:35

關于交響樂演出(聽交響樂還是要講規矩)1

9月17日晚,北京音樂廳,中國交響樂團在指揮大師呂嘉的指揮下與青年鋼琴家羅維上演了一場水準極高的“古典傳承”音樂會。本來是一場精彩的演出,卻因為樂章之間被部分觀衆莫名其妙得熱情掌聲而破壞了整體的音樂情緒和氛圍。呂嘉很無奈,觀衆席間的樂迷也很無奈。這是一個不該有的遺憾,也是一個在古典音樂已經廣泛普及的今天不該發生的事情。

關于交響樂演出(聽交響樂還是要講規矩)2

羅維最近很火,她加盟國交樂季的消息早就引起了古典樂迷的注意。除了國交的老觀衆,相信還有很多是奔着這位風頭正勁的青年鋼琴家而來的。一票難求,在古典音樂會本就是稀缺的盛景,但這一場做到了。買票看演出成為生活常态的資深樂迷王二民老師拿着銀子犯了愁,因為有錢也買不到票。古典音樂會最需要的就是觀衆,所以有觀衆來自然是好事。台下座無虛席的場面,自然是舞台上藝術家最期待的美景。按理說,這樣一台音樂會應該有着我們想象中的那種完美的滿堂彩才是,不過遺憾的事情就發生了。

關于交響樂演出(聽交響樂還是要講規矩)3

關于交響樂演出(聽交響樂還是要講規矩)4

關于交響樂演出(聽交響樂還是要講規矩)5

北京音樂廳距離國家大劇院直線距離數百米,作為國家大劇院音樂藝術總監的指揮大師呂嘉溜達着就可以走過來。這隻是一幅有趣的畫面,當然這絕不是一家藝術機構的指揮大師到另一家藝術機構客串一場音樂會那麼簡單,這是國交樂季的一台重頭戲演出。當晚,呂嘉在所有樂團成員肅立以及全場的掌聲中笑容可掬的緩步出場,而與他一起出場的則是音樂會上半場的主角、年輕的鋼琴家羅維,他們為大家帶來的是貝多芬的《第四鋼琴協奏曲》。對于愛情,每個人的體驗和感悟都是不同的,有的是用文字把它寫成詩與人分享,而貝多芬把它譜成了音樂。這是一首有關愛的作品,因為當年創作它時貝多芬正在熱戀之中,與貴族特雷澤小姐熱戀的情緒情感情愫全部滲透其中。坐在琴凳上,羅維氣定神閑用靈巧的十指為人們描繪着貝多芬譜面上那愛的世界。這首作品的音樂時而大開大合,洶湧澎拜。有時候,卻是隻有羅維一根手指觸動琴鍵發出的一個音符現場針落可聞的寂靜。那種寂靜有時候令人心悸,有時候令人感動。可能,這就是熱戀中的感覺。指揮家呂嘉雖身材魁梧,但内心極為細膩,他對音樂的理解都在舉手投足間。不像有些指揮家那樣拿起指揮棒奮力揮舞,呂嘉的指揮動作幅度很小。有時候看似不經意的揮動,卻是寓意深遠。他的表情和肢體動作非常豐富,無論對于演奏家以及觀衆而言都極具感染力。這首作品給人留下印象最深刻之處在于第二樂章那段獨奏,那一刻全場靜的出奇,足足有兩三分鐘的時間,所有的樂手放下樂器靜坐,指揮台上的呂嘉閉目垂手站立,而台下的觀衆則凝神靜氣。全場隻有羅維那十根靈巧的手指在琴鍵上在飛速躍動,隻有那指尖傳出愛的低吟。在熱烈的掌聲中返場,羅維選擇了一首我叫不出名字的小曲,節奏緩慢,一個一個音符輕緩的在空氣中自由而緩慢的浮動。羅維有着極其豐富細膩的情感世界,與其重力的敲擊琴鍵帶來的快感相比,她顯然更喜歡用安靜的力量打動人心。

關于交響樂演出(聽交響樂還是要講規矩)6

關于交響樂演出(聽交響樂還是要講規矩)7

關于交響樂演出(聽交響樂還是要講規矩)8

關于交響樂演出(聽交響樂還是要講規矩)9

下半場是勃拉姆斯的《第三交響曲》,不知是巧合還是國交在設計音樂會作品時刻意為之,這同樣是一首愛的吟誦。1883年,50歲的勃拉姆斯愛上了當時隻有26歲的海敏娜·施比斯。作曲家同樣是在充滿激情的熱戀中,創作了這部作品。我不是作曲家,無法從技術層面體會勃拉姆斯如何将龐大的樂隊中各個聲部以及每件樂器化為歌頌自己心中偉大愛情的工具,隻是模糊的感覺到如同一道美食從入口之後的驚喜及至融化在味覺中感動以及最後的無窮回味。不過這部作品中少了一些羅維指下的那些溫柔和細膩,卻營造着一種宏偉與宏大的叙述與抒情方式。在相關資料中,還有一個讓我整不明白的問題,就是它曾經被當時著名的維也納音樂評論家漢斯力克稱為"英雄交響曲",一個關于愛的故事跟英雄有啥關系?或許是先入為主的緣故,在欣賞作品的過程中,卻竟然不知不覺的在其中聽出了一陣莫名的孤獨與憂傷,這可能是一個戰士馳騁疆場歸園田居的落寞,也是戀愛中人們獨有的一種不可思議的情緒。人們震撼于它的結尾,指揮家呂嘉率領國交以排山倒海的氣勢在音樂廳刮起情感的波瀾,奮力席卷和激蕩着人們早已心潮起伏的心靈。緊接着,一陣狂風暴雨的掌聲與喝彩随之而來,為音樂會營造了一個非常激動人心的尾聲。

關于交響樂演出(聽交響樂還是要講規矩)10

原本應當是一個圓滿的音樂會現場,在演出過程中卻遭遇了小小的遺憾。整場音樂會上下半場隻有兩個曲子,上半場三樂章,下半場四樂章,卻不知為啥數次在樂章之間原本安靜的停頓被部分觀衆的掌聲所打斷。對此,指揮家呂嘉無可奈何,樂團的演奏家們無可奈可,現場的專業樂迷同樣無可奈何。古典音樂需要觀衆,藝術家需要知音,座無虛席的觀衆和井然有序的觀演環境才是完美的結果。或許這一場有相當數量的觀衆是首次走進古典音樂會現場,對于欣賞交響樂的規矩可能還不明白。事實上,外國的歌劇,中國的京劇,當然還有流行音樂,都是看到精彩處可以盡情鼓掌喝彩,因為隻有演的精彩才能打動大家。就像年逾七旬的裡奧·努齊在《弄臣》中的那段“複仇的怒火”,每次到這裡都會在觀衆的掌聲中劇中返場再來一遍。不過,交響樂的欣賞卻是有它的獨特性。在這裡,稍微普及一下,幾個樂章的大部頭交響樂作品,樂章之間雖有短暫停頓,但并沒有完成,即便藝術家完成得再精彩,按照規矩不允許鼓掌和喝彩。有時候想,交響樂的演奏有點像練氣功,盡管中間有停頓有呼吸,但這些都是整個作品的一部分,如果被掌聲打斷會破壞整體作品結構的完整性,音樂家的演奏會受到影響,正沉浸其中的專業樂迷的情緒也會遭受重創。事實上,在現場,聽得出來樂章之間的那些掌聲都是發自内心的情不自禁,隻是表達的有些不是時候。這也無可厚非,所有的規矩和習慣需要熟悉需要養成,這得慢慢兒而來。古典音樂永遠需要那些第一次走進音樂廳的觀衆,隻有聽過之後才能領略古典音樂之美。樂章之間不能鼓掌,手機要關成靜音模式,不能在演出中小聲交談,不能用手機拍照,這都是欣賞交響樂的規矩。很簡單,聽了一場兩場音樂會,這些規矩自然都會明白。

撰稿 張學軍

編輯 張學軍

排版 張學軍

攝影 張學軍

3

2

1

關于交響樂演出(聽交響樂還是要講規矩)1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