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4-7月是我國手足口病的發病高峰。
手足口病是由多種人腸道病毒引起的一種兒童常見傳染病,多發生于5歲以下兒童,分為普通型和重型,大多數患病小孩是普通型,症狀輕,主要是發燒和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出皮疹或疱疹,不需要治療,一般一周左右就能自行恢複。少數患兒會出現腦膜炎、腦炎、神經源性肺水腫和心肌炎等,個别重症患兒病情進展快,可導緻死亡。
除了發燒和皮疹,如果孩子突然無端脫甲,也要警惕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怎麼脫甲的?脫甲症是一種無痛性、非炎症性甲異常,表現為甲闆由甲根開始逐漸與甲床分離,最終完全脫落,病因有很多,免疫性疾病、病毒感染和服用某些藥物都可以誘發。
手足口病和脫甲症本來是不同領域的兩種獨立疾病,但是近年來與手足口病相關的脫甲症病例報道越來越多,研究已逐步明确脫甲症是手足口病的并發症之一。
脫甲症常在手足口病後2~4周出現,脫甲時不痛不癢,沒有其他炎症表現,多數先從甲根部、甲中部出現空甲或破壞、變白,然後甲闆慢慢與甲床分離,直至整個指甲分離脫落。脫甲症患者的表現輕重不一,重的指甲完全脫離,輕的隻有指甲闆中部出現半月形白色或灰色的溝。
一般先單個手指脫甲,再到其他手指脫甲,少數病例數個指甲同時脫落,主要是手指脫甲,也可以是腳趾甲脫落,一般累及3~9個指甲。有統計發現,患者平均脫甲為6.5個指(趾),很少有全部指(趾)甲都受累的。
哪些患者容易脫甲?脫甲症是因為甲生長暫時受到抑制所緻,可能是病毒感染直接破壞甲基質,也有人認為和免疫作用相關。
所以,當家長發現小孩突然脫甲時,應仔細觀察手、足、口腔等部位是否有皮疹;而手足口病皮疹比較嚴重的患兒,家長也應該注意日後可能會發生脫甲症。
臨床一般認為,脫甲症跟手足口病發熱高低、疱疹多少等疾病嚴重程度無關,和手足口病發病月份、患兒年齡、性别也沒有明顯關系,和使用的藥物也沒有相關性,主要跟感染的病毒亞型有關。
據目前文獻報道,手足口病引起脫甲症多數是由柯薩奇病毒、埃可病毒多個亞型引起的。我國《手足口病診療指南(2018年版)》指出,手足口病脫甲症多見于CV-A6、CV-A10感染者。近年來,手足口病病原體中EV71病毒比例下降,柯薩奇病毒比例上升,這可能與近年來脫甲症發生率升高有關。
脫甲了怎麼辦?大部分脫甲症患兒可以自愈,如果有局部皮膚感染的表現,可以外用莫匹羅星或者夫西地酸等抗感染治療,同時家長注意給孩子穿着寬松的鞋襪,避免撕扯或者剮蹭已經受損的手指甲、腳趾甲,以避免感染。
通常在1~2月後會完全康複,長出新指甲,對小孩的生長發育不會有明顯影響。
當然,如果孩子體溫38.5℃以上超過3天,還出現嗜睡、嘔吐、頭痛、肢體抖動、站立不穩、肌肉抽搐、呼吸和心率增快等表現,提示可能在短期内發展為重症,需要立即送醫院治療。
另外,流行期間盡量不要帶小孩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勤洗手;還可以接種疫苗進行預防。年齡越小,患重症手足口病的幾率越大,建議1歲前進行接種。#提醒:4月進入手足口病發病高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